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5)
- 2023(5924)
- 2022(5255)
- 2021(5045)
- 2020(4435)
- 2019(10851)
- 2018(10795)
- 2017(20984)
- 2016(11795)
- 2015(13722)
- 2014(13759)
- 2013(13468)
- 2012(11763)
- 2011(10267)
- 2010(10684)
- 2009(10125)
- 2008(10316)
- 2007(9399)
- 2006(8388)
- 2005(7397)
- 学科
- 管理(49476)
- 济(46510)
- 经济(46464)
- 业(45362)
- 企(43358)
- 企业(43358)
- 方法(28125)
- 数学(24796)
- 数学方法(24282)
- 财(19751)
- 务(16468)
- 财务(16419)
- 财务管理(16386)
- 企业财务(15693)
- 制(10167)
- 业经(10064)
- 理论(9628)
- 农(9027)
- 中国(9019)
- 划(8573)
- 和(8161)
- 策(8084)
- 经营(7816)
- 学(7401)
- 技术(7173)
- 地方(6900)
- 银(6887)
- 银行(6886)
- 体(6678)
- 决策(6659)
- 机构
- 学院(161825)
- 大学(160529)
- 管理(71937)
- 理学(60801)
- 济(60788)
- 理学院(60251)
- 经济(59271)
- 管理学(59014)
- 管理学院(58713)
- 研究(44508)
- 中国(38004)
- 京(33928)
- 财(32288)
- 科学(27773)
- 江(24927)
- 财经(24739)
- 业大(22477)
- 经(22429)
- 所(22190)
- 中心(22095)
- 农(21486)
- 北京(21353)
- 州(20108)
- 研究所(19760)
- 商学(18937)
- 商学院(18771)
- 财经大学(18530)
- 范(18194)
- 师范(18008)
- 经济管理(17725)
- 基金
- 项目(104391)
- 科学(82374)
- 基金(75146)
- 研究(74461)
- 家(64558)
- 国家(64069)
- 科学基金(56975)
- 社会(45537)
- 社会科(43373)
- 社会科学(43355)
- 省(42431)
- 基金项目(39652)
- 自然(39244)
- 自然科(38404)
- 自然科学(38397)
- 自然科学基金(37676)
- 教育(36347)
- 划(35009)
- 资助(33086)
- 编号(30507)
- 成果(24184)
- 重点(23346)
- 部(22862)
- 创(21838)
- 课题(21182)
- 创新(20338)
- 科研(20328)
- 发(20289)
- 教育部(19807)
- 人文(19580)
共检索到24178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东 张晓婕
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研究者对盈余管理模型的使用也不尽相同。为了检验已有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10种盈余管理模型识别效力分别进行检验,并基于中国国有经济特征,考虑产权性质差异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比较已有模型在不同产权属性中的测度效力。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仅有DD模型能显著识别出企业是否存在严重盈余管理行为;而在民营企业中,诸多测度模型均能识别出样本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其中,修正的Jones模型的误判概率更低。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计量模型 产权性质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文达 于长春 张宏伟 孙文娟
运用2001年-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以修正经营利润计算的经营性应计利润为基础,检验了只考虑管理当局相机抉择动机、只考虑经济基础动机和综合考虑两种动机的十类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揭示盈余管理的能力。通过随机游走检验和犯第Ⅰ、Ⅱ类错误检验,研究发现:(1)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完全揭示盈余管理;(2)控制业绩影响非常重要;(3)考虑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符号和公司业绩的修正FLOS模型Ⅲ整体表现最好,修正FLOS模型Ⅰ、考虑业绩影响的修正Jones模型和考虑业绩影响的Jones模型也是比较好的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隶
在修正的Jones模型基础上加入线下项目,以此构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测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2001~2005年期间盈余管理水平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盈余管理水平分布呈现不均衡状况。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芳 刘新民
通过对现有计量模型进行梳理,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一方面,将处置长期资产和股份回购两类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纳入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另一方面,考虑了投资业务对应计盈余管理计量的影响,并剔除了应计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中的噪音,夯实了盈余管理计量的基础。改进的计量模型对于更全面地衡量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计量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蒋平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本文依据Jones修正模型方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试图反映企业在金融危机时盈余管理的变化程度。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实证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静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的财务数据,在修正的Jone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变量以实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普遍,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明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翔 张丽 韩文惠
当市场意识到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无法完全避免时,对盈余管理动机的识别进而决定是否可以信任它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不同于之前文献围绕非常规事件作为盈余管理动机识别信号,本文选取了现金股利管理这一公司运作常规性事件来识别盈余管理动机。本文将现金股利管理剥离为股利异常和股利平滑两部分,通过分别检验她们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协同效应来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基于机会主义操纵动机还是信号传递动机的。检验结果显示,公司的盈余管理和现金股利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即公司更多的是基于机会主义的操纵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同时,这种协同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张立新 武琳
国外学者在研究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多种固定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国内实证研究中这些方法也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文章通过对现有各方法的回顾和评述,基于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市场运作方式,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提出改进和创新,以期建立更为完善的计量模型。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计量方法 评述 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博 干胜道
盈余管理的计量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和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文章结合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对这三种计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述评,以期为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计量方法 计量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宝森 巴曙松 曹国华
中国证监会多次更改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以试图更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然而,政策效果却偏离其预期。本文以2008年证监会发布的再融资政策为时间分界线,选取其前后实施再融资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DID模型,比较分析了政策前后,再融资企业为满足证监会的政策门槛,对企业自身实施的盈余管理的行为方式变迁,揭示了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其盈余管理方式由传统应计式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内在原因。最后,本文为其政策改进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分红政策 真实盈余管理 政策门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晓玲 杜美杰 刘莎莎
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入手,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盈余质量评估模型,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和A股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2~2014年财务报表中的基本面信息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公司2013年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均值与2014年每股收益增长率均值显著正相关。每股收益增长率与收现因子、利润因子显著正相关,符合预期;每股收益增长率与成长稳定因子显著负相关,与预期不一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亚敏 苗连琦 姚正海
本文以2016年中国1560家制造业公司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探讨了供应商关系型交易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公司治理与供应商关系的交乘作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关系与公司的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加入了公司治理的各变量之后,供应商与公司的关联关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对大样本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抑制作用在盈余管理为正的公司更显著,关系型交易多的企业更易出现盈余管理问题。
关键词:
关系型交易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跃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是资本市场动机,即提升企业市场价值,获得配股资格,建立良好的二级市场形象,使自身收益最大化,但盈余管理大大降低了经营业绩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约束:第一,促进单一的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评价主体转换,提高经营者盈余管理的代价;第二,增加对财务报告数据进行预先处理的深度和广度;第三,调整评价指标的选择;第四,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及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制度、聘任制度,推进企业价值管理等。
关键词:
经营业绩 盈余管理 评价指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