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6)
- 2023(3217)
- 2022(2672)
- 2021(2599)
- 2020(2163)
- 2019(5259)
- 2018(4935)
- 2017(10218)
- 2016(5793)
- 2015(6744)
- 2014(6844)
- 2013(6809)
- 2012(6367)
- 2011(5771)
- 2010(5980)
- 2009(5689)
- 2008(6110)
- 2007(5712)
- 2006(5219)
- 2005(4873)
- 学科
- 济(25866)
- 经济(25825)
- 业(24192)
- 企(22921)
- 企业(22921)
- 管理(22405)
- 方法(14257)
- 数学(12567)
- 数学方法(12465)
- 财(12312)
- 务(10806)
- 财务(10803)
- 财务管理(10785)
- 企业财务(10494)
- 制(6856)
- 学(5507)
- 公司(5180)
- 业经(5065)
- 融(5063)
- 金融(5062)
- 体(5043)
- 农(4968)
- 中国(4859)
- 银(4625)
- 银行(4596)
- 体制(4522)
- 市场(4438)
- 行(4292)
- 贸(4240)
- 贸易(4234)
- 机构
- 大学(95228)
- 学院(92761)
- 济(38646)
- 经济(37960)
- 管理(36025)
- 研究(31400)
- 理学(30921)
- 理学院(30594)
- 管理学(30063)
- 管理学院(29895)
- 中国(26224)
- 财(21550)
- 京(20072)
- 科学(18297)
- 财经(17310)
- 所(16892)
- 经(15813)
- 农(15714)
- 研究所(14982)
- 江(13865)
- 中心(13718)
- 财经大学(13227)
- 业大(12918)
- 北京(12765)
- 农业(12503)
- 经济学(12139)
- 商学(11211)
- 商学院(11131)
- 经济学院(10891)
- 州(10859)
- 基金
- 项目(56381)
- 科学(44705)
- 基金(43563)
- 家(38478)
- 国家(38209)
- 研究(37739)
- 科学基金(32898)
- 社会(24361)
- 自然(23284)
- 社会科(23173)
- 社会科学(23163)
- 基金项目(23161)
- 自然科(22782)
- 自然科学(22771)
- 自然科学基金(22412)
- 省(20059)
- 资助(18998)
- 教育(17850)
- 划(17707)
- 编号(13774)
- 部(13584)
- 重点(12746)
- 成果(12074)
- 教育部(11778)
- 创(11366)
- 科研(11235)
- 人文(10948)
- 大学(10720)
- 创新(10706)
- 发(10496)
共检索到142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溪 张俊生
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损失的文献基本都以监管机构处罚公告作为事件研究的原点,而未考察处罚公告之前的另一项重要事件:立案公告。我们发现,在证监会处罚公告附近的市场反应约为-2%(这与以往文献一致),而立案公告附近的市场负反应则高达-6%左右。这意味着仅关注处罚公告事件将明显低估投资者的实际财富损失。在尝试解释立案公告日附近市场反应的截面差异时,我们发现立案公告前最近年度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市场反应越负面,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面临模糊信息时可能参考了此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投资决策。我们还讨论了本文证据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含义。
关键词:
立案公告 处罚公告 投资者损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媛媛 王邵安
重述公告的频繁发生,有很强的信号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财务重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年报更正公告按照消息性质和时间跨度进行细分。以2008年至2011年间我国沪市A股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更正公告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更正公告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年报更正公告总体上对公司价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同性质、不同时间跨度的更正公告的市场反应有明显差异,从而得到了不同时间跨度的更正公告具有价值相关性的证据,揭示了上市公司更正公告披露的择机行为,股票市场对该择机行为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关键词:
财务重述 更正公告 市场反应 超额收益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晓波 雷蔚
以1993—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交易的所有非金融企业为样本,对公司的信用行为及其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司信用行为深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商业信用的供给和需求与短期银行信用、长期银行信用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需求与商业信用供给显著正相关;公司价值与商业信用供给显著正相关,与商业信用需求显著负相关,与短期银行信用需求和长期银行信用需求显著负相关;此外,宏观经济周期、企业的经济性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成长性等因素对公司的信用行为和公司价值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虹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资公告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在创新资金短缺的中国市场环境下,自有资金技术创新投资的股票市场估值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公告市场反应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同时公告效应呈现一定的漂移现象;(2)公告市场反应与行业投资机会及公司的资金偿债安全性显著相关,与自由现金流量不相关,与公司规模、第一大股东及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不相关。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投资公告 股票市场估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兰春华
文章以2005年4月29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A股市场公告回购股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积极,在公告前后的累计超常收益显著为正。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股票回购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前,公开市场回购相比协议回购获得更加积极的市场反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宁 刘春林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上市公司传闻响应的角度对澄清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企业"回应方式"和"停牌策略"的作用。研究发现:两因素将对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产生影响,但两者在不同性质传闻样本中的作用并不一致。回应方式会显著影响负面传闻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而对于正面传闻,回应方式的影响并不明显。停牌策略将降低正面传闻澄清后的市场反应程度,但却增加负面传闻澄清后的市场反应程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世新 刘兴翠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发布财务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在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重述公告引发的市场反应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财务重述公告的行业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具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且不同类型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各异。由收入确认问题引发的财务重述,其负面市场反应大于由其他问题导致的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当重述公告涉及范围广、重述发起人为外部监管部门、重述涉及核心会计指标以及重述导致盈余调减时,其负面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财务重述公告的发布还导致同行业中其他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下跌,表现出显著的传染效应。
关键词:
财务重述 市场反应 行业传递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建玲 宋林 王博
本文选取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发布捐赠公告的10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捐赠信息公告是否具有市场反应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发布的捐赠公告能够产生显著的市场反应;其中,捐赠公告发布的及时性以及与公司盈利能力相适应的捐赠额是影响市场反应大小的主要因素;公司所处行业与市场反应的大小关系显著,但与现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我国市场呈现非社会责任敏感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发布捐赠公告后的市场反应更大的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先明 高爽
伴随着业绩预告产生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利用信息优势在制度容许的范围内有倾向性地选择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以趋利避害;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投资者会对管理层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进行自行解读,并借助交易行为引发股价波动。论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修正公告,对管理层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市场反应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之前的业绩预告,若修正公告为好消息,管理层倾向于尽早发布高精度的修正公告;反之,则倾向于延迟发布低精度的修正公告。当修正公告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魏立江 纳超洪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变化的分析,发现增发规模、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是影响预案公告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在定价基准日之前20个交易日内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弱于市场表现,存在负的超额收益。
关键词:
定向增发 事件研究 市场反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容欣
本文以我国2005年至2011年7年沪深两市298个贷款公告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引起该市场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贷款公告在事件窗口期内会产生显著为负的超常收益并且盈余质量同贷款公告超常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贷款公告超常收益中,盈余质量治理效应机制相对于债务治理效应机制更是一种普遍的主导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贷款公告超常收益率负相关;存在投资不足倾向企业的盈余质量和贷款公告超常收益率正相关,该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国贷款公告市场反应的机制是盈余质量治理效应机制。
关键词:
贷款公告超常收益率 盈余质量 事件研究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宏斌 胡伟燕 刘玥君
本文以2009—2018年在证监会指定披露渠道发布澄清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自媒体转发澄清公告或在澄清公告期间发布其他利好消息所带来的市场反应,以及在不同市场行情下该市场反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证监会指定媒体发布澄清公告后,又在微博转发该澄清公告,会显著增强其澄清效果,增大正向的市场反应;特别是在牛市及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微博转发澄清公告会显著提高澄清公告的正向市场反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于澄清公告披露窗口期内在微博发布其他利好消息反而会削弱澄清公告的澄清效果,且该影响在熊市和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期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澄清公告和自媒体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上市公司选择适宜的自媒体行为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文学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增发过程中必须发生若干次公告,进行信息披露,那么对于哪些事件市场反应表现得更为敏感呢?增发新股进程中典型事件有:年报披露、董事会预案公告、临时性股东大会公告、股东大会公告、证监会批准公告、新股上市。以上述事件发生日为基准日,构造[-10,10]时间窗口,如果上一周或下一周涨跌幅超过某个阈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东 刘诚
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企业的微观波动现状,讨论了企业微观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后企业微观波动(不能通过宏观、行业或企业特征所解释的企业层面的波动)显著增加;(2)企业收入、利润和就业波动的程度和趋势有所不同,就业波动相对平稳;(3)从企业波动对宏观政策的含义看,微观波动可能加剧企业"等待—观望",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短期效应,更小的真实效果。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企业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波 张琪 郑金玲
以2007—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客户集中度如何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风险和市场表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客户集中度与销售毛利率、经营杠杆系数显著负相关,与市销率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发现为"业务—财务—市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客户集中度的提高会使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同时下降,资本市场对客户集中度上升的反应是积极的和正面的,客户集中度及其变化可以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信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