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7)
- 2023(7858)
- 2022(6918)
- 2021(6732)
- 2020(6073)
- 2019(14179)
- 2018(14026)
- 2017(28081)
- 2016(15841)
- 2015(18382)
- 2014(18896)
- 2013(19107)
- 2012(17880)
- 2011(15901)
- 2010(16494)
- 2009(15784)
- 2008(16484)
- 2007(15195)
- 2006(13439)
- 2005(12410)
- 学科
- 济(64279)
- 经济(64190)
- 业(56078)
- 管理(55759)
- 企(47336)
- 企业(47336)
- 财(35842)
- 方法(31738)
- 数学(28013)
- 数学方法(27703)
- 农(22231)
- 务(20233)
- 财务(20196)
- 财务管理(20134)
- 制(19882)
- 企业财务(19216)
- 中国(17280)
- 贸(14370)
- 贸易(14363)
- 财政(14122)
- 易(13983)
- 体(13692)
- 地方(13291)
- 业经(13166)
- 学(12415)
- 农业(12359)
- 银(11764)
- 银行(11744)
- 体制(11701)
- 政(11490)
- 机构
- 大学(229314)
- 学院(228940)
- 济(95140)
- 经济(92984)
- 管理(88910)
- 理学(75084)
- 理学院(74340)
- 管理学(73237)
- 研究(73154)
- 管理学院(72800)
- 中国(60710)
- 财(56736)
- 京(48185)
- 科学(42950)
- 财经(40302)
- 农(38577)
- 所(38479)
- 江(37665)
- 经(36167)
- 中心(35820)
- 研究所(33577)
- 业大(31891)
- 北京(31190)
- 农业(30062)
- 州(29480)
- 财经大学(29319)
- 经济学(28515)
- 范(28187)
- 师范(27940)
- 经济学院(25844)
- 基金
- 项目(135622)
- 科学(105416)
- 研究(100419)
- 基金(97507)
- 家(82974)
- 国家(82226)
- 科学基金(70411)
- 社会(62149)
- 社会科(58848)
- 社会科学(58829)
- 省(53205)
- 基金项目(51400)
- 教育(47013)
- 自然(45476)
- 自然科(44391)
- 自然科学(44376)
- 划(44208)
- 自然科学基金(43599)
- 编号(42317)
- 资助(41967)
- 成果(36556)
- 部(31101)
- 重点(30304)
- 课题(28784)
- 发(27896)
- 创(27291)
- 性(27232)
- 教育部(26860)
- 科研(26563)
- 人文(26312)
- 期刊
- 济(111585)
- 经济(111585)
- 研究(73255)
- 财(52611)
- 中国(46494)
- 农(35412)
- 学报(33245)
- 管理(32042)
- 科学(28909)
- 融(25863)
- 金融(25863)
- 大学(25266)
- 学学(23496)
- 农业(22927)
- 教育(22306)
- 财经(21173)
- 技术(19047)
- 业经(18590)
- 经(17943)
- 经济研究(17632)
- 问题(15554)
- 财会(14699)
- 会计(14306)
- 贸(13323)
- 业(12422)
- 理论(12262)
- 技术经济(11904)
- 图书(11501)
- 版(11192)
- 实践(10970)
共检索到363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管理,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其影响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仅分别增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管理,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其影响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仅分别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郁明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低、期限短,逐渐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投资的对象。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和报表列示,目前会计准则仍未有明确提及。本文在总结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基础上,对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进行分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诗阳 杨文君 陆正飞
本文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公司金融化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越多,投资效率越低,主要体现为投资不足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如果公司当年购买了非银行理财产品,则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还检验了融资约束和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对购买理财产品与投资不足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我们发现融资约束越强,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理财产品 投资不足 金融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刘天伦 张文琪
基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当前资本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依据2011-2018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购买理财产品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当上市公司处于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投资收益较高、非高新技术公司及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购买理财产品对其创新绩效的降幅影响更大;研发投入被挤出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降低创新绩效水平的重要渠道机制。
关键词:
购买理财产品 创新绩效 研发投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褚剑 胡诗阳
银企关系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仅着眼于单方面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要,而忽视了银企双向互动关系中银行对企业存款的诉求。本文基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背景,首次从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独特视角考察银企关系对银行获取企业(类)存款资金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关系银行,上市公司向关系银行购买的理财金额更高,而理财收益率更低。在做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基于银企相对地位的横截面检验表明,银企关系与理财收益率的负向关系程度在银行类型分别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时依次递减,在企业持股银行情况分别为未持股银行、持股非关系银行、持股关系银行时依次递减,而在企业产权性质为民营企业时比国有企业时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银企关系签订的委托理财契约有利于企业维系与关系银行的信贷关系,持续地获取信贷资源的支持。最后,结合实体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表明,企业向关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短期性地挤占了实体投资,而随着银企关系的深入,信贷资源的保障自然地化解了投资不足问题。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银企间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为理解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于决策部门深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良凯 黄登仕
本文以银行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理财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商业银行营销行为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营销短消息的发送次数、客户经理的客户管理幅度、金融产品的交叉覆盖度和管理的个人账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是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人数的主要因素,营销短消息的发送次数越多、客户管理幅度越大、产品交叉覆盖度越高,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数就越多,管理的个人账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负向影响理财产品的购买行为。目标客户总量和其他理财渠道渗透率对理财产品购买人数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产品 融资多元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小阳 路明慧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消费者的角度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理论框架,探讨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氛围、风险控制认知、沟通交流是影响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关键因素;交易信任、计算机自我效能和购买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任磊
1.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度。这是理财的先决条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量化的评价工具,很多人对于自己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银行在对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进行的风险评估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小阳 路明慧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消费者的角度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理论框架,探讨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氛围、风险控制认知、沟通交流是影响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关键因素;交易信任、计算机自我效能和购买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良凯 黄登仕
本文以银行数据库中客户理财产品的历史交易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客户持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口特征和经济金融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的性别、日均金融资产以及持有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种数会显著正向影响客户理财产品的持续购买行为,其中后两个因素会显著正向地影响客户持续购买次数和购买额度的追加。研究结论对为金融产品消费市场的深化、银行客户维系和金融产品交叉营销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以及对个体的财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导向。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客户特征 持续购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志刚 胡婕
对银行理财的发展宜"疏"不宜"堵",应通过政策规定,加强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近年来,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领域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受特殊因素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宗润 刘尔思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银行理财不得承诺保本,面对依旧高涨的投资需求,具有多样化收益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但是此类金融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做出非理性的决策。通过对个人理财投资者的问卷调查,定量测度了投资者对结构化产品的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产品的复杂度对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及认知偏差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结构化产品的复杂度越高,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偏差就越大,但是偏差可以受到其自身认知能力的反向矫正,即使在高复杂度的决策情境下,认知能力的矫正作用依然显著。研究进一步表明,投资者高估实际收益率的认知偏差正向促进其购买结构化产品,尽管风险厌恶对购买意愿具有反向影响,但是在认知偏差存在的情况下,这种反向作用会被削弱。研究为分析结构化产品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供了实证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魏璠
自2003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令第17号《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以来,我国券商理财产品业务在行业内大规模地开展。本文针对2012年末至2013年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呈井喷发展后所面临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产品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证券公司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竹清
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目的是扮靓业绩、增加利润,但其是否真正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仍待验证。本文以2012—2015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方法,着重考察了多元化和制度背景因素下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企业利用资金大规模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能提高绩效水平,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存在负向的"宣告效应";第二,企业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低;第三,随着企业绩效提高,其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投资倾向随之降低;第四,企业终极控制人属性和主体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企业绩效、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和经营多元化三者间呈现不同关系。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多元化 绩效 3SL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