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1)
2023(3351)
2022(2824)
2021(2865)
2020(2458)
2019(6056)
2018(6267)
2017(12409)
2016(6786)
2015(7491)
2014(7520)
2013(7142)
2012(6381)
2011(5658)
2010(5892)
2009(5800)
2008(6277)
2007(5335)
2006(5090)
2005(4910)
作者
(16832)
(14028)
(13964)
(13577)
(9302)
(6758)
(6522)
(5423)
(5216)
(5098)
(4869)
(4790)
(4674)
(4613)
(4582)
(4217)
(4216)
(4207)
(4090)
(3882)
(3620)
(3542)
(3401)
(3303)
(3273)
(3251)
(3038)
(2990)
(2819)
(2787)
学科
(27846)
(27638)
企业(27638)
管理(26217)
(26030)
经济(25978)
(16215)
方法(13007)
(12994)
财务(12986)
财务管理(12969)
企业财务(12670)
(11915)
数学(11556)
数学方法(11486)
(9387)
体制(8652)
业经(6081)
中国(5714)
公司(5550)
(5305)
银行(5305)
(5131)
金融(5131)
(4999)
(4950)
(4532)
税收(4286)
(4251)
(4225)
机构
大学(93426)
学院(91830)
(39433)
经济(38700)
管理(37445)
理学(31761)
理学院(31528)
管理学(31193)
管理学院(31000)
研究(28540)
(25528)
中国(24602)
财经(19123)
(18898)
(17478)
财经大学(14532)
(13980)
(13718)
科学(13470)
中心(12815)
北京(12569)
研究所(11801)
经济学(11780)
商学(11688)
商学院(11616)
(10873)
(10482)
经济学院(10442)
(10316)
金融(10241)
基金
项目(51801)
科学(41698)
研究(39680)
基金(39091)
(32725)
国家(32417)
科学基金(29096)
社会(25961)
社会科(24678)
社会科学(24668)
基金项目(20381)
教育(19723)
自然(18695)
(18525)
自然科(18288)
自然科学(18285)
自然科学基金(18008)
资助(16901)
编号(16103)
(15761)
成果(14616)
(13077)
教育部(12104)
(11956)
人文(11463)
(11352)
重点(11297)
课题(10760)
(10641)
大学(10639)
期刊
(45660)
经济(45660)
研究(32314)
(24561)
中国(19459)
管理(15997)
(14364)
金融(14364)
教育(11262)
财经(10815)
学报(10413)
科学(10061)
(9074)
大学(9027)
(8738)
学学(8312)
财会(7614)
技术(7115)
会计(7069)
经济研究(7055)
业经(6406)
问题(5755)
通讯(5101)
会通(5095)
农业(4884)
理论(4848)
(4681)
改革(4560)
(4560)
(4540)
共检索到148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云龙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通过的45家试点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80%的试点公司采用纯送股方案。通过分析6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比率和理财目标函数的影响,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选择的理性思路:尽可能选择缩股型方案。对比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和理性选择思路,说明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良刚  章林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发展过程的产物,其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出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接着对86家上市公司的改革方案进行统计并归类,统计表明主要有四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95%以上的上市公司均采取送股方式来进行股权改革,然后通过对每种方案的实施所产生财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送股并不是最优方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道宏  吴渝  
目前证券市场中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几种方案。在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应当对上市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投资者持股成本问题以及全流通后的冲击成本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应当以市场冲击成本为依据,充分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对价方案,并对非流通股股东所应支付的对价进行测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民  宁代兵  曹孟鸣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的头号理论问题。由于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可以稳坐钓鱼台因而可以随意上项目并且制定不断向流通股股东圈钱的分配方案,甚至掏空上市公司;可以不思进取、不对投资者负责,任由公司一天天烂下去;可以不顾自己在二级市场的形象,任由股价下跌。因此股权分置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应该说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华  
一、对价差异的市场反应(一)不同对价方案的通过率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已尘埃落定。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热情,也影响到试点方案的通过率,甚至决定了试点方案的命运。表1是四家首批试点公司的方案内容和相应的投票比率和通过比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付惟龙  张英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红平  
宏观经济环境和个股表现会影响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决策。公司规模和股权结构对公司在普通股和可转债之间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盈利能力和所得税对公司在公司债券和可转债之间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公司总风险和成长机会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财务杠杆和资金宽松度对可转债融资选择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瑛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对国外关于股权与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和国内关于股权分置与股利分配政策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回顾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为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股利分配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丽娟  王欣  
文章以沪深2005年年底完成股改的2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幅度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应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减持幅度一次过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薛健  窦超  
本文利用2001-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股改这一事件从四个方面检验了大股东代理问题对企业现金使用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改后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显著下降,运用现金偿还债务的力度有所加大,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更为有效,盲目并购的行为有所减少,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企业运用现金进行投资的回报率显著上升。以上结果均表明,企业内部代理问题的缓解能有效约束大股东掏空企业的行为,并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太华  周礼艳  
对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表明,应当从多个角度全面衡量上市公司绩效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构造一个综合绩效评价函数。以我国最早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三批企业2003~2008年的综合绩效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改善上市公司绩效的作用尚未显现,应从合理安排股权结构、积极引导机构投机者、努力完善法律制度环境等角度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优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沈红波  郦金梁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俊强  廖士光  李湛  
本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结果发现,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均获得增量收益的公司中,股改的增量收益未能在两类股东间均分;非流通股比重、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份额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改实际对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流通性溢价、流通股东认可程度和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期限等因素未能在实际对价水平的确定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黄中生  
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大会的权力事实上转移到了大股东手中,股东大会基本上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股份不能流通,其价值由每股净资产体现,大股东这种与中小流通股股东价值相背离的价值观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异化的根源。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得大、小股东的财务冲突得到极大缓解,有利于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