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9)
2023(8978)
2022(7772)
2021(7423)
2020(6444)
2019(15144)
2018(14777)
2017(29484)
2016(16436)
2015(18768)
2014(19037)
2013(19014)
2012(17929)
2011(15686)
2010(16551)
2009(15621)
2008(15908)
2007(14444)
2006(12546)
2005(11363)
作者
(46138)
(38571)
(38534)
(37034)
(24964)
(18297)
(17821)
(14858)
(14266)
(14148)
(12871)
(12684)
(12377)
(12315)
(12102)
(12062)
(11869)
(11402)
(11179)
(11120)
(9680)
(9511)
(9471)
(8815)
(8706)
(8699)
(8681)
(8553)
(7821)
(7741)
学科
(64357)
经济(64288)
管理(55767)
(54646)
(46745)
企业(46745)
(36680)
方法(32346)
数学(28365)
数学方法(28097)
(21131)
财务(21104)
财务管理(21018)
企业财务(20140)
(18798)
中国(17968)
(16808)
财政(14081)
地方(13590)
业经(12922)
(12680)
贸易(12670)
(12340)
审计(12238)
(11980)
农业(11871)
(11639)
(11527)
(11056)
(10909)
机构
学院(231952)
大学(230441)
(97704)
经济(95584)
管理(90623)
理学(77551)
理学院(76805)
管理学(75711)
管理学院(75269)
研究(74311)
中国(60477)
(58152)
(48108)
科学(43269)
财经(41842)
(38527)
(37753)
(37000)
(36770)
中心(35349)
研究所(33650)
业大(31314)
财经大学(30576)
北京(30020)
经济学(29496)
农业(28850)
(28545)
(27482)
师范(27245)
经济学院(26797)
基金
项目(142708)
科学(111699)
研究(106435)
基金(103223)
(88022)
国家(87256)
科学基金(75052)
社会(66460)
社会科(63099)
社会科学(63078)
(55784)
基金项目(54381)
教育(49489)
自然(48269)
自然科(47048)
自然科学(47033)
(46435)
自然科学基金(46210)
编号(44718)
资助(43906)
成果(38228)
(33037)
重点(32048)
课题(30455)
(29786)
(29280)
(29099)
教育部(28565)
人文(27973)
科研(27953)
期刊
(109039)
经济(109039)
研究(73057)
(53854)
中国(48533)
(32266)
学报(31938)
管理(31257)
科学(28593)
(24980)
金融(24980)
大学(24350)
学学(23062)
财经(21259)
农业(21233)
教育(20230)
经济研究(18534)
技术(18351)
(17973)
业经(17043)
财会(16116)
会计(15149)
问题(14265)
(12841)
技术经济(11608)
(11581)
理论(11463)
通讯(10912)
会通(10872)
(10825)
共检索到359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瑶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上的普遍现象,财务欺诈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还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重大危害。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和常见手段分析,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审计对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晓宁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股票市场频发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股市受挫。这导致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蒙受损失,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大跌,一批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折戟。笔者经研究得知,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这颗毒瘤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股市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暧昧,注册会计师的收入不是直接来自于雇主-公众投资者,相反,而是来自于被审计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作为负责向公众披露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注册会计师,其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笔者就此提出了改变注册会计师收入来源渠道、提高注册会计师违法违规成本等改革措施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周倩  
自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深交所共有544家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3875.91亿元,总市值占当年GDP的6.84%,截至2006年3月,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833家,总流通市值7430亿元,总市值24234亿元。在证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赵鹏  
本文从上市公司投资方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对现行会计审计制度进行分析后发现,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仍然存在道德风险。认为通过适当增加信息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信息弱势,即只有增加信息成本而不是压缩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且上市公司和旧车市场等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收  杨芳  刘端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其识别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首先利用统计方法从包括传统财务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综合绩效指标、公司治理指标四大方面的104个指标中筛选出15个指标,再运用Logit方法建立了一个判断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是否存在财务欺诈的综合识别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监管部门、审计部门识别财务欺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君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造成的危害比非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大得多。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阐释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华长生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问题是国内外财务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沪深证券市场选取研究样本,并从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能力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现金创造能力、费用配比合理性以及增长潜力等6个方面初步选取26个财务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确立了8个能识别财务欺诈的财务指标。然后,采用多元统计中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判别分析识别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效果很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昌云  孙艳梅  
公司利益相关者间的代理冲突滋生了财务欺诈的动机。本文以我国发生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划分两类欺诈行为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及这一影响在两类欺诈行为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效降低了两类欺诈发生的概率,而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程度增加了第二类欺诈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特殊的公司治理作用,本文从股改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改提高了大股东治理和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抑制欺诈的有效性,对第二类欺诈行为影响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对财务欺诈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财务欺诈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价值,且第一类欺诈行为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银华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不断曝光,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而且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然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不断新颖化、复杂化及隐蔽化,如何有效识别与防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欺诈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识别模型与防范策略。进一步通过对沪深两市2009-2013年持续经营、没有被取消上市资格的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财务欺诈行为识别模型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举措。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建琼  王怀东  
以1998~2005年因欺诈嫌疑被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财政部处罚的33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了一个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基于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以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可预测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如彦  鲁再平  孟辉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公司财务欺诈案件来考察公司治理模式 ;从美国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出发 ,探究公司治理结构如何激励或强制管理层披露真实信息 ;最后对我国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静  闫佳惠  
证券市场乱象丛生,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层出不穷,为何屡查屡犯?只有从根源入手方能力挽狂澜,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资本市场的形成和维系,离不开有效激励与约束;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科学的治理和严格的监管。以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揭示财务欺诈根源,提出加大欺诈成本,强化惩罚机制,探究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的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敦力  王沁文  
近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审判决结果震动A股资本市场。康美药业五位独立董事由于"未勤勉尽责",每人被判上亿元的连带赔偿,这不仅引发了各方的激烈讨论,也掀起了一股独立董事辞职潮。本文回溯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案从揭示日到一审判决的来龙去脉,从现有法律法规、实务界及理论界对独立董事勤勉尽责的认定与度量出发,探究了康美药业独立董事在此次事件中的履职状况,以揭示我国独立董事频频爆发监督失效事件的原因。独立董事作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不应沦为"花瓶董事"或"沉默的大多数",也不应跻身"高危职业"。"强责任"时代需重塑独立董事的良好生态,在明晰独立董事勤勉尽责义务的同时构建合理的免责路径,让独立董事有安全感地发挥应有的履职效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钢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欺诈案已成为影响投融资市场的公害,主要动因是公司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获取超额经济收益,利用审计不严格、责任不明晰、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条件,采取虚构资本、虚构收益、关联交易等手段,欺诈公众和社会。必须完善《刑法》相关规定,强化对个人责任的追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完善独立审计制度,实行审计连带责任;实行行业协会制度,加强独立董事权力,强化公司内外部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