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8)
- 2023(10213)
- 2022(9067)
- 2021(8580)
- 2020(7177)
- 2019(16790)
- 2018(16655)
- 2017(33107)
- 2016(17771)
- 2015(19949)
- 2014(19782)
- 2013(19637)
- 2012(17711)
- 2011(15853)
- 2010(15533)
- 2009(14056)
- 2008(13757)
- 2007(11835)
- 2006(10295)
- 2005(8883)
- 学科
- 济(70618)
- 经济(70531)
- 管理(57465)
- 业(56979)
- 企(50580)
- 企业(50580)
- 方法(37277)
- 数学(32623)
- 数学方法(32328)
- 财(23096)
- 务(17528)
- 财务(17471)
- 财务管理(17451)
- 企业财务(16775)
- 农(16499)
- 中国(15799)
- 业经(15795)
- 学(14153)
- 地方(12936)
- 制(12907)
- 技术(11659)
- 理论(11566)
- 贸(11494)
- 贸易(11488)
- 和(11362)
- 农业(11224)
- 易(11140)
- 环境(10826)
- 划(10267)
- 体(9496)
- 机构
- 大学(252223)
- 学院(249767)
- 管理(107019)
- 济(97903)
- 经济(95834)
- 理学(94216)
- 理学院(93289)
- 管理学(91865)
- 管理学院(91423)
- 研究(76188)
- 中国(56033)
- 京(52424)
- 科学(47245)
- 财(46278)
- 财经(38320)
- 所(37068)
- 业大(36368)
- 经(35039)
- 农(34924)
- 中心(34401)
- 研究所(33798)
- 江(33381)
- 北京(32957)
- 范(30889)
- 师范(30626)
- 财经大学(29081)
- 商学(29050)
- 商学院(28749)
- 经济学(28622)
- 州(27869)
- 基金
- 项目(176543)
- 科学(139766)
- 基金(130181)
- 研究(128672)
- 家(112228)
- 国家(111317)
- 科学基金(97546)
- 社会(80963)
- 社会科(76863)
- 社会科学(76844)
- 基金项目(70710)
- 省(67838)
- 自然(65225)
- 自然科(63750)
- 自然科学(63737)
- 自然科学基金(62611)
- 教育(58898)
- 划(57008)
- 资助(53689)
- 编号(52435)
- 成果(41321)
- 部(39389)
- 重点(38400)
- 创(36881)
- 发(35673)
- 课题(34351)
- 教育部(34290)
- 创新(34233)
- 科研(34010)
- 人文(33880)
- 期刊
- 济(100014)
- 经济(100014)
- 研究(71418)
- 中国(38989)
- 管理(38418)
- 学报(37904)
- 财(36525)
- 科学(34959)
- 农(30540)
- 大学(28802)
- 学学(27206)
- 教育(24006)
- 农业(21833)
- 技术(20255)
- 融(20152)
- 金融(20152)
- 财经(18456)
- 业经(16490)
- 经济研究(15942)
- 经(15424)
- 理论(13402)
- 图书(13074)
- 问题(12881)
- 实践(12422)
- 践(12422)
- 科技(12063)
- 技术经济(12049)
- 财会(11647)
- 现代(11460)
- 业(11089)
共检索到344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乌日娜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经理人员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最佳手段,是美国银行业经理人员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经理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文结合美国银行业实行股票期权所产的负效应,从理论和现象两个层面分析股票期权的本质、理论基础以及内在缺陷,并针对股票期权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采用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等措施推动股票期权在我国更好的运用。
关键词:
股票期权 金融危机 内在缺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志民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旨在解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只有在公司内部构建起有效的约束公司相关利益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机制,并结合相应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才可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由于我国并不具备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进行引导与规范,控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滥用。本文认为,要有效实施股票期权激励,除修改法律法规、科学设计业绩评价体系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方案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证券监管,培育资本市场与职业经理人市场,提高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关键词: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公司治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咏梅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0年我国境内上海、深证股票交易所上市且实施了股票期权激励的2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24家上市公司业绩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公司业绩综合评价值。在引入相关控制变量后,通过回归模型检验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综合评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从总体上看是无效的,即持股比例的高低对企业绩效无影响。最后提出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机制还需完善,以便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发挥作用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企业绩效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汪东红 王海刚
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机制,企业的最优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能使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股票期权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海峙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手段来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促进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资本市场和培育职业经理市场等方面入手,逐渐建立长期而有效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机制 弱效率市场 道德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朝洋 刘志迎
文章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中涉及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占比和关键契约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对10家样本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业绩发生的变化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并指出股票期权激励失灵的原因。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票期权 期权激励 现状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茂卫 管文潮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上世纪末获得迅猛发展,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国。本文研究发现: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后公司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反而刺激了经营者过度投资,从而损害了公司价值。
关键词:
股票期权 委托代理 公司治理 DEA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向伟 李朝晖
文章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动因的国外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有外部环境、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动因。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动因和行为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股票期权 动因 委托代理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一平
随着股改的结束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这为解决股票期权激励难题提供了有利时机。文章通过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来分析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最终得出结论:在全流通时代,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激励方案的合理性还有待调整。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票期权 股权激励水平 有效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启明
我国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全新的分配方式正日益受到政府和公司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探讨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参数,对股票期权计划中股票来源、受益人、行权价、行权方式、赠予时机、赠予数目、期限、行权和授予方式等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旨在为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
非上市公司 股票期权 参数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祝建军 陈三华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制定相应的准则,从而有必要认定股票期权的性质并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靳明
证券市场是一个具有强大广告效应的传播市场,无论是证券投资者还是一般公众,每天几乎都要数次主动或被动地从各大媒体中接触到证券市场信息和行情,并由此认识和了解了一个个上市公司。目前,沪深证交所的投资者开户数已超过6000万户,扣除重复部分,仅以每户影响3人计算,证券市场的影响面已涉及近1亿人,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这一点是其他媒体难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婧
股票质押融资是指股票持有人(出质人)将其拥有的股票作为质押担保,从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借入所需资金的一种财务行为。近年来,股票质押以其操作简单、流动性强、易变现等特点,成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简称大股东)财务融资的主要策略之一。
关键词:
股票质押 过桥资金 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悉承 谢赤 赵亦军
基于信号传递假说,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003~2009年期间实施了送股、转增或股票送转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票送转财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上市公司实施股票送转的确存在财务效应,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与偿债能力在公司实施股票送转后均显著增强,但是整体而言,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为一个季度;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强度与送转比成正比例关系,且财务效应的强度也随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增长而增强。
关键词:
股票送转 财务效应 信号传递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