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5)
- 2023(11255)
- 2022(9575)
- 2021(8694)
- 2020(7383)
- 2019(16242)
- 2018(16053)
- 2017(31274)
- 2016(17071)
- 2015(18812)
- 2014(18262)
- 2013(18003)
- 2012(16311)
- 2011(14455)
- 2010(14452)
- 2009(13648)
- 2008(13890)
- 2007(12318)
- 2006(10847)
- 2005(9915)
- 学科
- 济(67084)
- 经济(66968)
- 管理(59568)
- 业(56514)
- 企(48568)
- 企业(48568)
- 方法(31450)
- 数学(28246)
- 数学方法(28024)
- 财(27798)
- 务(19495)
- 财务(19473)
- 财务管理(19441)
- 制(19012)
- 企业财务(18672)
- 农(16888)
- 中国(15854)
- 业经(14738)
- 学(13892)
- 体(13194)
- 银(12560)
- 银行(12516)
- 贸(12364)
- 贸易(12356)
- 易(12070)
- 行(11656)
- 融(11601)
- 金融(11599)
- 农业(11459)
- 体制(11297)
- 机构
- 大学(242576)
- 学院(240292)
- 济(102066)
- 经济(100192)
- 管理(92581)
- 研究(81339)
- 理学(80302)
- 理学院(79453)
- 管理学(78133)
- 管理学院(77709)
- 中国(64411)
- 财(53249)
- 京(49806)
- 科学(49340)
- 农(44369)
- 财经(41649)
- 所(41631)
- 业大(38020)
- 经(37869)
- 研究所(37533)
- 中心(37464)
- 江(35848)
- 农业(35021)
- 经济学(32191)
- 财经大学(31133)
- 北京(30797)
- 院(29865)
- 经济学院(29302)
- 州(27413)
- 范(26793)
- 基金
- 项目(164294)
- 科学(130030)
- 基金(123873)
- 研究(112621)
- 家(110885)
- 国家(110059)
- 科学基金(93979)
- 社会(75051)
- 社会科(71400)
- 社会科学(71384)
- 基金项目(65887)
- 自然(62989)
- 省(61952)
- 自然科(61499)
- 自然科学(61478)
- 自然科学基金(60462)
- 划(53538)
- 教育(50970)
- 资助(50173)
- 编号(41719)
- 重点(37894)
- 部(37275)
- 制(34388)
- 创(34292)
- 成果(33480)
- 发(33469)
- 科研(32575)
- 国家社会(32472)
- 创新(32327)
- 教育部(31928)
- 期刊
- 济(106724)
- 经济(106724)
- 研究(69269)
- 财(45747)
- 中国(45249)
- 学报(43072)
- 农(38420)
- 科学(38286)
- 管理(34614)
- 大学(32361)
- 学学(31309)
- 融(25340)
- 金融(25340)
- 农业(24949)
- 财经(21353)
- 经济研究(18265)
- 经(18086)
- 技术(16574)
- 业经(16173)
- 教育(15568)
- 问题(14324)
- 业(13687)
- 财会(13467)
- 版(12710)
- 会计(11993)
- 贸(11621)
- 统计(11157)
- 技术经济(11040)
- 业大(10997)
- 科技(10930)
共检索到354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秉祥 党怡昕 简冠群
标的资产"高溢价"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资产承诺业绩未达标事件激增,其中尤以定增并购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关联交易最为突出。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07-2018年对终极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实施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终极控制权特征对标的资产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呈"U"型关系,现金流权与定增标的资产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负相关,两权分离度、控制权复杂度、定增前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终极控制人在董事会占据席位的比例越大,经理人由终极控制人任命或担任的,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更高;民营性质的相较于国有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更高,反映了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下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地位显著影响定增标的资产估值,虚增的注入资产价值加剧了定增并购中的业绩承诺风险。终极控制人借助定增并购资产估值转移上市公司财富行为更具隐蔽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需关注定增并购资产估值环节,有效预防业绩承诺风险。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终极控制权特征 资产估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涛 胡敏杰 吴君
本文对2004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为38.93%,现金流权为33.67%,两权偏离程度为5.16%,上市公司中44.7%的公司存在两权偏离的现象,其中私人企业的两权偏离现象更为显著。统计还表明2007年以后,两权偏离度的平均值逐年下降,但同时更多的上市公司存在两权偏离的现象。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权 控制权 上市公司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仲鸣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问题:第一大股东与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结构是否存在区别;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这种两权偏离在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人中是否存在差异;终极控制人的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配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控制性股东。控制性股东的存在在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同时,又存在着控制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从而导致了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终极控制性股东,终极控制性股东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在民营上市公司中,金字塔股权结构,是终极控制性股东用来强化控制权的一种常用方式。在该结构下,终极控制性股东利用两权分离通过影响公司财务决策侵占上市公司及小股东利益,从而加剧了终极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终极控制权 融资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胜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石水平 石本仁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对可能成为控制权争夺目标的公司会具备什么样的财务特征、股权结构以及公司治理进行了分析,以寻找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真正动机和目的。我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越差,债务比率越高,当年具有增发或配股资格,产权的可转让性越低,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和终极控制人为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时,其控制权被争夺的可能性也越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澳 黄雯
控制权是理解公司治理全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呈现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高;以金字塔结构下的间接控制为主;小股东控制类型较典型;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控制权,公司意志主要体现为实际控制人意志等特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造成公司治理中的权利配置失衡、"三会"流于形式、激励约束对象错位和不到位、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不健全等。因此,加强对实际控制人及控制权的规制是改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控制权 公司治理 民营上市公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秉祥 朱涵宇 简冠群
控制权特征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决策动机,进而影响其首发股份减持幅度。以2009-2014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际控制人在首发股份解禁后减持比例与其控制权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进行内部交易和减持实现权力变现的行为普遍存在,对中小股东及市场公平性造成一定影响,权力难以得到约束是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考虑在治理结构上适当降低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和终极控制权,外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控制权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减持行为、力度与企业业绩并无显著影响,对此类减持行为需要持更理性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减持动机;由此也需要认识到,控制权变动是市场调节作用之一,新进入的资本有可能为企业经营带来正面作用,这在控制权过高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关键词:
控制权特征 实际控制人 减持 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立全
终极控制股东的股权结构特征表现在终极控制股东对所控制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以及终极控制股东股份性质等方面。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大,终极控制股东以较小的所有权掌握着较大的控制权,国家控制主体占较大比重。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股权结构披露存在问题,应从提高公司披露水平、明确界定实际控制人标准、增加实际控制人披露内容和强化实际控制人披露责任等方面完善终极控制股东股权结构的信息披露。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股权结构 控制权 所有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启林
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占我国上市公司的比重在当前虽然偏低,但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却几乎与我国股市是同时起步的。1993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福耀玻璃(600660.SH)、1994年1月上市的东方集团(600811.SH)以及1994年1月在深圳证交所上市的万向钱潮(000559.SZ)标志着我国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诞生,虽然其第一大股东戴着法人的“红帽子”,但这并不否认,这三家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从一开始分别是曹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斌 孙月静
控制权的度量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度量方法或者以大股东为准,没有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或者利用投票概率模型考察控制权数据,但模型在求解控制权时又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控制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控制权特征有显著差异:国有公司的控制度和所有权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而两权分离度低于民营公司;国有公司大部分都是直接控制,民营公司多采用间接控制;民营公司中的相对控制比例比国有公司的要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在实际控制人不同的公司里影响也不尽相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和国际学术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终极控制人往往通过金字塔结构控制上市公司,但其所有权和控制权并不分离,我们称其为"金字塔结构之谜",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时,这一现象尤其明显。本文还发现,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所有权平均为33%,远远高于CDL(2000)东亚经济体的样本均值。此外,家族作为终极控制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已占较大比例,大大高于早期的样本;和其它东亚经济体相类似,家族倾向于以较少的现金流量权获得较多的控制权,与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存在较大差异。终极控制人性质对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金字塔 所有权 控制权 终极控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华红 王安亮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框架,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终极控制人,非国有终极控制人选择较高比例的负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加明显;终极控制人至上市公司之间控制链层级的增加将导致公司资本负债率的提高。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权 资本结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杰 杨景岩 张磊 王化成
控制权是现代公司运营的核心权力之一,它通过影响公司的理财决策,进而决定着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通过对2001至2004年正常交易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4 821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以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为衡量手段的控制权特征显著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其中,公司的理财决策是重要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
控制权特征 理财决策 传导机制 现金持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光伟 刘星 谭瑾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特征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例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2)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多数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终极控制特征并不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3)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并且分离度越大,公司持有的现金比例越低;(4)在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情况下,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将降低股票横截面收益,说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降低了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的市场价值,但多元回归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待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