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5)
2023(8514)
2022(7581)
2021(7355)
2020(6487)
2019(15378)
2018(15348)
2017(30341)
2016(16802)
2015(19398)
2014(19399)
2013(19161)
2012(18312)
2011(16357)
2010(16542)
2009(15596)
2008(16009)
2007(14764)
2006(12671)
2005(11401)
作者
(48698)
(41128)
(41034)
(38895)
(26275)
(19994)
(18894)
(15919)
(15300)
(14705)
(13921)
(13704)
(12982)
(12897)
(12826)
(12768)
(12608)
(12112)
(12096)
(11984)
(10160)
(10066)
(9961)
(9354)
(9286)
(9235)
(9185)
(9178)
(8281)
(8266)
学科
(69033)
经济(68935)
管理(54221)
(53871)
(46847)
企业(46847)
方法(35749)
数学(31514)
数学方法(31195)
(24446)
(18484)
(18365)
财务(18340)
财务管理(18303)
企业财务(17548)
(14848)
中国(14670)
(14032)
业经(13983)
地方(13688)
农业(12272)
(11914)
贸易(11907)
(11505)
理论(10596)
(10550)
(10517)
(9560)
银行(9526)
技术(9359)
机构
大学(245513)
学院(242917)
(95252)
管理(95098)
经济(93033)
理学(82106)
理学院(81166)
管理学(79767)
管理学院(79304)
研究(76587)
中国(60519)
(51966)
科学(47824)
(47408)
(41970)
(39278)
财经(37719)
(37212)
中心(37084)
业大(36705)
研究所(35306)
(34184)
农业(33281)
北京(32459)
(31366)
师范(31021)
(29760)
经济学(28255)
财经大学(28075)
(27006)
基金
项目(155776)
科学(122117)
基金(113593)
研究(111723)
(98437)
国家(97576)
科学基金(83981)
社会(69343)
社会科(65529)
社会科学(65505)
基金项目(61471)
(60610)
自然(56589)
自然科(55276)
自然科学(55262)
自然科学基金(54331)
教育(52549)
(51077)
资助(47272)
编号(46289)
成果(38360)
(35296)
重点(34417)
(31529)
(31515)
课题(30769)
科研(30482)
教育部(30293)
大学(29823)
人文(29472)
期刊
(105406)
经济(105406)
研究(67810)
中国(45453)
(41889)
学报(39241)
(37279)
科学(35159)
管理(33699)
大学(29335)
学学(27561)
农业(24768)
教育(23452)
(23196)
金融(23196)
技术(20206)
财经(19455)
业经(16847)
(16502)
经济研究(15553)
问题(14458)
(14221)
财会(13274)
(12778)
图书(12339)
技术经济(12147)
理论(11972)
会计(11763)
(11396)
资源(11109)
共检索到358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乐峰  
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本是实施整体与个体利益有效捆绑,进而形成管理者与企业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治久安之道,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管理层通过盈余信息择时披露和择机盈余管理等手段,人为操控行权价格迎合达成行权条件的利己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干扰妨害了资本市场秩序和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以A集团为例,从股权激励中择机行为的生成动因和演进机理入手,采用检验法深度揭示了该企业股权激励中的种种择时择机披露和盈余管理行为,并通过行权期相关业绩指标比对佐证其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和强化监管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晓京  
股权激励在解决产权分离下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也进入了股权激励方案出台的黄金时期,大批公司开始出台股权激励政策,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一员。本文对青岛海尔公司的数期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该公司正确选择了激励对象、拥有较长的行权期限、制定了略嫌严苛的行权条件,从而提高了股权激励有效性,其在制定激励方案、挑选恰当时机、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玲玲  
股权激励是缓解企业管理层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有效方式,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得以普遍实施。本文以硅宝科技公司为例,阐述了股权激励在该公司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重点总结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而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提出完善建议,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春玲  王胤文  高鹏  
管理层自利行为已成为影响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重大难题之一。文章应用现代博弈理论构建了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型,通过构造双方的效用函数来分析大股东实施股权激励以及管理层自利的影响因素。研究证实实: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层自利行为为,并且自利程度受上市公司成长性、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力度、管理层的薪酬绩效敏感度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而大股东的股权激励偏好受激励方案产生的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大小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规避管理层自利行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秋霞  李泽辉  
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制度正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最好工具,能促进两者利益一致化。文章通过对青岛海尔上市公司连续重磅实施的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三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与评价,从公司财务影响较大的方面探究股权激励实施结果,针对其设置的股权激励对象范围、股份锁定期及可行权数量、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出现的不足,并由此得出案例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明  范烨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26日期间发布股权激励公告的62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首次股权激励事件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事件日附近,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股权激励效应,其中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好于限制性股票,并且这种效应集中表现在事件日当天。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我国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信息泄露情况,即尚未达到半强有效市场的观点。此外,本文将上市公司按照首次发布股权激励公告的时间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权激励的短期效应呈下降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明  范烨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26日期间发布股权激励公告的62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首次股权激励事件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事件日附近,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股权激励效应,其中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好于限制性股票,并且这种效应集中表现在事件日当天。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我国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信息泄露情况,即尚未达到半强有效市场的观点。此外,本文将上市公司按照首次发布股权激励公告的时间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权激励的短期效应呈下降趋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钜  
基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视角,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观察股权激励过程中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动态博弈,并对股权激励授予实施期间上市公司的行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股权激励草案日、行权日和解禁日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发生了上市公司业绩和管理层个人业绩取舍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和透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降低管理层择机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淑霞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普遍化,对股票期权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对M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会计处理的介绍和分析,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会计监管的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管建强  王红领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是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借助修正的Jones模型就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下,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报酬有积极性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同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现杰  王怀庭  
建立健全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营者持股、国家股股东(国有资本注资持股)和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持股)具有不同的股权激励效果。其中经营者持股具有最强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本容易出现投资者主体缺乏保护机制的问题,进而扩大委托代理关系的距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引发企业效率低下;在流通股股东的激励环境下,股权流动性分裂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可能导致经营者持股和国家股的激励减弱。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晓东  赵欣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7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计算股权激励预案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找出其变化趋势,并检验其显著性,来度量公告股权激励预案对公司股价波动的短期影响,并研究了以不同激励标的物的股权激励公告效应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A股市场对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为正的反应,以期权为标的物的股权激励的公告效应比以股票为标的物的更大,A股市场尚未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标准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幕交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勇  廖冠民  王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汪程  吴君民  
文章以2006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总体趋势、企业性质、行业特征、激励对象、激励模式、股票来源、激励幅度、激励期限、指标体系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特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数量较少、波动幅度较大,主要以非国有控股公司为主,集中于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激励对象逐步偏向于核心员工,激励模式仍以股票期权为主,但限制性股票的应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股票来源以定向增发为主,激励幅度小,激励期限短,指标体系不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