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6)
- 2023(3508)
- 2022(2935)
- 2021(3007)
- 2020(2580)
- 2019(6058)
- 2018(5701)
- 2017(12259)
- 2016(6605)
- 2015(7659)
- 2014(7717)
- 2013(7858)
- 2012(6994)
- 2011(5851)
- 2010(5855)
- 2009(5682)
- 2008(6447)
- 2007(5764)
- 2006(5116)
- 2005(4727)
- 学科
- 业(32564)
- 管理(30990)
- 企(30191)
- 企业(30191)
- 财(29132)
- 济(20736)
- 经济(20705)
- 制(18388)
- 务(16402)
- 财务(16394)
- 财务管理(16348)
- 企业财务(15764)
- 银(15218)
- 银行(15073)
- 行(13677)
- 方法(12861)
- 财政(12534)
- 数学(11470)
- 数学方法(11443)
- 度(10802)
- 制度(10800)
- 体(10257)
- 政(10095)
- 体制(9903)
- 业务(9385)
- 农(8664)
- 银行制(8032)
- 融(7533)
- 金融(7533)
- 贸(6214)
- 机构
- 学院(85501)
- 大学(84274)
- 济(37329)
- 经济(36623)
- 管理(36545)
- 财(31543)
- 理学(30902)
- 理学院(30720)
- 管理学(30536)
- 管理学院(30381)
- 中国(28080)
- 研究(21583)
- 财经(20456)
- 经(18489)
- 银(18358)
- 银行(17576)
- 京(16777)
- 行(16328)
- 财经大学(15174)
- 江(13484)
- 农(12478)
- 融(12444)
- 金融(12173)
- 中心(11919)
- 商学(11838)
- 商学院(11790)
- 经济学(11412)
- 州(11034)
- 所(10921)
- 北京(10813)
- 基金
- 项目(46898)
- 科学(36878)
- 基金(35900)
- 研究(34113)
- 家(29329)
- 国家(29095)
- 科学基金(26497)
- 社会(22303)
- 社会科(21396)
- 社会科学(21388)
- 基金项目(19013)
- 自然(17669)
- 自然科(17286)
- 自然科学(17283)
- 省(17118)
- 自然科学基金(17005)
- 资助(16119)
- 教育(15529)
- 划(13676)
- 编号(13543)
- 部(11332)
- 成果(11149)
- 性(10540)
- 人文(10317)
- 教育部(10294)
- 重点(9788)
- 创(9613)
- 科研(9491)
- 制(9436)
- 项目编号(9318)
共检索到146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郁明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低、期限短,逐渐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投资的对象。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和报表列示,目前会计准则仍未有明确提及。本文在总结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基础上,对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褚剑 胡诗阳
银企关系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仅着眼于单方面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要,而忽视了银企双向互动关系中银行对企业存款的诉求。本文基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背景,首次从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独特视角考察银企关系对银行获取企业(类)存款资金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关系银行,上市公司向关系银行购买的理财金额更高,而理财收益率更低。在做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基于银企相对地位的横截面检验表明,银企关系与理财收益率的负向关系程度在银行类型分别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时依次递减,在企业持股银行情况分别为未持股银行、持股非关系银行、持股关系银行时依次递减,而在企业产权性质为民营企业时比国有企业时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银企关系签订的委托理财契约有利于企业维系与关系银行的信贷关系,持续地获取信贷资源的支持。最后,结合实体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表明,企业向关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短期性地挤占了实体投资,而随着银企关系的深入,信贷资源的保障自然地化解了投资不足问题。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银企间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为理解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于决策部门深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管理,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其影响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仅分别增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管理,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其影响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仅分别增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诗阳 杨文君 陆正飞
本文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公司金融化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越多,投资效率越低,主要体现为投资不足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如果公司当年购买了非银行理财产品,则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还检验了融资约束和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对购买理财产品与投资不足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我们发现融资约束越强,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理财产品 投资不足 金融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刘天伦 张文琪
基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当前资本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依据2011-2018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购买理财产品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当上市公司处于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投资收益较高、非高新技术公司及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购买理财产品对其创新绩效的降幅影响更大;研发投入被挤出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降低创新绩效水平的重要渠道机制。
关键词:
购买理财产品 创新绩效 研发投入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任磊
1.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度。这是理财的先决条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量化的评价工具,很多人对于自己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银行在对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进行的风险评估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良凯 黄登仕
本文以银行数据库中客户理财产品的历史交易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客户持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口特征和经济金融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的性别、日均金融资产以及持有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种数会显著正向影响客户理财产品的持续购买行为,其中后两个因素会显著正向地影响客户持续购买次数和购买额度的追加。研究结论对为金融产品消费市场的深化、银行客户维系和金融产品交叉营销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以及对个体的财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导向。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客户特征 持续购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良凯 黄登仕
本文以银行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理财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商业银行营销行为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营销短消息的发送次数、客户经理的客户管理幅度、金融产品的交叉覆盖度和管理的个人账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是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人数的主要因素,营销短消息的发送次数越多、客户管理幅度越大、产品交叉覆盖度越高,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数就越多,管理的个人账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负向影响理财产品的购买行为。目标客户总量和其他理财渠道渗透率对理财产品购买人数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产品 融资多元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会颖 刘庆娜
近年来,理财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规模增长快、产品种类多、利润占比大等显著特点。据统计,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97.0%,创出历史新高,发行规模超过15万亿元,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的7.05万亿元。可见,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金融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和拓展业务的战略重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存在弊端(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银监会要求银行在报表附注中必须披露中间业务各项余额等信息,但并没有给出中间业务的分类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银行都侧重于突出自身的优势项目,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宁宏茹
由于对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会计规定,实务中把其计入不同的账户,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财务影响。本文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明确各类理财产品的会计账户类别和会计处理,并对理财产品公允价值计量和手续费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婉琼
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中指出了金融机构开展的保本类理财不属于资管业务,但是根据理财登记机构统计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仍占全部理财产品23.78%的比例,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仍旧存在且占比较大,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仍有重要意义。根据Wind数据库披露的商业银行报表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金融机构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方法众多,因此降低了保本理财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投资者做出相关经济决策。文章主要探讨了商业银行保本理财核算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统一口径提高保本理财的信息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旭阳
资产证券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战场,应把理财资金引入这一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自2004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灿贞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收益来源,但由于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零值现象的机率不断上升。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客观因素,并在阐述结构性存款收益风险特征之后,提出一些评价指标,从而在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
银行 理财产品 风险 收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刚
本文通过分析几家上市公司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不同会计处理方式,详细说明其处理依据和特点,比较了各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应当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以及实现这种意图的能力对不同种类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析处理。将银行理财产品按照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等不同类型相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并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