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1)
2023(15373)
2022(13044)
2021(12232)
2020(10246)
2019(23622)
2018(23454)
2017(45270)
2016(24582)
2015(27191)
2014(26808)
2013(26495)
2012(23814)
2011(21254)
2010(21152)
2009(19276)
2008(18978)
2007(16481)
2006(14286)
2005(12218)
作者
(70665)
(58685)
(58213)
(55187)
(37121)
(28225)
(26093)
(22994)
(22153)
(20770)
(19792)
(19703)
(18655)
(18375)
(17952)
(17936)
(17915)
(17561)
(16822)
(16735)
(14779)
(14223)
(14151)
(13345)
(13056)
(13040)
(13028)
(12868)
(11700)
(11630)
学科
(89642)
经济(89541)
管理(78161)
(76953)
(67107)
企业(67107)
方法(43283)
数学(37114)
数学方法(36754)
(27778)
(23895)
中国(23414)
业经(22041)
技术(20452)
(19785)
财务(19718)
财务管理(19692)
(19642)
企业财务(18772)
(17532)
地方(17234)
(16685)
贸易(16673)
理论(16370)
农业(16239)
(16195)
(14983)
环境(14347)
(14256)
(14177)
机构
大学(340065)
学院(339733)
管理(138915)
(129931)
经济(127117)
理学(121412)
理学院(120125)
管理学(118150)
管理学院(117552)
研究(107900)
中国(80207)
(71663)
科学(69656)
(59988)
(58085)
业大(54780)
(53919)
研究所(49499)
中心(49363)
财经(48563)
(48200)
农业(46006)
北京(44637)
(44260)
(42505)
师范(41963)
(39441)
(39199)
经济学(37903)
商学(37220)
基金
项目(239701)
科学(187513)
基金(172920)
研究(171137)
(152615)
国家(151321)
科学基金(130033)
社会(106801)
社会科(101252)
社会科学(101222)
(95193)
基金项目(93261)
自然(87245)
自然科(85217)
自然科学(85194)
自然科学基金(83708)
(80071)
教育(78806)
资助(70119)
编号(69263)
成果(54597)
(53759)
重点(53535)
(51750)
(50168)
创新(49514)
课题(47369)
科研(46088)
计划(44613)
大学(44249)
期刊
(135690)
经济(135690)
研究(93857)
中国(62795)
学报(58347)
科学(51688)
(51246)
管理(51138)
(47470)
大学(43445)
学学(41183)
教育(37404)
农业(35410)
技术(28638)
(27393)
金融(27393)
业经(23672)
财经(22983)
经济研究(21974)
(19521)
(19485)
科技(19050)
问题(17245)
(16662)
图书(16630)
技术经济(16286)
理论(15767)
商业(15637)
业大(15427)
财会(14885)
共检索到478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月  赵思维  龚玉  
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出现了亏损,此时企业应剥离部分资产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否则今后企业的生存将难以为继。在经济下滑时,瘦身后的企业必须用创新的办法走出困境,因此研究主要从这一角度探究资产剥离式扭亏对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013年扭亏为盈的177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查询这些公司后续三年的创新绩效,针对资产剥离式扭亏对后续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发现企业采用资产剥离式扭亏手段,对企业后续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股权制衡度越高,会削弱资产剥离对企业后续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股权集中度越高,会增强资产剥离对企业后续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欣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与企业绩效进行了研究,发现四种主要的资产剥离动因对企业都可产生正向超额收益,并且在这四种剥离动因中,市场对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资产和调整资产结构两种剥离动因的反应要强于另外的两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阎晓春  嵇菊莉  
本文选取多项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绩效综合得分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9年发生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前后共四年的绩效综合得分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只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其绩效,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带来持久的绩效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玉罡  王苏生  
一、基本假说并购在中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多数企业都在尽可能地通过并购来扩张。然而,除了少数企业因出现危机而被动剥离资产外,似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对资产进行剥离。那么,那些被动剥离资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在危机出现前主动地剥离资产以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进行资产剥离,资本运作模式日渐成熟,逐步适应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我国学者关于资产剥离行为导致的经济问题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探讨资产剥离的动因和绩效。因此,本文以A企业为案例,根据该企业在2012年和2014年的两次资产剥离方案,从A企业的资产剥离实施过程入手,研究两次不同的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的剥离情况,分析资产剥离造成经济后果:一是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二是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对上市公司中出现的资产剥离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进行资产剥离,资本运作模式日渐成熟,逐步适应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我国学者关于资产剥离行为导致的经济问题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探讨资产剥离的动因和绩效。因此,本文以A企业为案例,根据该企业在2012年和2014年的两次资产剥离方案,从A企业的资产剥离实施过程入手,研究两次不同的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的剥离情况,分析资产剥离造成经济后果:一是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二是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对上市公司中出现的资产剥离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良忠  朱荣林  范永进  
研究发现,在剥离公告前后的短暂时间内(尤其是公告后的7个交易日内),将近有一半的公司获得了正的累积超常收益。这说明样本公司在剥离事件公告前后的短暂时间内,的确能够增加股东的财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远艳  
资产剥离,是指公司将其一部分资产出售给第三方,以取得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许多学者在资金占用、现金股利发放等方面都证明了存在着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而从利益输送的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文献较少。本文以被剥离资产的交易价格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作为切入点,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中的大股东或地方政府的利益输送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殷慧敏  
本文选取2001~2003实现扭亏的22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按上市公司扭亏前连续亏损时间将其分类,对连续亏损时间对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扭亏上市公司在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时,受时间变量的影响较小,为避免退市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强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天柱  
诸多上市公司在连续被ST处理后,有审计变更的行为倾向,期望通过审计变更来获得标准审计意见和扭亏为盈,但是审计变更真能促进其顺利"ST摘帽"吗?基于此,文章选择我国A股156家非金融行业已连续两年被"ST处理"企业的第三年做法作为研究对象,检验ST企业是否通过审计变更实现异常扭亏、"ST摘帽"。实证分析发现,被ST企业在上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会显著促进其第三年审计变更,但审计变更能否促进其异常扭亏、顺利"ST摘帽"取决于企业所有权性质。在国有企业审计变更会降低异常扭亏的概率,而在民营企业能提高异常扭亏的概率,并且向"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程度大于审计师变更,影响程度最低的是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陶毅  查秀芳  陈三梅  
与以往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在对资产战略性剥离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长期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资产战略性剥离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虹  
本文以2004-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借助产权的配置(不同的产权属性与层级),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交易行为以及这种交易行为的财富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干预是形成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产权下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行为呈现显著差异,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市场给予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整体反应是消极的,且同属交易与非同属交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徐虹  
本文以2004-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独特视角,从市场化进程差异、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以及企业产权配置三个方面探讨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业绩改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干预越少,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后的业绩越好。但是,如果资产剥离交易双方同属地方政府管辖,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控制的产权性质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后业绩改进产生负面影响,非政府控制的产权性质则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燕芳  牟亚茹  
本文在甄别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基础上,按资产负债率水平将识别出的僵尸企业分为应破产类和改组重组类。根据分类分析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对两类僵尸企业扭亏均有影响,但从拟合优度发现应破产类僵尸企业对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依赖性明显更高。通过对53家完全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扭亏的应破产类僵尸企业的扭亏行为进行分析,得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政府补助项目、债务重组项目和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是其扭亏的惯用手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孟焰  王伟  
文章从上市公司、监管者、投资者、分析师、审计机构等多个角度,对某上市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案例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监管者对其的行政处罚存在时滞,投资者经历了先过度反应、后又理性回调的过程,分析师能够区分非经常性损益在每股收益中的作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