- 年份
- 2024(6239)
- 2023(8342)
- 2022(6731)
- 2021(6047)
- 2020(5182)
- 2019(11396)
- 2018(11041)
- 2017(21884)
- 2016(11680)
- 2015(12937)
- 2014(12533)
- 2013(12346)
- 2012(10998)
- 2011(9269)
- 2010(9573)
- 2009(9399)
- 2008(10002)
- 2007(9176)
- 2006(8051)
- 2005(7624)
- 学科
- 业(82169)
- 企(80127)
- 企业(80127)
- 管理(63242)
- 济(53104)
- 经济(53030)
- 财(28188)
- 业经(25757)
- 务(25060)
- 财务(25055)
- 财务管理(25034)
- 方法(24003)
- 企业财务(23962)
- 农(18805)
- 数学(16285)
- 数学方法(16236)
- 制(15370)
- 技术(15201)
- 农业(14138)
- 策(13330)
- 划(13327)
- 体(13166)
- 企业经济(12514)
- 经营(12413)
- 体制(12139)
- 和(11230)
- 理论(10713)
- 技术管理(10560)
- 决策(9967)
- 中国(9647)
- 机构
- 学院(172019)
- 大学(164044)
- 管理(77089)
- 济(74498)
- 经济(73346)
- 理学(66110)
- 理学院(65660)
- 管理学(65215)
- 管理学院(64898)
- 研究(44869)
- 中国(41299)
- 财(39716)
- 京(32832)
- 财经(31316)
- 经(28487)
- 江(26666)
- 农(24947)
- 商学(24139)
- 商学院(23956)
- 科学(23154)
- 财经大学(23131)
- 经济学(21469)
- 业大(21361)
- 中心(21322)
- 所(21096)
- 州(20820)
- 经济管理(20415)
- 北京(20069)
- 经济学院(19464)
- 农业(19354)
- 基金
- 项目(105221)
- 科学(86351)
- 研究(80296)
- 基金(79654)
- 家(66472)
- 国家(65805)
- 科学基金(60560)
- 社会(54527)
- 社会科(51780)
- 社会科学(51766)
- 基金项目(42422)
- 省(41776)
- 自然(38479)
- 自然科(37651)
- 自然科学(37645)
- 自然科学基金(37105)
- 教育(35728)
- 划(32779)
- 编号(31656)
- 资助(31198)
- 业(30326)
- 创(26089)
- 成果(24386)
- 部(23971)
- 制(23561)
- 创新(23231)
- 重点(22716)
- 国家社会(22466)
- 人文(21986)
- 性(21844)
共检索到257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雷倩华 陈嘉欣
实际经济活动中,公司的治理范围已超越了其法人边界,但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却局限在法人边界之内,鲜有文献探讨公司治理边界扩大后的特征对公司自身治理的影响。本文搜集了上市公司子公司、合营公司与联营公司的数据,并以此作为公司超法人治理边界的替代,探讨了上市公司超法人治理边界的扩大与高管超额激励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发现上市公司超法人治理边界越大,其高管的超额货币性收益和非货币性收益越高,上市公司高管由超法人治理边界的扩大而获取的超额收益对企业价值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检验发现,上市公司超法人治理
关键词:
治理边界 超额激励 企业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猛 张晨宇 叶陈刚 陈彦亮
本文基于现金持有价值视角,以优序融资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外部投资者对国企高管晋升激励行为的反应。研究发现,国企高管面临晋升激励时,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持有的超额现金给予折价,超额现金持有价值显著减少,这说明超额现金持有体现了晋升高管的"代理观"。产品市场竞争与投资者保护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有效地降低了晋升高管的超额现金持有,缓解了外部投资者对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折价。进一步研究表明,晋升高管更可能利用超额现金从事过度投资、低质量并购等非现金分红活动。本文研究说明晋升激励并未有效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推进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盛祥 张情
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至今尚未有定论,目前研究股权激励绝对数量的文献较多,而对于股权激励在激励对象间形成的分布结构却鲜有涉及。本文利用2010年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均匀的股权激励分布结构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新军
本文利用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定量估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股权结构和高管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及其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治理低效,效率比最优水平低了约35%-80%,平均治理效率仅为41.7%,但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略有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2)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股东制衡力的增强以及高管激励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3)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普遍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若安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管自身的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尤其是对于我国新出现且发展不太成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高管的激励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文章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他们的公开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探究高管薪酬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旨在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机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改进其目前的薪酬激励,为如何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公司绩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晖 杨静
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公允价值信息成为高管薪酬考评中不容忽视的新因素。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不相关);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高管薪酬存在差异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整体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不显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关键词:
公允价值 高管薪酬 薪酬业绩敏感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卫,孙林岩
本文在剖析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约束激励机制的“乏效,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乏效。而对经理层的期权激励制度是完善机制的最佳模式之一。
关键词:
期权激励 上市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雷 宋顺林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数据及财务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报酬现状及其报酬绩效联系。我们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变化与当年的会计绩效显著正相关,但与会计绩效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上市公司股东价值每增加100万元,高管平均报酬仅增加3.8元;上市公司市场异常收益率每增加10%,高管平均报酬增加1.58%。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公司报酬绩效联系不同。
关键词:
高管报酬 激励 企业绩效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洁
本文采用深沪两市上市A股2000年至2010年样本数据,对高管团队年龄、教育以及任期方面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特征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交互影响确实存在;高管年龄对股权激励实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消极的影响作用,而教育水平与任期长短则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管特征 股权激励 企业绩效 交互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娟 田冠军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作为代理人的高管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的管理与协调,是企业的核心决策层,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保障。高管团队的结构是否合理,委托人对代理人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激励措施以促进二者利益相一致,这将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也是能否提高企业业绩,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实现双赢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高管结构 薪酬激励 企业业绩 中小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琳一
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薪酬差距度量高管晋升锦标赛激励,分析了高管晋升锦标赛激励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晋升锦标赛激励会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对未来晋升概率的感知会影响高管晋升锦标赛激励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高管晋升概率越高,高管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效应越强,越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果继任高管是来自业绩好的低级别高管,晋升锦标赛激励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高管 晋升激励 社会责任 CEO变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新红 石欣欣
本文以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来自2011-2014年的数据,对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薪酬激励与研发投入也是正相关关系,而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相关但不显著。研发投入作为薪酬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起到良好的传递作用,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未通过研发投入进行传递。
关键词:
高管激励 研发投入 企业绩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曙光 杨洁
企业升级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目前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升级关系的内在规律仍处于"黑箱"状态。本文首先从四个维度(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及绩效高级化)构建了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理论上有长效促进作用,其学理逻辑来源于两条:一是高管股权激励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捆绑(相容)逻辑;二是高管与企业及企业股东利益捆绑(相容)基础的建立将内在驱动高管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动态能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最终实现企业升级,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驱动逻辑。其次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有过股权激励实施记录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 R)方法实证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以及绩效高级化长短期内都有提升作用,而对资产结构高级化短期内有负向冲击,长期将产生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建荣 陈波
一、引言企业并购是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回顾西方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曾经发生过五次规模较大的并购浪潮。在中国,自1984年在河北保定发生第一起企业并购活动以来,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呈现增长趋势。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不断创出新高,据普华永道《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报告披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为研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差异影响,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进行的研发创新活动更多;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股权激励更能促进国有企业进行创新,高管薪酬激励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进行创新;进一步考察外部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发现,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