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31)
- 2023(3015)
- 2022(2737)
- 2021(2425)
- 2020(2152)
- 2019(5316)
- 2018(5192)
- 2017(10825)
- 2016(5885)
- 2015(6748)
- 2014(6824)
- 2013(6906)
- 2012(6493)
- 2011(5319)
- 2010(5933)
- 2009(5954)
- 2008(5665)
- 2007(5278)
- 2006(4808)
- 2005(4571)
- 学科
- 济(28115)
- 经济(28083)
- 业(24142)
- 企(22563)
- 企业(22563)
- 管理(21857)
- 方法(17152)
- 数学(14649)
- 数学方法(14426)
- 财(14193)
- 审计(12154)
- 务(11629)
- 财务(11615)
- 财务管理(11544)
- 企业财务(11138)
- 制(6207)
- 学(6194)
- 各类(5875)
- 中国(5529)
- 公司(5116)
- 业经(4661)
- 体(4544)
- 地方(4509)
- 农(4395)
- 税(4267)
- 税收(4107)
- 收(4088)
- 体制(4016)
- 技术(3758)
- 策(3744)
- 机构
- 大学(87292)
- 学院(86123)
- 济(36069)
- 经济(35369)
- 管理(33794)
- 理学(28967)
- 理学院(28726)
- 管理学(28183)
- 管理学院(28040)
- 研究(26489)
- 中国(23238)
- 财(21808)
- 京(19747)
- 财经(17095)
- 科学(15849)
- 经(15463)
- 所(14645)
- 江(13711)
- 财经大学(12782)
- 农(12756)
- 研究所(12376)
- 中心(12274)
- 北京(12145)
- 业大(11743)
- 经济学(11181)
- 州(10690)
- 商学(10683)
- 商学院(10621)
- 省(10318)
- 经济学院(10137)
- 基金
- 项目(52053)
- 科学(40387)
- 基金(39195)
- 家(34629)
- 研究(34513)
- 国家(34412)
- 科学基金(29760)
- 社会(22332)
- 社会科(21398)
- 社会科学(21389)
- 自然(20836)
- 基金项目(20357)
- 自然科(20334)
- 自然科学(20328)
- 自然科学基金(19959)
- 省(19222)
- 资助(18195)
- 教育(16129)
- 划(15977)
- 编号(12715)
- 部(12219)
- 重点(11904)
- 成果(11193)
- 科研(10784)
- 教育部(10559)
- 人文(10186)
- 创(9906)
- 大学(9787)
- 性(9720)
- 计划(9587)
共检索到13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侯斯铭
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虚列收入、支出等手段蓄意粉饰公司业绩,不仅误导投资者,危害投资者利益,更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文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审计方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虚增利润 审计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铁拴
税法与会计的紧密联系为税法规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奠定了客观基础,但也使税法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规制局限于消极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公共政策目标和诚实信用原则却为税法积极规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提供了理论支撑。审视我国税法规范,虚开发票规制路径、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规制路径以及溢缴税款限期退还规制路径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效果,但也都有其局限。相较于虚开发票规制路径和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规制路径,溢缴税款退还规制路径的局限主要源于税法理念而非税会差异,理应成为强化税法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规制功能的重要抓手。而要达此目标,需要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1条溢缴税款退还条款适用范围加以限缩,排除财务造假纳税人适用并在此基础上增设证券监督管理等部门与税务部门涉税信息共享条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玉蓉 武献杰
企业在为完成各项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为获取银行贷款等因素的驱使下,极力粉饰财务报表,财务造假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掩蔽化。比较惯用的方法如:通过高估收入和低估成本费用来实现虚增利润、虚增资产或者虚减负债。表现在虚构客户增加收入、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少计提折旧、应费用化的资本化,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不及时转固延迟计提折旧,不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少结转
关键词:
虚增利润 调节成本 审计应对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领 宋常
基于2010—2018年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公告,探讨国家审计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虚增收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显著抑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虚增收入行为,该效应在审计年度和公告年度均存在。通过PSM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效应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会计问题和经营管理问题越多,国家审计抑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效应越显著;而公告披露的其他问题不影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虚增收入行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锦前 唐靖萱
对于纳税人因虚增利润而多缴的税款能否退还,各方一直存在争议。部分案件中,税务机关同意退税,看似符合《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实则不然。《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作为退税核心规则,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部分合法情形。而纳税人虚增利润所导致的多缴税款,因其非法性质,而不适用第五十一条,且无法参照既有案例适用合理性原则予以退税。究其原因,在法理层面,纳税人虚增利润而多缴的税款构成公法上的不法原因给付,故应排除给付人的退税请求权。在此种情形下,不予退税契合税法宗旨,有利于强化诚信纳税,维护税收秩序,震慑资本市场的非法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何维雄 翟昌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志蓉
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是指上市公司的有关参与人对证券发行或交易所必须披露的经营业绩加以操纵,从而迷惑信息使用者的一种行为,具体表现在对财务报表中数据的调整以及比率的变动上。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纪行为的频频发生,诚信的空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据证监会披露,2001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运
企业虚假盈亏是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为了某种利益和需要,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人为地控制、制造的盈亏。企业虚假盈亏问题有以下几种形式。以丰保歉式:即在经营顺境时,不完全反映本期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麒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各项风险要素的评估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引进风险管理机制后对风险的评估都有其各自适用的方法,本文介绍几种基本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以供参考。一、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绍文,张昭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喆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宏观背景、政策因素、内部原因以及影响公司利润增长的负面因素。宏观背景在于人民币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因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以及税制改革;内部原因在于投资性收益的增加和优质资产的注入和费用率的下降;负面因素在于成本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同时,本文就当前股市风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目前股市短期风险较大,但长期依旧看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卓海
荒山开发的几种有效形式湖北省襄樊市境内的保康、谷城、南漳三县共有荒山面积8万多公顷。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封锁和所有制限制,荒山开发速度缓慢,利用程度很低。为改变这种状况,1992年初。三县决定在不破坏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国家、集体和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卫平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使得企业用工管理日渐走上正途;而一些新的用工形式出现,又给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现实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本文试就工作实践中碰到过的几种特殊用工形式,作一分析与思考。建筑工程违法转包过程中的用工形式判定2010年,某公司的办公大楼落成,并将大楼的装饰业务交由某装饰公司承包。同年8月5日,该装饰公司又将外墙业务分包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宇菁
所谓并列题名,《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定义为:“规定信息源中出现的对应于正题名的另一语种的题名”[1]。这就是说,作为并列题名,有三个组成要素:(1)并列题名出现在规定信息源中。对图书而言,当有书名页时,题名及责任说明项的规定信息源为书名页。(2)必须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