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3)
2023(6291)
2022(5538)
2021(5243)
2020(4789)
2019(11317)
2018(11207)
2017(22451)
2016(12546)
2015(14528)
2014(14824)
2013(14838)
2012(14010)
2011(12672)
2010(12859)
2009(11986)
2008(12349)
2007(11402)
2006(9719)
2005(8781)
作者
(36746)
(31015)
(30799)
(29441)
(19812)
(14858)
(14352)
(12051)
(11476)
(10960)
(10412)
(10286)
(9851)
(9752)
(9696)
(9671)
(9598)
(9153)
(9087)
(8904)
(7713)
(7598)
(7569)
(7041)
(7026)
(6976)
(6912)
(6872)
(6224)
(6209)
学科
(53778)
经济(53718)
(41151)
管理(39416)
(35218)
企业(35218)
方法(29185)
数学(26051)
数学方法(25872)
(20358)
(14997)
财务(14983)
财务管理(14948)
企业财务(14310)
(13549)
中国(12531)
(11492)
(10462)
(10232)
贸易(10226)
业经(10162)
(9916)
地方(9323)
农业(8952)
(8308)
(8180)
银行(8153)
(7834)
(7670)
金融(7668)
机构
大学(185175)
学院(182754)
(76504)
经济(74906)
管理(70943)
理学(61224)
理学院(60559)
研究(59820)
管理学(59598)
管理学院(59235)
中国(47176)
(38898)
(37857)
科学(36155)
(31666)
(31457)
财经(29937)
中心(28192)
研究所(28101)
(27703)
业大(27304)
(27157)
农业(25079)
北京(24595)
经济学(23429)
(22639)
师范(22411)
财经大学(22262)
(21713)
经济学院(21374)
基金
项目(115955)
科学(90432)
基金(84476)
研究(83185)
(73195)
国家(72597)
科学基金(61908)
社会(51925)
社会科(49248)
社会科学(49230)
基金项目(45427)
(44791)
自然(40830)
自然科(39876)
自然科学(39862)
自然科学基金(39190)
教育(39157)
(38001)
资助(35513)
编号(34329)
成果(28696)
(26979)
重点(26298)
(24075)
(23720)
科研(23132)
教育部(23124)
课题(22750)
人文(22353)
创新(22238)
期刊
(81614)
经济(81614)
研究(52095)
中国(34793)
(33479)
学报(29845)
(27800)
科学(25579)
管理(24525)
大学(22374)
学学(21007)
农业(18210)
(17602)
金融(17602)
教育(16766)
财经(15593)
技术(15127)
(13219)
经济研究(13214)
业经(12644)
问题(11324)
会计(11032)
(10651)
财会(10426)
(10146)
技术经济(9614)
理论(9345)
(9236)
统计(8704)
国际(8582)
共检索到272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廖佳  苏冬蔚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群  李静波  萧朝兴  陈柔君  
根据"信息隐藏说",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极端经济后果便是股价崩盘,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中介对股价崩盘风险将有何种反应。分析师关注是一切分析师行为的逻辑起点,文章从该视角出发选取2005-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价崩盘风险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时,越会吸引更多的分析师跟踪报道,表明分析师在选择跟踪目标时会考虑股价崩盘风险的因素。进一步地,文章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分析师关注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股价崩盘风险通过投资者信息需求这条路径影响分析师的关注水平。最后,截面分组检验还发现在投资者分歧度越大、投资者情绪越高涨、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的组中,股价崩盘风险对分析师关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文章在丰富股价崩盘风险微观层面经济后果以及分析师关注影响因素相关领域文献的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尽快建立奖惩机制,以鼓励分析师更好地扮演信息中介与外部治理的角色来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冬华  尹伊  郑静  
以2004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是否跟进、跟进人数的数量与上市公司的避税行为及避税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当明星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进行跟进时,上市公司更趋向于选择避税,避税程度更加显著。当分析师不再跟进时,上市公司的避税程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进并签发研究报告会给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设定较高的目标,从而诱使上市公司通过采取避税行为来达到分析师对公司盈余预测的目标值。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分析师跟进的不利后果,有利于丰富分析师跟进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玲  任宇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证券分析师会对审计监督产生一定的影响。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审计意见和会计盈余稳健性作为衡量审计监督质量的替代指标,实证考察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监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质量负相关,表明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外部审计监督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奕明  金洪飞  
本文通过对分析师信息收集方式、分析技术和手段、选股动机等几方面的 Probit 分析,发现他们已有一定的声誉构建意识,但关注的层面有别。在建立公司内部声誉和机构投资者客户层面的声誉时会更多地通过私人信息的收集、分析手段的运用来积累,但面对社会大众的市场声誉却未发现这种主动性。分析师非常看重信息资源的优势,私人信息是分析师获得声誉的基础。分析师在积累自身声誉时,对技术面甚至形象面考虑较多,而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一类的道德面重视不够。这一结论也表明,中国缺乏分析师声誉回报机制,无论是证券公司内部还是在整个市场,都没有将分析师声誉与其回报联系起来。由此我们建议,尽快建立分析师声誉回报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震  熊金武  
利用2003—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分析师关注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程度随着经理人承受的市场压力的提高而减少,但随着分析师群体对公司迎合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通过配合机制实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常  杨华领  李沁洋  
本文以2002—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关注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越多分析师关注的公司,其成本黏性显著越低,并且这种关系受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在国有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及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分析师关注对成本黏性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明星分析师及团队分析师的关注能更好地抑制成本黏性。本文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发挥监督作用的机制和情境,而且有助于深化成本黏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黏性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阳生  沈烈  郭枚香  
本文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DID模型,检验沪港通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分析师跟踪人数增加,预测精确度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港通机制借助公司信息环境渠道产生价值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分析师预测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范式,同时也为探索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博  
以2007年~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对分析师这一资本市场中介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两个竞争性假说:市场监督假说和业绩压力假说。实证结果显示:分析师关注有助于约束企业管理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利己行为,使得企业管理层为应对环境合法性危机和获得环境合法性认同而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绩效,从而支持市场监督假说。这一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分析师关注及企业环境治理的相关文献,而且为政府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中介来推动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同时对激发企业履行环境治理责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松莲  陈伟  
本文研究发现,与上市公司利益结盟是关联证券分析师参与实地调研的主要动因。具体来说,关联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公司后,发布研究报告的盈余预测准确度下降,盈余预测乐观度提升和发布评级跟随度下降;在纪要披露更为详细的关联调研中,关联证券分析师发布报告的盈余预测准确性会进一步下降,盈余预测乐观度进一步提升和发布评级跟随度进一步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宗新  杨万成  
证券分析师能否通过挖掘基本面信息减少市场信息非对称性,以"研究创造价值"引导市场理性投资,成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构建券商研究报告信息量化指标为基础,从证券分析师声誉和挖掘基本面信息出发,探索了中国证券分析师影响市场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控制声誉因素的影响,分析师能通过信息模式直接影响市场;剥离基本面信息,新财富分析师通过声誉模式产生了更大的市场反应;(2)对于影响两种模式的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增强了声誉模式和信息模式的作用;基金持股增强了信息模式而未提高声誉模式的作用;(3)基于一致预期组合分组检验,声誉模式通过卖空组合而非买入组合产生了价值;而信息模式通过买入组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玲  胡欢  刘中燕  
文章以2002-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显著提高了薪酬业绩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外部监督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明星分析师关注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对于民营企业,分析师关注对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研究为分析师关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同时对完善薪酬激励契约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石玉  刘雨杰  张俊民  
本文选取2007-2012年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卷入影响较大的财务丑闻的审计师作为声誉受损样本,通过考察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特征是否受到审计师声誉受损的影响,分析证券分析师是否在关注审计师的职业声誉。研究结果显示,与审计师声誉未受损的上市公司相比,证券分析师对审计师声誉受损的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盈余预测准确度下降,乐观程度显著下降,分歧度显著上升。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就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对审计师声誉具有一定的认知度,并通过盈余预测特征将审计师声誉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审计师声誉机制在证券分析师这一特殊行业内正在逐渐形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叶云龙  江诗松  鞠芳辉  
大量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对发达资本市场发挥着有效的治理功能。与此不同,囿于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制度特征,分析师治理功能的有效性推论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其治理功能存在中国悖论。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与投资者及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管理者可支配的现金流量,但是,制度制定及其执行效率的缺陷对分析师和管理者个体的"不当"行为后果难以部分或全部内生化,从而造成分析师关注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缺失,进而加剧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即是题中之义。以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检验表明,分析师关注程度越高,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越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分析师关注缓解的融资约束、增加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以及分析师的乐观预测倾向均扩大管理者代理成本,而当前不完善的法律制度无法显著抑制分析师关注对管理者代理成本的负面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宗新  周嘉嘉  
基于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数据,本文从盈余管理视角对分析师关注影响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问题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能有效减少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研报监管能提高分析师关注对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分析师通过首次评级、评级调整等公司关注行为能够发挥盈余管理抑制效应;明星分析师的外部治理效应更明显,其关注对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更为显著。本文拓展了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效应的相关理论机制,这对于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制度设计发挥证券分析师外部治理效应,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和资本市场效率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