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2)
- 2023(10828)
- 2022(9675)
- 2021(9316)
- 2020(7902)
- 2019(18456)
- 2018(18378)
- 2017(36491)
- 2016(19709)
- 2015(22210)
- 2014(22096)
- 2013(21873)
- 2012(19889)
- 2011(17798)
- 2010(17633)
- 2009(16387)
- 2008(16131)
- 2007(14092)
- 2006(12290)
- 2005(10856)
- 学科
- 济(76342)
- 经济(76239)
- 业(64572)
- 管理(63655)
- 企(55963)
- 企业(55963)
- 方法(40038)
- 数学(34910)
- 数学方法(34587)
- 财(25401)
- 中国(19323)
- 务(19227)
- 财务(19169)
- 财务管理(19141)
- 企业财务(18393)
- 农(17722)
- 业经(16703)
- 制(16183)
- 学(15710)
- 地方(13568)
- 理论(13187)
- 银(12978)
- 银行(12936)
- 贸(12678)
- 贸易(12671)
- 易(12264)
- 技术(12186)
- 和(12184)
- 行(12097)
- 融(11930)
- 机构
- 大学(279827)
- 学院(276273)
- 管理(117028)
- 济(107003)
- 经济(104610)
- 理学(101798)
- 理学院(100746)
- 管理学(99132)
- 管理学院(98642)
- 研究(84733)
- 中国(66932)
- 京(58900)
- 财(53283)
- 科学(52236)
- 财经(43258)
- 所(41728)
- 业大(40000)
- 农(39616)
- 经(39453)
- 中心(38900)
- 江(38146)
- 研究所(37794)
- 北京(37358)
- 范(33735)
- 师范(33442)
- 财经大学(32728)
- 州(31817)
- 商学(31403)
- 商学院(31088)
- 农业(31007)
- 基金
- 项目(189743)
- 科学(149657)
- 基金(139846)
- 研究(137852)
- 家(120410)
- 国家(119408)
- 科学基金(104293)
- 社会(86416)
- 社会科(81855)
- 社会科学(81835)
- 基金项目(75414)
- 省(72482)
- 自然(69980)
- 自然科(68371)
- 自然科学(68356)
- 自然科学基金(67178)
- 教育(62904)
- 划(61170)
- 资助(58451)
- 编号(56284)
- 成果(45157)
- 部(42258)
- 重点(41133)
- 创(39290)
- 发(37618)
- 课题(37023)
- 教育部(36702)
- 科研(36699)
- 创新(36519)
- 人文(36167)
- 期刊
- 济(112403)
- 经济(112403)
- 研究(81345)
- 中国(47078)
- 财(42262)
- 管理(42223)
- 学报(42132)
- 科学(39004)
- 农(34865)
- 大学(32127)
- 学学(30410)
- 融(28375)
- 金融(28375)
- 教育(25741)
- 农业(24234)
- 技术(21968)
- 财经(21053)
- 业经(18036)
- 经(17540)
- 经济研究(17206)
- 理论(15490)
- 实践(14401)
- 践(14401)
- 问题(14195)
- 图书(13855)
- 财会(13294)
- 技术经济(13186)
- 科技(12885)
- 现代(12679)
- 业(12284)
共检索到394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莉莉 张瑞君
本文以2006年至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针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进一步研究激励力度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力度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以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方式的公司显著,而在民营企业和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的公司不显著。此研究可以为企业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蕾 张竞心 周萍华
高管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主体,其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与调整是决定公司风险防控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激励调整、高管激励方式由现金调整为股票期权、高管激励调整次数上升均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且会计信息质量在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激励调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仅显著存在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而非衰退期)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因此,企业应建立相对灵活的薪酬激励长效机制,根据不同生命周期设计合理的奖惩制度,并适度调整契约条款,进而防范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德军
本文通过对AH股或AB股上市公司和仅在A股上市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对比,发现AH股或AB股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低于仅在A股上市公司,证明外资持股有助于降低A股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但这一作用在民营企业中的体现较之国有企业更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证明外资持股可以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是由于外资持股增加了股票价格中的信息,降低了经理人隐藏信息的程度。
关键词:
外资持股 股价崩盘风险 股价信息含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祖顺 王双微 刘浩思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金融服务也不断趋于完善和多样化,以满足企业日益剧增的融资需求,参与股权质押融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股权质押融资会不会加大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使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质押融资确实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1)股权质押融资会随着杠杆率加大而加大股价崩盘风险;(2)民营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比非民营企业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更大。希望本文的研究发现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微观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荆涛 郝芳静 栾志乾
股权质押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其对资本市场造成的经济后果尚有待研究。文章基于2007-2016年间股权质押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单纯的股权质押行为并不会引发股价崩盘风险,原因可能是质押会使市场的流通股供给相对减少,在流通股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股价崩盘风险可以有效降低;而利率水平则通过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起到反向调节效应,利率上升会导致大股东面临强制平仓及爆仓的风险进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利率 崩盘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金红 曾晓 靳庆鲁
VIE模式是中国企业上市融资的独特创造和现实选择,其对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特有的协议控制方式也会引发双层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基于此,本文首次以双层委托代理问题为切入点,实证检验VIE上市模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VIE模式上市会提高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双重股权结构这一机制设计可以缓解VIE模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面影响,基于影响机制检验发现,VIE模式下引发的双层委托代理问题会降低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进而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加。本文首次基于股价崩盘视角分析了VIE模式企业的上市效果,同时发现双重股权结构嵌入VIE模式可以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VIE模式、双重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同时可为我国科创版VIE模式上市政策的改革、VIE模式监管制度的完善及我国VIE模式企业的上市决策提供经验证据及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孙亚婕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现(1)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增大了股价崩盘风险;(2)员工持股计划主要通过大股东侵占机制、管理层自利机制以及信息披露质量机制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3)员工持股计划中高管认购比例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大;(4)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大股东不具有相对控股权并且公司未面临外部收购风险时,员工持股计划使股价崩盘风险增加的效果更加显著。本文集中探讨了2014年《指导意见》出台后,上市公司重新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拓展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经济后果,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中大股东侵占及管理层自利行为抑制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并产生的严重激励扭曲问题。本文对推动员工持股计划良性发展以及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传荣 方军雄 杨棉之
股价崩盘风险会导致股东财富的巨大损失,甚至损害资本市场的效率。已有文献发现,公司高管掩盖坏消息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因素,随之,本文关心高管是否会因股价崩盘风险上升而受到惩罚。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与高管薪酬显著负相关,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该结论依然存在。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确因为股价崩盘风险而受到了惩罚。在按照所有制、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和市场化分组的样本中,股价崩盘风险惩罚效应都存在,不过,股价崩盘风险的惩罚效应随着管理者权力的上升而削弱。
关键词:
股价崩盘风险 高管薪酬 公司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以1992-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发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较差、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这表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可能同时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影响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窦超 原亚男 白学锦
近年来,以康美、康得新为代表的“存贷双高”型企业频现违约,给资本市场造成极大冲击。究竟“存贷双高”异象危害几何?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经济后果的角度系统验证“存贷双高”现象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诱发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关联交易越频繁、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存贷双高”型企业面临的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较多的高管持股、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高强度管理层权力有助于缓解“存贷双高”型企业面临的股价崩盘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缓解机制。上述结果说明,现阶段“存贷双高”型企业很可能虚有其表,背后与企业财务造假、大股东掏空密切相关,因此,投资者、监管机构等都需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跳出传统财务分析的范畴对这一异象进行理解与警惕,提前防范市场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铁军 林佳敏
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上的问答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回答投资者提问的及时性和切题性越低,其股价崩盘风险便越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行为通过两条途径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一是敷衍行为不利于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二是敷衍行为有损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任,容易导致投资者在上市公司面临利空消息影响时"用脚投票"、加剧股价波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推动上市公司主动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与投资者沟通中避免敷衍、搪塞的行为;监管当局可考虑采取"引导优先"的策略,发挥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上市公司自觉重视、及时处理投资者的网络提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信息沟通功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铁军
运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的问答数据,从三个方面度量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提问的敷衍程度:回答的延迟性、回答的丰富性和回答的针对性。基于2010~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内容,研究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敷衍投资者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相对于主板和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对于敷衍投资者的行为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敷衍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会遭受"股价崩盘风险增加"的市场惩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尹海员 朱旭
选取2007~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信息能力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表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能力差异程度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能力差异可以促使其采取不同投资策略和差异化投资行为,避免羊群效应,有效缓解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在不同的市场环境状态下,相较于牛市,熊市中二者呈现更为显著的负向关系,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能力差异更能缓解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考虑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后,发现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增强机构投资者异质信息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相关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严太华 周聆
本文采集了29家上市公司在首次披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前后各3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并运用Excel和Eviews5.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存在股价的超常波动,市场上存在超额收益。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股价 超额收益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车德欣 杜卉 汤子隆
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维系中国上市公司股价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基于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效应。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具有较大环境不确定性、较强投机氛围的上市公司中存在更为显著的风险治理效果。机制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改善信息流转和财务状况,校正企业脱实向虚倾向并提升生产率,进而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此外,在较好的金融监管和市场化水平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为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经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