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9)
- 2023(9766)
- 2022(8607)
- 2021(8059)
- 2020(7036)
- 2019(16547)
- 2018(16331)
- 2017(32151)
- 2016(18099)
- 2015(20662)
- 2014(20795)
- 2013(20755)
- 2012(19315)
- 2011(17394)
- 2010(17824)
- 2009(16772)
- 2008(17297)
- 2007(16157)
- 2006(14268)
- 2005(12917)
- 学科
- 济(70794)
- 经济(70721)
- 管理(65019)
- 业(61866)
- 企(53529)
- 企业(53529)
- 方法(35564)
- 数学(31014)
- 数学方法(30705)
- 财(27702)
- 农(20443)
- 务(19921)
- 财务(19878)
- 财务管理(19833)
- 企业财务(18925)
- 中国(16969)
- 制(16657)
- 业经(15446)
- 策(14071)
- 贸(13933)
- 贸易(13928)
- 易(13548)
- 学(13536)
- 农业(13330)
- 地方(12972)
- 银(12456)
- 银行(12420)
- 行(11574)
- 和(11493)
- 划(11484)
- 机构
- 学院(259690)
- 大学(259041)
- 济(106512)
- 管理(104947)
- 经济(104058)
- 理学(88403)
- 理学院(87464)
- 管理学(86198)
- 管理学院(85664)
- 研究(83500)
- 中国(67287)
- 财(54619)
- 京(54323)
- 科学(50372)
- 农(44585)
- 所(43151)
- 江(41728)
- 财经(41532)
- 中心(39952)
- 研究所(38644)
- 业大(38104)
- 经(37552)
- 农业(35242)
- 北京(34134)
- 州(32659)
- 范(31964)
- 师范(31648)
- 经济学(31179)
- 财经大学(30618)
- 院(29389)
- 基金
- 项目(161930)
- 科学(126759)
- 研究(118484)
- 基金(116709)
- 家(100586)
- 国家(99708)
- 科学基金(85714)
- 社会(73313)
- 社会科(69570)
- 社会科学(69543)
- 省(63778)
- 基金项目(61920)
- 自然(56338)
- 教育(55663)
- 自然科(54994)
- 自然科学(54977)
- 自然科学基金(54061)
- 划(53513)
- 编号(49331)
- 资助(49157)
- 成果(41479)
- 部(36755)
- 重点(36160)
- 发(33951)
- 课题(33782)
- 创(33262)
- 科研(31494)
- 教育部(31478)
- 创新(31075)
- 性(30760)
- 期刊
- 济(121216)
- 经济(121216)
- 研究(75745)
- 中国(51618)
- 财(47211)
- 管理(40530)
- 农(39312)
- 学报(38537)
- 科学(35492)
- 大学(29114)
- 融(28153)
- 金融(28153)
- 学学(27337)
- 农业(25955)
- 教育(25844)
- 技术(22774)
- 财经(21009)
- 业经(19368)
- 经济研究(18648)
- 经(17959)
- 业(16122)
- 问题(15595)
- 财会(14054)
- 技术经济(13692)
- 贸(13317)
- 会计(12950)
- 理论(12815)
- 图书(12470)
- 版(12335)
- 现代(12255)
共检索到397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冬梅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困扰会计实践的一大难题,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因会计舞弊造成的;二是因盈余管理形成的。本文整理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对盈余管理的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客观因素 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静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是以外源融资为主,并首选股权融资。公开发行股票可以快速吸收主权资本进行融资,与发行公司债券相比,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不需要还本付息。一旦公司股票能够公开上市,上市公司还有机会进行配股或增发股票,即进行再次融资。而我国《公司法》和相关法规对公开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例如公司需近三年连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生交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实质,提出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和具体动机,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数据。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的特点及主要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盈余管理的状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逸轩 李映照
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以其技术密集、高产业附加值、环保节能等特点,一经上市便备受业内外关注。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盈余管理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9家太阳能光伏公司2009—2011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截面琼斯模型对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报酬、股权集中度、经营活动净现金净额对其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而公司业绩和资本结构对其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体现了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韦德洪 文静
文章以我国前10大证券机构发布的2010年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结果为基础,根据盈余预测误差的大小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四类,分别研究每一类样本公司是否会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而进行盈余调整以及调整的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误差在0%~20%范围内的公司、大于20%的公司以及在-20%~0%范围内的公司都会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而调增了实际盈余,且盈余预测误差在0%~20%范围内的公司比盈余预测误差大于20%的公司和盈余预测误差在-20%~0%范围内的公司调增实际盈余的程度都大;而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误差小于-20%范围内的公司,其调整实际盈余的行为则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晓薇
西方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看法:(1)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所持有的"经济收益观",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其主要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可被视作"会计政策管理"。(2)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泊的"信息观",则认为盈余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震 熊金武
利用2003—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分析师关注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程度随着经理人承受的市场压力的提高而减少,但随着分析师群体对公司迎合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通过配合机制实现。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盈余管理 承销商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向红
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因此,有必要对新准则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敏
本文总结了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动机。并指出由于特殊的制度特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不同于股权分散两权分离下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动机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雨 孟焰
本文以虚拟资产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分组比较法与自回归模型分析虚拟资产盈余管理机制,研究发现(1)虚拟资产是避免亏损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一个重要手段;(2)具有避免亏损动机的上市公司在亏损当期虚拟资产显著增加,盈余显著提高,而下一期虚拟资产显著减少,盈余水平下降;(3)对于以避免亏损为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虚拟资产自回归系数为负,各期虚拟资产呈现跨期调整现象。
关键词:
虚拟资产 盈余管理 避免亏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彰 袁小利 戚拥军
文章以上市已满三年、包括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内的原始股份都已陆续解禁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5年为事件研究窗口,分析和比较其高管减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板中还是在创业板(二板市场)中,高管减持这一行为都会促进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此同时高管们减持公司股份的规模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水平就随之越高。并且在创业板中的公司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比中小板的公司更大,高管减持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股份减持 盈余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彦霖 曾涛 尤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