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8)
2023(5902)
2022(5159)
2021(4654)
2020(4036)
2019(9209)
2018(9069)
2017(18754)
2016(10119)
2015(11445)
2014(11379)
2013(11417)
2012(10425)
2011(9105)
2010(9172)
2009(9168)
2008(9330)
2007(8543)
2006(7803)
2005(7394)
作者
(26711)
(22623)
(22430)
(21647)
(14348)
(10638)
(10246)
(8413)
(8402)
(8209)
(7796)
(7477)
(7421)
(7391)
(7268)
(6925)
(6641)
(6513)
(6468)
(6417)
(5744)
(5440)
(5358)
(5172)
(5158)
(5131)
(4981)
(4941)
(4464)
(4351)
学科
管理(41961)
(41676)
经济(41590)
(39570)
(36194)
企业(36194)
(24280)
(22160)
税收(20708)
(20537)
方法(18719)
数学(16510)
数学方法(16434)
(16189)
财务(16172)
财务管理(16146)
企业财务(15475)
(14390)
(10477)
业经(9561)
中国(9505)
体制(9364)
(9014)
(7403)
银行(7394)
财政(7206)
(7001)
金融(6999)
(6853)
地方(6700)
机构
大学(144379)
学院(143675)
(65237)
经济(64088)
管理(56407)
理学(48170)
理学院(47775)
管理学(47346)
管理学院(47071)
研究(43730)
(42070)
中国(36201)
财经(31087)
(28730)
(28035)
财经大学(23014)
(22521)
科学(21824)
经济学(21382)
(21085)
中心(19783)
经济学院(19388)
北京(18094)
研究所(17848)
(17158)
商学(16969)
商学院(16847)
(16002)
业大(15641)
(15575)
基金
项目(86793)
科学(69666)
基金(65909)
研究(65743)
(55410)
国家(55011)
科学基金(48689)
社会(44941)
社会科(42849)
社会科学(42841)
基金项目(34598)
(32010)
教育(30130)
自然(29651)
自然科(28959)
自然科学(28953)
自然科学基金(28484)
资助(27248)
(26406)
编号(25853)
(23607)
成果(22725)
(20884)
国家社会(19315)
(19269)
重点(19258)
教育部(18968)
人文(18528)
(18314)
创新(17281)
期刊
(73016)
经济(73016)
研究(51030)
(37703)
中国(27408)
管理(23427)
学报(17637)
(16746)
财经(16250)
科学(16080)
(15740)
金融(15740)
(15659)
(14581)
大学(14433)
税务(13898)
学学(13827)
(13722)
经济研究(12428)
技术(10965)
财会(10950)
会计(10080)
教育(9927)
业经(9768)
问题(9544)
农业(9061)
(8101)
国际(8074)
通讯(7045)
会通(7035)
共检索到22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铁拴  
税法与会计的紧密联系为税法规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奠定了客观基础,但也使税法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规制局限于消极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公共政策目标和诚实信用原则却为税法积极规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提供了理论支撑。审视我国税法规范,虚开发票规制路径、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规制路径以及溢缴税款限期退还规制路径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效果,但也都有其局限。相较于虚开发票规制路径和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规制路径,溢缴税款退还规制路径的局限主要源于税法理念而非税会差异,理应成为强化税法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规制功能的重要抓手。而要达此目标,需要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1条溢缴税款退还条款适用范围加以限缩,排除财务造假纳税人适用并在此基础上增设证券监督管理等部门与税务部门涉税信息共享条款。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侯斯铭  
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虚列收入、支出等手段蓄意粉饰公司业绩,不仅误导投资者,危害投资者利益,更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文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审计方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锦前  唐靖萱  
对于纳税人因虚增利润而多缴的税款能否退还,各方一直存在争议。部分案件中,税务机关同意退税,看似符合《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实则不然。《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作为退税核心规则,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部分合法情形。而纳税人虚增利润所导致的多缴税款,因其非法性质,而不适用第五十一条,且无法参照既有案例适用合理性原则予以退税。究其原因,在法理层面,纳税人虚增利润而多缴的税款构成公法上的不法原因给付,故应排除给付人的退税请求权。在此种情形下,不予退税契合税法宗旨,有利于强化诚信纳税,维护税收秩序,震慑资本市场的非法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何维雄  翟昌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玉蓉  武献杰  
企业在为完成各项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为获取银行贷款等因素的驱使下,极力粉饰财务报表,财务造假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掩蔽化。比较惯用的方法如:通过高估收入和低估成本费用来实现虚增利润、虚增资产或者虚减负债。表现在虚构客户增加收入、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少计提折旧、应费用化的资本化,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不及时转固延迟计提折旧,不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少结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领  宋常  
基于2010—2018年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公告,探讨国家审计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虚增收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显著抑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虚增收入行为,该效应在审计年度和公告年度均存在。通过PSM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效应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会计问题和经营管理问题越多,国家审计抑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效应越显著;而公告披露的其他问题不影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虚增收入行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志蓉  
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是指上市公司的有关参与人对证券发行或交易所必须披露的经营业绩加以操纵,从而迷惑信息使用者的一种行为,具体表现在对财务报表中数据的调整以及比率的变动上。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纪行为的频频发生,诚信的空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据证监会披露,2001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郁  
一、税法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非公开募集资金并投资于未公开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基金。在世界范围内,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可以采取三种形式:有限合伙、信托和公司。私募股权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被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蓉  游振宇  
税收的法定原则与非营利组织的特质要求运用法律化的税收制度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规制,且价值取向为税收优惠。本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税法规制的法理分析,剖析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法规制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守文  
社会财富分配是判断时代好坏的重要标尺,中国社会传统的"均贫富"思想是个人对公平价值追求的体现,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分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配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合理性。从中国的现实状况看,本文认为,由于差异性分配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社会存在不安全性,因此必须在分配领域进行有效调控。由于财税法实质是作为社会财富分割器存在的,因此,当前调整分配格局,强化分配公平,财税法必须有所作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正文  余鹏峰  
离岸信托因其机制灵活性、架构私密性、税收优惠性等特质,往往被贴上逃避税的标签,受到在岸管辖区税法的"围猎"。离岸信托不当然是逃避税的工具,而是兼具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功能的法律设计。随着全球税收透明化和国际反避税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离岸信托财产转移功能的负外部性逐渐被消解,规制逃避税的税法网络正在织就。相反,我国税法无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因此,未来税法对于离岸信托的规制不能仅仅强化反逃避税,而应通过信托实体与程序规则的完善,回应社会对离岸信托财产管理功能的诉求。唯有融贯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功能的税法规制,才能够促进离岸信托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晓峰  
人寿保险的税法规制是保险业界和税法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用税收优惠等税法手段促进人寿保险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应对人寿保险发展中诸多问题的重要选择。本文分析了人寿保险的多层次社会功能及税法的发挥空间,概括了我国人寿保险的特殊税法规则及税收成本,提出了我国应建立以实现人寿保险的价值意义为基本目的,以人寿保险的工具意义为主要手段的税法激励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鹏峰  张佳莉  
非同质化通证(NFT)数字艺术品是区块链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运用,实践类型主要有NFT数字化艺术品、NFT数字许可作品及NFT数字衍生品三种。NFT与NFT数字艺术品的法律属性不尽相同,前者是一种权益凭证,后者是一组权利束,具有数字商品和虚拟财产的双重属性,其权利类型由交易实践所决定。NFT数字艺术品交易中存在的纳税主体确定困难、纳税客体定性模糊、纳税义务归属不明等问题,需结合交易实践和税法规范予以分析。将NFT数字艺术品交易解构为铸造、发行、转售三组法律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可有效解决交易中各方主体所得的税法定性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