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4)
- 2023(12274)
- 2022(10628)
- 2021(10242)
- 2020(8621)
- 2019(19919)
- 2018(19453)
- 2017(38185)
- 2016(20679)
- 2015(23212)
- 2014(23168)
- 2013(23174)
- 2012(21175)
- 2011(18425)
- 2010(18755)
- 2009(17467)
- 2008(16372)
- 2007(14086)
- 2006(12353)
- 2005(10818)
- 学科
- 济(74953)
- 经济(74864)
- 管理(66957)
- 业(64940)
- 企(57590)
- 企业(57590)
- 财(38176)
- 方法(36952)
- 数学(32061)
- 数学方法(31751)
- 融(27049)
- 金融(27048)
- 中国(26655)
- 银(25479)
- 银行(25442)
- 行(24398)
- 务(23259)
- 财务(23198)
- 财务管理(23143)
- 企业财务(22207)
- 制(21402)
- 农(19151)
- 地方(18013)
- 业经(17828)
- 学(15352)
- 理论(14363)
- 体(13780)
- 财政(13486)
- 农业(12833)
- 贸(12557)
- 机构
- 大学(279687)
- 学院(278103)
- 管理(114007)
- 济(109234)
- 经济(106608)
- 理学(98941)
- 理学院(97955)
- 管理学(96466)
- 管理学院(95980)
- 研究(87719)
- 中国(72957)
- 财(61383)
- 京(58777)
- 科学(52873)
- 财经(45641)
- 所(43322)
- 中心(41971)
- 经(41434)
- 江(39674)
- 农(39114)
- 研究所(38801)
- 业大(38624)
- 北京(37377)
- 财经大学(34137)
- 范(34065)
- 师范(33763)
- 州(33186)
- 经济学(32643)
- 院(31951)
- 商学(30821)
- 基金
- 项目(189146)
- 科学(148315)
- 研究(140273)
- 基金(137469)
- 家(117802)
- 国家(116792)
- 科学基金(101647)
- 社会(87429)
- 社会科(83025)
- 社会科学(83003)
- 基金项目(74049)
- 省(73609)
- 自然(66317)
- 自然科(64763)
- 自然科学(64747)
- 教育(64058)
- 自然科学基金(63578)
- 划(61277)
- 编号(57883)
- 资助(57063)
- 成果(47301)
- 部(41907)
- 重点(41665)
- 创(39646)
- 发(38981)
- 课题(38938)
- 项目编号(36986)
- 创新(36870)
- 教育部(36525)
- 科研(36360)
- 期刊
- 济(117353)
- 经济(117353)
- 研究(86037)
- 中国(54402)
- 财(53174)
- 学报(41203)
- 管理(40683)
- 融(38605)
- 金融(38605)
- 科学(37225)
- 农(34422)
- 大学(31646)
- 学学(29839)
- 教育(28472)
- 农业(23469)
- 财经(22544)
- 技术(22116)
- 经(18881)
- 经济研究(18599)
- 业经(17719)
- 财会(15596)
- 理论(15349)
- 会计(14455)
- 问题(14270)
- 实践(14203)
- 践(14203)
- 图书(13685)
- 技术经济(12591)
- 现代(12522)
- 科技(12371)
共检索到414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施
文章以我国2012年-2014年度非金融类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财务压力越大的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概率越高。同时研究表明成长性越好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财务压力 衍生金融工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施
文章以我国2012年-2014年度非金融类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财务压力越大的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概率越高。同时研究表明成长性越好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财务压力 衍生金融工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施
文章以我国2012年-2014年度非金融类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财务压力越大的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概率越高。同时研究表明成长性越好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财务压力 衍生金融工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炜莹 陈宝峰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税收、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本文以我国1151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为研究样本,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并且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但实际税率对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基本没有影响,未能验证风险管理的降低税收动机。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 动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与风险与日俱增。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内部治理要素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效应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作为内部治理变量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和管理层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其中控制人性质、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二职分离、高管持股比例的制约作用比较显著。研究还发现,上述内部治理要素具有协同效应。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内部治理 一带一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 叶德磊 刘锋
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并非标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一元线性函数,因而使用衍生产品最终是否能够起到风险管理之目的虽倾向于正面但尚存争论。国际上现有研究基本都从讨论企业使用衍生品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出发,间接推测衍生品使用对企业的影响。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业绩的直接效应,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衍生品运用之于寿险公司业绩存在明显正面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
寿险公司 衍生金融产品 业绩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少华 李盈璇
衍生金融工具体现出比传统金融工具更大的风险,而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信息使用者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信息披露应发挥其在风险估计和预测方面的作用。文章首先对2007年这一特殊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持有衍生金融工具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上市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整理,通过比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信息披露内容,发现目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主要停留在揭示阶段,有关风险的信息披露不足。本文最后从披露原则和披露内容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风险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玉军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全面深入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40家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宇 叶德磊 刘锋
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
寿险公司 衍生金融产品 价值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与风险与日俱增。文章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外部监管要素进行梳理,并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外部监管要素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效应及其影响。研究表明,作为外部监管要素的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管对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风险的制约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其中审计监管的风险制约作用最为显著,而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发挥的作用有限。研究还发现,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管具有协同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外部监管、防范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风险的策略,以期为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丽丽
本文以IFRS9和CAS22的具体差异为研究起点,以上市公司金融工具分类现状为重点,以IFRS9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为落脚点,从金融资产的持有种类、资产结构、收益结构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IFRS9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世忠 王建峰 叶丰滢
2003年1月,美国第二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以下简称 Freddie Mac)宣布重编2000—2002年度财务报表,对先前经过平滑化处理的会计收益进行重述。同年11月,重编后的报表显示:调增2000年度净利润11.2亿美元,调减2001年度净利润9.89亿美元,调增2002年度净利润43.3亿美元。此外,2000年以前的净利润累计调增6亿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