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6)
- 2023(3047)
- 2022(2736)
- 2021(2577)
- 2020(2151)
- 2019(5366)
- 2018(5105)
- 2017(11157)
- 2016(5924)
- 2015(6834)
- 2014(7064)
- 2013(7175)
- 2012(6442)
- 2011(6044)
- 2010(6188)
- 2009(5738)
- 2008(6004)
- 2007(5548)
- 2006(4907)
- 2005(4804)
- 学科
- 业(27994)
- 济(26001)
- 经济(25967)
- 企(25480)
- 企业(25480)
- 管理(25427)
- 方法(14175)
- 财(12613)
- 数学(12157)
- 数学方法(12114)
- 务(11191)
- 财务(11172)
- 财务管理(11160)
- 企业财务(10835)
- 农(8863)
- 贸(7546)
- 贸易(7540)
- 易(7352)
- 制(7325)
- 市场(7190)
- 产品(5576)
- 业经(5451)
- 融(5398)
- 金融(5398)
- 银(5289)
- 银行(5284)
- 公司(5189)
- 体(5166)
- 中国(5129)
- 行(4928)
- 机构
- 大学(92563)
- 学院(91228)
- 济(42215)
- 经济(41558)
- 管理(39895)
- 理学(34236)
- 理学院(33955)
- 管理学(33693)
- 管理学院(33507)
- 研究(26869)
- 中国(24733)
- 财(22422)
- 京(18861)
- 财经(17902)
- 经(16382)
- 财经大学(13682)
- 所(13488)
- 江(12900)
- 中心(12689)
- 经济学(12679)
- 科学(12656)
- 商学(12593)
- 商学院(12485)
- 北京(12344)
- 农(11822)
- 研究所(11452)
- 经济学院(11377)
- 业大(10615)
- 经济管理(10558)
- 融(10509)
- 基金
- 项目(51876)
- 科学(41662)
- 基金(40471)
- 研究(37459)
- 家(33778)
- 国家(33529)
- 科学基金(30203)
- 社会(24602)
- 社会科(23508)
- 社会科学(23495)
- 基金项目(21527)
- 自然(20777)
- 自然科(20331)
- 自然科学(20326)
- 自然科学基金(20026)
- 省(17878)
- 资助(17809)
- 教育(17483)
- 划(15247)
- 编号(14704)
- 部(13068)
- 成果(12170)
- 教育部(11855)
- 人文(11542)
- 重点(10849)
- 创(10674)
- 性(10517)
- 大学(10480)
- 科研(10232)
- 创新(9932)
共检索到14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辛清泉 周静 胡方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而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讨论和度量公司的声誉损失在产品市场上的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2年间294宗处罚案件,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受罚后三年内销售收入下滑了11.9%~17.1%,销售毛利率下降了2.4~2.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后下降幅度达到43.9%~55.1%,而来自小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之后并未遭受明显下滑。总体而言,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污名对产品市场有着实质性影响。本文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情境下产品市场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虚假陈述 监管处罚 产品市场 经济后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罗小丹 韩小芳
执法是立法的保障,效率和效果则是执法的关键。本文基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的角度,从效率和效果的两个维度,对现有关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经济后果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限性,探求研究契机。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监管后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审计监管 经济后果 文献综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罗小丹 韩小芳
执法是立法的保障,效率和效果则是执法的关键。本文基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的角度,从效率和效果的两个维度,对现有关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经济后果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限性,探求研究契机。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监管后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审计监管 经济后果 文献综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滨 全先银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成为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违法问题之一。作者主要从董事责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及如何完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规范证券市场行为。
关键词:
金融法治 虚假陈述 董事责任 民事赔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红霞 郭鸿鹏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的认定问题,提出了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认定应遵循程序理性的原则、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原则以及会计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等观点。提出了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要处理好保护投资者与维护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正当权益之间的关系,维护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虚假陈述 程序理性 因果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西婵
现有关于虚假陈述的文献中,存在多种术语混用的问题,增加了学术对话的障碍,且以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为背景的研究难以提供针对我国监管实践的指导建议,尤其是缺乏对深层次制度的关注和对利益相关方参与治理的机制分析。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虚假陈述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然后沿着“虚假陈述的动因——虚假陈述的识别——虚假陈述曝光的后果”这一主线进行文献回顾;最后结合我国证券监管实践,对虚假陈述治理的基本思路、两类代理问题下虚假陈述的问责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虚假陈述治理的机制、地方政府参与对虚假陈述治理效果的影响、注册制改革下的信息披露监管实践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健康有效资本市场的构建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尧明
财务预测信息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判断财务预测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标准是法律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且会计标准是衡量法律真实的直接依据;对财务预测信息重大事件的认定应优先采用"投资者决策标准",而不是"股价重大影响标准",但对重大事件的具体界定既可以采用定义式也可以采用列举式;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一般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四种形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蒋尧明
“客观真实”是一种哲学智慧,是司法实践追求的理想目标;而“法律真实”代表了一种典型的法律家思维,是一种经验智慧,是司法实践追求的现实目标。会计活动和司法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标准只能是法律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会计标准是衡量法律真实的直接依据。会计信息虚假陈述一般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四种形式,它们都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重大事件”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长河
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时承担的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本文认为,在有过错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和董事一样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承担行政责任不应以过错为要件,凡参与审查信息披露文件并同意文件披露的董事包括独立董事都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在故意进行虚假陈述,或组织、策划了虚假陈述行为,或明知是虚假陈述却容许和默许虚假陈述行为时,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辛清泉 黄曼丽 易浩然
本文着眼于独立董事个体视角,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件中独立董事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使用2003~2010年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处罚数据,我们发现有302人/次的独立董事因虚假陈述而招致监管处罚,但其处罚程度要显著轻于非独立董事。研究还发现,49%的受罚独立董事在处罚年度末之前便已离开涉案公司,但独立董事的提前离职并未降低其日后的处罚程度。研究还发现,独立董事受罚后其担任的董事职位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其背后的原因更可能是受罚独立董事主动离开高风险上市公司的结果。最后,处罚宣告日前后短窗口内独立董事任职的其他上市公司并未出现明显的股价下跌。
关键词:
虚假陈述 独立董事 监管处罚 声誉损失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尧明 谭军
文章以杭萧钢构为典型案例,研究了其虚假陈述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案例公司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产生了明显的市场反应,随后一周异常回报陆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波动,投资者的反应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案例公司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为利好消息,产生了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回报率,且累计异常回报持续上升。财务预测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当相应的理论约束条件和制度前提得到满足时,在良好的监管下,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否则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关键词:
财务预测信息 虚假陈述 案例研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蒋尧明
财务预测信息的本质是其内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性。上市公司只有在符合重大性标准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存在虚假陈述行为并由此造成投资者证券损失,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前瞻性信息除外)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宜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并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而对前瞻性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宜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形式——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免责制度的核心是建立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现实的安全港规则。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运宏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全面、系统的规则体系,正处于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中。除了相关规则的修订与完善外,司法机关对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审判案例,先是检验了独立董事规则制度的适用性,然后是梳理与总结审判案例的确定规则和标准,最后是在将之上升为一般性适用规则的过程中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这种“规则制定—相关规则适用的判例总结—将从相关判例明确而来的规则上升为相关规则”的路径,对现今独立董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照此路径完善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起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则体系,就是要在总结相关实践与案例的基础上,区分民事赔偿责任与行政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打破签字保真就担责的僵化归责原则,根据实际行为主体确立其民事赔偿责任,结合独立董事过错程度设计其民事赔偿责任内容,建立“过责相当”的独立董事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规则。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张波
证券市场上的虚假陈述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假陈述被披露后,公司市值较欺诈行为发生期间有所降低,两者的差额即为损失。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且股票破灭时,使用公司市值差额法计算损失,在形式上不会发生问题,当公司股票仍保留一定的价值时,使用该方法计量损失则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并非是理论上的有效市场,而且欺诈性信息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七部分对损失认定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忽视其他因素对股票价格影响
关键词:
公司市值差额法 虚假陈述 损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历丽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表时有出现虚假陈述,这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给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虚假会计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认定,并进而讨论了为其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