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3)
- 2023(4415)
- 2022(3772)
- 2021(3653)
- 2020(3152)
- 2019(7603)
- 2018(7255)
- 2017(14434)
- 2016(8001)
- 2015(9339)
- 2014(9266)
- 2013(9253)
- 2012(8310)
- 2011(7172)
- 2010(7464)
- 2009(7306)
- 2008(7728)
- 2007(7524)
- 2006(6832)
- 2005(6475)
- 学科
- 管理(44290)
- 业(37340)
- 企(36643)
- 企业(36643)
- 济(28553)
- 经济(28508)
- 财(21388)
- 务(16011)
- 财务(15989)
- 财务管理(15946)
- 企业财务(15377)
- 方法(15369)
- 制(12968)
- 数学(12762)
- 数学方法(12729)
- 银(9654)
- 银行(9653)
- 行(8967)
- 体(8590)
- 融(8107)
- 金融(8107)
- 体制(8042)
- 人事(7468)
- 人事管理(7468)
- 业经(7076)
- 家(6907)
- 划(6772)
- 国家(6752)
- 中国(6468)
- 策(6275)
- 机构
- 大学(112356)
- 学院(110793)
- 管理(51134)
- 济(46764)
- 经济(45601)
- 理学(41266)
- 理学院(40949)
- 管理学(40735)
- 管理学院(40466)
- 中国(32658)
- 财(32188)
- 研究(30626)
- 京(23734)
- 财经(23382)
- 经(21369)
- 江(17978)
- 财经大学(17759)
- 中心(16243)
- 北京(15302)
- 商学(14994)
- 所(14955)
- 商学院(14866)
- 州(14451)
- 科学(14282)
- 经济学(13787)
- 公司(13377)
- 融(13346)
- 银(13129)
- 金融(13045)
- 银行(12446)
- 基金
- 项目(60792)
- 科学(48516)
- 基金(46603)
- 研究(45222)
- 家(38771)
- 国家(38476)
- 科学基金(34885)
- 社会(29305)
- 社会科(27976)
- 社会科学(27964)
- 基金项目(24650)
- 自然(23107)
- 自然科(22622)
- 自然科学(22619)
- 自然科学基金(22277)
- 省(21363)
- 教育(20777)
- 资助(20228)
- 划(17888)
- 编号(17783)
- 成果(15413)
- 部(14822)
- 教育部(13438)
- 性(13051)
- 人文(13005)
- 重点(12769)
- 制(12624)
- 创(12401)
- 项目编号(12364)
- 大学(12234)
共检索到18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毅平 张健
上市公司天然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伴生着规避盈余损失或盈余下降的行为,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引发投资者行为变化进而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督进行研究。在以我国2006—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投资者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并与上市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追求超额收益。
关键词:
盈余界定 市场反应 政府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苏灵 史伟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政府监管的特征和博弈论的实质,构建两者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得出了博弈双方如何通过博弈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政府监管 博弈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翔 李洪琴 张光芝
本文基于私有信息传递的视角,以2003—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市场反应。统计结果显示,与其他公司相比,现金分红的公司倾向于上调应计利润即有正向盈余管理的偏好,并且市场能够识别出这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分红预案公布期间现金分红公司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盈余管理变量是正相关的。
关键词:
现金股利 盈余管理 信息传递 市场反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禄仕 卢贡珍 吴楠
本文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盈余意外市场反应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盈余意外能够引起制造业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而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异常反应现象非但没有抑制,反而会促进这种现象提前发生。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上市公司 盈余意外 市场反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雨 闫绪奇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关键词: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政策监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小伟 王德正
本文选取已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尽管实施管理层收购,股价发生很大波动,但总体上没有给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采用盈余管理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施收购前一年,公司存在显著的调减公司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收购当年和下一年则又存在调增公司盈余的行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张然
文章研究了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及监管者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并非主要发生在财务困难的公司;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可能性和金额显著提高;不仅扭亏是利用债务重组收益的动机,避免亏损和业绩下滑也是上市公司利用重组收益的重要动机;针对证监会要求由控股股东豁免或代为清偿产生的重组收益计入权益的监管,上市公司采用控股股东子公司对本公司子公司代偿等重组方式。
关键词:
债务重组准则 盈余管理 政府监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李胜
长期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期争论较大的两个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上市公司是否会在2006年新旧准则衔接期大量转回减值准备,以及准则颁布前后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比较了新旧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最后研究了公允价值计价是否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定价能力。研究表明,新准则中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做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稳健性,并且由于财政部、证监会在准则衔接期政策实施得当,抑制了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前突击转回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从而未出现上市公司"赶集"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按新准则调整后的股东权益比旧准则有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军辉 王华
本文以1998~2004年进行配股并且在配股后三年内受到证监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配股违规行为事后监管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配股当年以及配股三年内均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受罚时有显著的负效应,违规后两年以上被发现的上市公司受罚时有显著的负效应,其他的违规行为受罚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反应。由此可见,证监部门对违规配股上市公司的事后监管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即使有作用其效果也甚微。
关键词:
配股公司 违规 市场反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开国 俞国栋 郑倩昀
文章考察了被诉讼事件披露的影响,为"法律诉讼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这一命题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通过选取2006年第2季度—2014年第1季度被诉讼事件披露,以股票流动性和收益率作为市场指标,利用面板数据估计和PSM方法,研究发现:首先,被诉讼事件披露显著降低公司股票流动性,但对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次,管理者倾向于提高盈余管理程度以减轻被诉讼事件披露带来的潜在损失;最后,管理者提高盈余管理程度的行为将降低下一期股票流动性与收益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新生 宇丝 安妮
从会计盈余质量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选取了应收账款周转率、非经常性指标、现金营运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比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并采用变异权数综合评价法将这些指标整合为综合盈余质量指数(EQI),用于评价盈余质量。文章将综合盈余质量指数(EQI)加入到传统的盈余—报酬模型中,构建了改进的盈余-报酬模型。之后选取2009年至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市场收益数据,对改进的盈余—报酬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和市场超额回报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创业板市场能够对盈余质量产生正常反应,即对于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投资者所获取的收益更大,从而说明投资者...
关键词:
创业板 盈余质量 超额回报率 市场反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姚海鑫 鹿坪 田甜
以中国沪深股市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盈余公告市场反应与盈余操纵择机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盈余反应系数(ERC)在情绪高涨期比在情绪低迷期更高(低),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ERC与投资者情绪正(负)相关。第二,公司盈余的操纵性应计成分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对于公布利好盈余消息的公司,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对于公布利空盈余消息的公司,投资者情绪越低迷,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第三,随着盈余反应系数的上升,管理者提早报告利好盈余消息,推迟报告利空盈余消息的时间选择行为会得到增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昌云 李运鸿 王行健 田睿
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监管政策的威慑效果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手动获取2016-2020年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抽查的相关数据,以企业预期抽查概率作为监管强度预期的度量,实证分析了“双随机”抽查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威慑作用。研究发现:现场“双随机”抽查机制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具有威慑作用,监管强度预期越高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越弱;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企业产权性质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强化这一威慑作用的影响;企业审计费用与监管强度预期呈负相关关系,而对被抽中进行现场检查的企业,审计师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制度的效果及其影响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