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0)
- 2023(12286)
- 2022(10506)
- 2021(10024)
- 2020(8869)
- 2019(20790)
- 2018(20463)
- 2017(39773)
- 2016(21577)
- 2015(24789)
- 2014(25018)
- 2013(24859)
- 2012(22992)
- 2011(20022)
- 2010(20393)
- 2009(18993)
- 2008(18856)
- 2007(16454)
- 2006(13708)
- 2005(12271)
- 学科
- 济(87475)
- 经济(87369)
- 管理(69179)
- 业(66503)
- 企(56953)
- 企业(56953)
- 方法(48424)
- 数学(43165)
- 数学方法(42713)
- 财(39975)
- 务(23546)
- 财务(23499)
- 财务管理(23411)
- 中国(22801)
- 企业财务(22408)
- 农(21757)
- 制(20732)
- 业经(17431)
- 地方(16408)
- 贸(15585)
- 贸易(15572)
- 银(15436)
- 银行(15413)
- 学(15282)
- 融(15209)
- 金融(15206)
- 易(15137)
- 行(14488)
- 财政(14406)
- 体(14279)
- 机构
- 大学(300208)
- 学院(298254)
- 济(125218)
- 经济(122712)
- 管理(120875)
- 理学(104869)
- 理学院(103859)
- 管理学(102309)
- 管理学院(101735)
- 研究(91046)
- 中国(74452)
- 财(69402)
- 京(61522)
- 科学(52859)
- 财经(51956)
- 经(47281)
- 中心(45103)
- 所(44759)
- 江(44443)
- 农(44042)
- 业大(41064)
- 研究所(39547)
- 经济学(39137)
- 财经大学(38762)
- 北京(37793)
- 经济学院(35667)
- 范(35429)
- 师范(35076)
- 州(34678)
- 农业(34618)
- 基金
- 项目(197741)
- 科学(156654)
- 基金(146263)
- 研究(144422)
- 家(125492)
- 国家(124475)
- 科学基金(108790)
- 社会(92679)
- 社会科(88111)
- 社会科学(88086)
- 基金项目(77688)
- 省(76068)
- 自然(70944)
- 自然科(69299)
- 自然科学(69281)
- 自然科学基金(68070)
- 教育(68042)
- 划(64004)
- 资助(61234)
- 编号(58446)
- 成果(47617)
- 部(45866)
- 重点(44138)
- 创(41111)
- 发(40290)
- 教育部(40202)
- 科研(39139)
- 课题(39106)
- 人文(38846)
- 创新(38501)
共检索到442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伟宏 李晓 张婷 黄敬龄
本文以证监会在2013—2016年对上市公司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为基础,并以此追溯到舞弊上市公司各年度审计报告,对该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特征、年限以及审计报告揭示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于上市公司舞弊风险的揭示至关重要;重大事项虚假披露、利润表舞弊和资产负债表舞弊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用的手段;利润表舞弊中虚增收入、虚增利润是最主要的舞弊方式;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并发性和持续性,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舞弊进行行政处罚的及时性有待加强;三种舞弊类型中能够得到审计揭示的占比60%左右且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同时使用三种舞弊方式的审计揭示占比高达80%;舞弊年限中长达五年以上的均得到了审计揭示,持续舞弊年限二至五年的审计揭示占比达到60%;在2013—2016年中出具非标意见的占比不足40%,其中出具非标意见揭示舞弊次数的平均占比仅为25%,即非标意见舞弊揭示不足;非标意见向证监会和投资者传达了上市公司不良信号,使证监会高度关注并调查是否存在舞弊。通过统计分析审计报告中非标意见揭示舞弊情况,警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勤勉尽责,提高审计有效性。同时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对完善审计揭示与抑制舞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元 林爱梅 单雅迪
本文以2008~2013年证监会查处并出具处罚公告的56家年度财务报告存在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财务报表附注舞弊偏好、跨年舞弊频发、特定行业多发、监管层处罚过轻、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性欠缺等特点,同时在舞弊手段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出现了更为新颖的舞弊手法。这说明,随着我国监管政策和力度的不断完善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并没有得到绝对的遏制,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文炳洲 焦少杰
财务舞弊一直是证券市场的顽疾,也是外部审计的重点。本文以2008—2017年证监会处罚公告书为样本,分类统计揭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内在根源与外在特征,为提高市场监管质量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财务舞弊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内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其中利益驱使与中介配合尤为关键。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呈现出舞弊金额增大、舞弊手段隐蔽、持续时间较长等新动向。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舞弊动因 舞弊动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瑞
本文基于2008-2017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考察了审计失败的原因,研究发现,近年来财务造假手段日趋复杂,舞弊识别难度高,在审计师执业过程中只有建立严密的逻辑分析架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舞弊造假的阴影背后走出来,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审计师的逻辑思维漏洞为切入点,提出了财务会计逻辑和经营业务逻辑二层次逻辑分析架构,将审计失败的原因现象分解成四个维度的逻辑分析漏洞,并与两个层面审计逻辑分析进行勾稽,进而提出加强审计师逻辑分析的审计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慧敏
收入确认方面的审计作为审计高风险乃至审计失败高发生领域,成为注册会计师及其整个行业一直以来的棘手问题。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审计失败案例均系收入确认造假所导致,严重破坏了资本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损害了相关者的切身利益。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收入确认审计失败案件为研究对象,从收入确认的内部控制了解与测试、风险识别和评估与舞弊应对及实质性审计程序出现的纰漏三方面具体原因所导致的审计失败展开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审计失败 收入确认 审计舞弊迹象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宗国恩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普通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受罚都集中在"公司重大担保未按规定披露或故意遗漏"、"为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提供资金,未按关联方交易进行披露"、"公司高管非法从事证券交易"三个方面。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比,普通非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明显较多。会计造假并不是上市公司违规受罚的主要内容,违规公司的公司治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些行为使得公司所提供的信息的有用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
关键词:
行政处罚决定书 会计信息披露 违规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忠莲 谢香兵
本文对沪深两市遭受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处罚的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舞弊持续时间与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显著相关;在处罚宣告日前后各3天中,平均累计超额回报率(CAR值)达到-1.6%;通过对处罚原因分组t检验,发现投资者的反应并无差别。在对市场反应程度的线性回归中,只有舞弊持续时间变量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股权性质及舞弊种类变量均不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锦余 高善生
舞弊性财务报告是全世界经济社会和会计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也面临其挑战。本文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2002—2006年处罚公告中涉及的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为依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主要类型、手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舞弊公司表外舞弊严重,所占比重大;同时存在多种舞弊类型,典型的是虚假利润表和虚假披露;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资产、隐瞒对外担保分别成为虚假利润表、虚假资产负债表和虚假披露的最主要舞弊手段;舞弊公司同时采用多种舞弊方法,且舞弊行为持续年限在两年以上,最长的达9年。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监管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宏伟
以2002-2008年间非金融类、非外资类正常交易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严厉程度与审计意见购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越严厉,越能显著地降低审计客户通过变更审计师购买审计意见的概率,越能显著降低审计客户盈利能力的增加或债务水平的降低,进而达到审计意见改善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春生 唐松莲
以2005~2008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从独立审计意见与财务舞弊关系的角度检验了审计师能否提供公司舞弊的警示信息。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舞弊行为与当年及下年度的审计意见负相关,公司舞弊之前两个年度的审计意见与舞弊行为负相关。这些经验结果不但说明公司因财务舞弊而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较大,舞弊行为能够及时地在审计意见中得到反映并被审计师持续关注,而且也说明独立审计能够通过审计意见提示公司未来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为公众提供公司舞弊的警示信息,这是我国独立审计监督有效性的直接证据。
关键词:
独立审计 财务舞弊 审计意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从证监会的各类行政处罚性监管转向证券交易所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是近年来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以交易所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对审计质量的改进作用。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收到问询函后的年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提高,且不同问询函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当问询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涉及内部控制、风险和诉讼等内容以及问题数量越多或公司延期回函时,审计质量提高的程度更大;问询函对审计质量的改进作用还受到产权性质和政治关联的显著影响;此外,企业在收到问询函后事务所要求的审计费用提高。
关键词:
问询函 审计质量 交易所监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艳芳
以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类型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披露舞弊,会计师事务所若不能发现实质性舞弊,更易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实质性舞弊中,相对于与资产/负债相关的实质性舞弊,与收入/费用相关的实质性舞弊更易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这一研究结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监管部门应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其理解审计师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事前防范。
关键词:
财务舞弊 审计责任 证监会处罚公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红梅 蒋娜 岑磊
本文以2007~2009年证监会发布的141个上市公司行政处罚公告为基本数据来源,选择年度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个体和群体特征进行多个层面的统计分析,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提出了若干解决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舞弊 统计特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海娟
本文以2002-2012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被证监会处罚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发生的动机和特征表现,研究表明:流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审计师学历均与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负相关;高管异动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发生可能性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郑璇
关联方审计失败往往都伴随着关联方财务舞弊,上市公司管理层串通、刻意隐瞒关联方及其交易,使注册会计师关联方审计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关联方舞弊手段很隐蔽,注册会计师通过一般审计程序很难发现,造成审计失败,而关联方交易往往数额巨大,很多上市公司侵占投资者利益长达数年而未被发现,使得投资者损失惨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本文以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