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9)
- 2023(3766)
- 2022(3243)
- 2021(3069)
- 2020(2662)
- 2019(6444)
- 2018(6282)
- 2017(12503)
- 2016(6994)
- 2015(8285)
- 2014(8336)
- 2013(8522)
- 2012(7718)
- 2011(6585)
- 2010(6867)
- 2009(6496)
- 2008(6868)
- 2007(6465)
- 2006(5938)
- 2005(5552)
- 学科
- 管理(38147)
- 业(35397)
- 企(33007)
- 企业(33007)
- 济(28899)
- 经济(28865)
- 财(18600)
- 方法(15806)
- 务(15360)
- 财务(15333)
- 财务管理(15308)
- 企业财务(14694)
- 数学(13434)
- 数学方法(13402)
- 制(8478)
- 划(6486)
- 业经(6217)
- 农(6160)
- 策(5998)
- 银(5915)
- 银行(5908)
- 中国(5849)
- 体(5637)
- 经营(5516)
- 税(5413)
- 行(5248)
- 税收(5226)
- 公司(5222)
- 收(5142)
- 体制(5082)
- 机构
- 大学(98366)
- 学院(97627)
- 管理(43783)
- 济(42274)
- 经济(41380)
- 理学(35739)
- 理学院(35413)
- 管理学(35171)
- 管理学院(34940)
- 研究(27637)
- 中国(26414)
- 财(26099)
- 京(20627)
- 财经(19156)
- 经(17474)
- 江(15898)
- 财经大学(14443)
- 科学(14060)
- 中心(13823)
- 所(13670)
- 北京(13071)
- 商学(12974)
- 商学院(12868)
- 州(12601)
- 经济学(12567)
- 研究所(11613)
- 农(11538)
- 公司(11476)
- 经济学院(11363)
- 业大(10930)
- 基金
- 项目(55154)
- 科学(43936)
- 基金(41791)
- 研究(40222)
- 家(35327)
- 国家(35048)
- 科学基金(31322)
- 社会(26430)
- 社会科(25190)
- 社会科学(25182)
- 基金项目(22107)
- 自然(20754)
- 自然科(20266)
- 自然科学(20263)
- 省(20227)
- 自然科学基金(19955)
- 教育(18863)
- 资助(18097)
- 划(16819)
- 编号(15462)
- 成果(13217)
- 部(13217)
- 重点(12112)
- 教育部(11880)
- 人文(11726)
- 性(11277)
- 创(11145)
- 国家社会(10886)
- 大学(10795)
- 科研(10777)
共检索到162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海萍
本文选择2014~2016年连续两年被ST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一特殊群体大部分仍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仅有少部分会冒险进行较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相对比调增的正向盈余管理,ST公司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倾向性更大;第二年被ST时大多数会选择降低盈余管理程度的行为,而且降低盈余管理程度会倾向于选择较小的降低幅度,而在提高盈余管理管理程度的公司中,则以5%~15%的提高幅度占多,低于5%或者高于15%的幅度都相对较少,且大多数ST公司盈余管理方向变化倾向于保持方向不变。本文结论为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监管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ST公司 盈余管理方向 盈余管理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平
文章选择2009—2018年被ST处理上市企业前、中、后年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ST"摘帽"成功概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管理者报酬动机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企业被ST后,盈余管理确实能提高企业成功"摘帽"的概率,但是这一结论只在非国有企业存在,在国有企业不存在;企业在ST前、中、后盈余管理水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说明ST企业并不存在主动"戴帽"的现象。此外,管理者报酬动机对盈余管理对企业成功"摘帽"概率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海霞 杨柳 王小凤
上市公司在财务困境下被特别处理后,倾向于通过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来扭亏以避免退市。文章以上市十年、六年被特别处理、两度被实行退市风险警告的石岘纸业为例,分析了其多次利用债务重组、政府支持、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并揭示了公司利用这些手段的条件,为投资者厘清和洞悉这类公司提供借鉴,也对市场效率的提升提出思考。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政府补助 债务重组 关联交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雪梅
本文首先通过均值检验方法验证了定向增发前至股份锁定期终止前这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与方式问题;然后分析定向增发过程中所采取的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定向增发后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定向增发新股公司采用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来操控企业盈余。(2)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对增发后企业的短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相比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更严重,且时间更长。结合研究结果,本文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定向增发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雪梅
本文首先通过均值检验方法验证了定向增发前至股份锁定期终止前这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与方式问题;然后分析定向增发过程中所采取的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定向增发后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定向增发新股公司采用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来操控企业盈余。(2)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对增发后企业的短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相比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更严重,且时间更长。结合研究结果,本文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充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兴强 杜颖洁
本文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ST、*ST、SL制度背景,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期间处于"濒死体验"过程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各种交易状态及其变化的数据,同时搜集了公司高管政治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盈余管理、政治联系与ST、*ST、SL类民营上市公司交易状态改善之间的经验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易状态的改善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分组结果表明,仅在政治联系组和高政治联系强度组,交易状态的改善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揭示,政治联系因素的确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就了部分ST、*ST、SL类民营上市公司"朽而不倒"的神话。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政治联系 政治联系强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晨 李学峰 张宇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的不同盈余管理动机将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它们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类上市公司是否有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验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刚
文章列举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彰 袁小利 戚拥军
文章以上市已满三年、包括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内的原始股份都已陆续解禁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5年为事件研究窗口,分析和比较其高管减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板中还是在创业板(二板市场)中,高管减持这一行为都会促进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此同时高管们减持公司股份的规模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水平就随之越高。并且在创业板中的公司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比中小板的公司更大,高管减持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股份减持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飞 刘建勇
本文选取2011—2013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对资产减值类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新倾向;上市公司并不偏好利用同属流动资产的存货减值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依然存在运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类型 盈余管理 相关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永琦 冉茂盛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运用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对自2001年全面实行“八项计提”会计政策以来,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动机。
关键词:
资产减值会计 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英 张媛 于雁翎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性的提供盈余信息,此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盈余管理就自然产生了。而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不可能根据具体经济环境中具体企业的具体特点给出一个具体的减值策略,这种灵活性和主观性使得资产减值成为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从资产减值的视角来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彰 袁小利 戚拥军
文章以上市已满三年、包括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内的原始股份都已陆续解禁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5年为事件研究窗口,分析和比较其高管减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板中还是在创业板(二板市场)中,高管减持这一行为都会促进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此同时高管们减持公司股份的规模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水平就随之越高。并且在创业板中的公司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比中小板的公司更大,高管减持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股份减持 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姿
随着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是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文献研究入手,阐述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上市公司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