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2)
- 2023(16501)
- 2022(14460)
- 2021(13563)
- 2020(11550)
- 2019(26748)
- 2018(26484)
- 2017(52199)
- 2016(28144)
- 2015(31523)
- 2014(31386)
- 2013(30951)
- 2012(28574)
- 2011(25720)
- 2010(25706)
- 2009(23604)
- 2008(23394)
- 2007(20337)
- 2006(17867)
- 2005(15677)
- 学科
- 济(111785)
- 经济(111653)
- 管理(84481)
- 业(82267)
- 企(69163)
- 企业(69163)
- 方法(57110)
- 数学(50394)
- 数学方法(49763)
- 财(33118)
- 农(28999)
- 中国(28936)
- 学(24201)
- 业经(23973)
- 务(22690)
- 财务(22615)
- 财务管理(22571)
- 制(22331)
- 企业财务(21600)
- 贸(20674)
- 贸易(20665)
- 易(20077)
- 地方(19594)
- 农业(19235)
- 理论(18083)
- 银(18010)
- 银行(17962)
- 技术(17534)
- 融(17350)
- 金融(17347)
- 机构
- 大学(408874)
- 学院(405051)
- 管理(161206)
- 济(161043)
- 经济(157698)
- 理学(140677)
- 理学院(139144)
- 管理学(136567)
- 管理学院(135820)
- 研究(130299)
- 中国(97005)
- 京(85742)
- 科学(81206)
- 财(77552)
- 所(65137)
- 农(64360)
- 财经(63376)
- 业大(60728)
- 研究所(59389)
- 中心(59011)
- 经(57783)
- 江(56902)
- 北京(53653)
- 范(51897)
- 师范(51347)
- 农业(50910)
- 经济学(49541)
- 财经大学(47676)
- 院(47463)
- 州(46433)
- 基金
- 项目(278237)
- 科学(219347)
- 基金(204390)
- 研究(199743)
- 家(178528)
- 国家(177115)
- 科学基金(152661)
- 社会(126070)
- 社会科(119542)
- 社会科学(119512)
- 基金项目(108481)
- 省(107040)
- 自然(101526)
- 自然科(99235)
- 自然科学(99204)
- 自然科学基金(97448)
- 教育(92619)
- 划(91164)
- 资助(85588)
- 编号(80402)
- 成果(64790)
- 部(62303)
- 重点(61960)
- 发(57577)
- 创(57573)
- 课题(54567)
- 科研(54210)
- 创新(53757)
- 教育部(53500)
- 大学(52205)
- 期刊
- 济(166734)
- 经济(166734)
- 研究(115319)
- 中国(66923)
- 学报(66258)
- 科学(59645)
- 财(59562)
- 管理(58349)
- 农(56799)
- 大学(50261)
- 学学(47520)
- 教育(39616)
- 农业(39322)
- 融(35469)
- 金融(35469)
- 技术(33762)
- 财经(30999)
- 业经(27302)
- 经济研究(27252)
- 经(26328)
- 问题(22483)
- 理论(20255)
- 业(19799)
- 图书(19351)
- 统计(19136)
- 版(19113)
- 技术经济(19045)
- 实践(18413)
- 践(18413)
- 科技(18349)
共检索到57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飞
股价崩盘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存在明显跨市场传染性,加剧了股价崩盘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A股上市公司大样本实证检验以及保险类公司案例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间股价崩盘传染性。检验结果显示:A股公司股价崩盘存在明显传染性,导致同行业公司下一周收益率显著降低、同行业公司下一周股价崩盘率显著增加;并且大公司、央企较其他公司对同行业公司传染效应更强。本文验证了资本市场内部股价崩盘传染性,并且存在传染效应不对称性。基于此,本文建议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完善股价异常波动监管机制、差异化对待股价崩盘事件来应对股价崩盘传染风险
关键词:
股价崩盘 传染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长征 方卉
基于公司治理行为视角,聚焦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析控制股东剥夺行为是否为股价崩盘风险的"推手",研究公司治理行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而减弱,但不管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何,第二至第三大股东都有较强的掠夺动机;股价崩盘风险受控制股东掠夺行为直接作用不显著,其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作用,但控制股东掠夺行为显著加大了公司的成长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且二者风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表明控制股东掠夺风险会间接传染至股价崩盘,揭示出这种间接的风险作用使控制股东更易隐藏占款背后的"掏空"动机。
关键词:
控制股东 掠夺行为 掏空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栋栋
基于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作用双重特性,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短期借款占比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这说明短期借款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从而抑制借款偿还流动性风险而导致的管理层负面信息隐藏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借款占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博 王满
以200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消极绩效反馈下期望绩效差距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未实现组织期望绩效时,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的程度越大,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能够弱化期望绩效差距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信息透明度在期望绩效差距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文章从期望绩效反馈的视角深入阐述了股价波动的成因,同时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提出了平稳资本市场表现的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春鹏 王小腾 徐璋勇
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了股价稳定效应,降低了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渠道机制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提升信息质量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效应在法律环境较差、金融科技发展不佳的地区更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昆儒 田雪丰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中最终控制人的控制链长度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控制链长度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较长的控制链会加剧上市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截面分组发现,控制链长度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控制链长度同时通过诱发更多的终极控制人掏空行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钟凯 李昕宇 王化成
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机制,避免股价暴跌,既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亦对于“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这一独特现象,考察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导致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无法实现风险对冲,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融资融券非对称性难以对冲信息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加强融资杠杆与融券杠杆的风险对冲作用,对于降低股市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棉之 谢婷婷 孙晓莉
文章以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股价崩盘风险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大,而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资本成本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股价崩盘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主要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区分股权性质后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受到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加显著,而债务资本成本无论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均不显著。文章的研究为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冯晓晴 王德宏 宋建波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2007-2016年沪深A股金融业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情况数据,检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可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因此,为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可鼓励公司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套期会计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军 刘晓彤 杨茗
董事网络是影响公司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其对董事治理效果的影响备受关注。以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对象为公司董事,从董事网络与董事类型双重视角出发,考察了不同类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公司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这种现象在非独立董事组显著,而独立董事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组中,公司非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高市场化程度组的则不显著。综合研究结论,董事网络是影响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随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亮亮 李强 黄国良
高阶管理理论和管理防御假说认为管理者个体特征差异是解释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文献对管理者职业教育的影响关注不足。本文以2004~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管理者MBA教育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受过MBA教育的管理者选择了更高的负债水平,提高了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说明MBA教育塑造了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特质,降低了管理防御程度,提高了管理者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MBA教育与资本结构决策的关系受到公司治理激励和约束等机制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MBA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意 方壮志
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企业研发创新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从"委托—代理人问题"和"投资者有限关注"两方面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创新型的专利与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对其传导机制探究发现,高额的研发投入一旦失败将产生负面信息,而当高管自利行为严重或投资者非理性追捧时,公司内部与市场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负面消息积累,与早先有关研究提出的"捂盘理论"相符,而当负面消息最终释放,股价出现快速下跌。结论表明,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监督,防范市场投资者对研发成果的非理性炒作,能够有效缓解研发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红星 林婷 许东彦
环境信息规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度,以便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但是政策实施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能否被投资者解读及解读效果如何尚不清楚。文章从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视角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信息规制政策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信息规制政策的实施会加剧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这种冲击效应仅在政策实施当期、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样本中存在。(2)由对象锁定和敏感信息锁定引起的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环境信息规制政策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表明环境信息规制的信息效应不存在,只是短期内被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效应所掩盖。因此,相关部门应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市场背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舆论引导,有效缓解和消除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避免投资者因环境信息管制力度加大而“谈环色变”,进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同时,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信息披露规则和指引,加大执行力度,推动企业切实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和信息含量,以便充分发挥环境信息规制的信息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娜 马亚民
在资本套利框架下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效果及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本质上是一种资本套利行为;实体企业金融化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企业金融化—过度负债—股价崩盘风险"是实体企业金融投资加剧资本市场不稳定性的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风险主要来自交易类金融资产的过度投资及投资性房地产、委托贷款等的配置。研究结论为"防止脱实向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对实体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璐 张晓美
根据中国2007-2018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公司的研发投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越高,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从盈余管理和分析师非理性两方面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检验,路径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分析师乐观预测和分析师关注在研发投入强度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更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会带来更多的分析师乐观预测和分析师关注。通过分组检验发现,具有较低代理成本的公司能够降低研发投入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而较高的审计质量也能够降低研发投入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股价 崩盘风险 分析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