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8)
- 2023(5154)
- 2022(4081)
- 2021(3768)
- 2020(3324)
- 2019(7476)
- 2018(6921)
- 2017(14208)
- 2016(7287)
- 2015(8232)
- 2014(8052)
- 2013(8038)
- 2012(7310)
- 2011(6386)
- 2010(6742)
- 2009(7015)
- 2008(6187)
- 2007(5707)
- 2006(5087)
- 2005(4827)
- 学科
- 业(33426)
- 企(29264)
- 企业(29264)
- 济(26490)
- 经济(26450)
- 融(26347)
- 金融(26345)
- 管理(26190)
- 银(24427)
- 银行(24419)
- 行(23568)
- 财(17267)
- 中国(16510)
- 务(15060)
- 财务(15046)
- 财务管理(15021)
- 企业财务(14569)
- 方法(13758)
- 制(12924)
- 数学(12488)
- 数学方法(12441)
- 中国金融(11149)
- 险(10810)
- 保险(10719)
- 体(7671)
- 体制(7175)
- 业经(7100)
- 业务(6100)
- 地方(6033)
- 制度(5761)
- 机构
- 学院(99035)
- 大学(98275)
- 济(43333)
- 经济(42418)
- 管理(39345)
- 中国(34870)
- 理学(32838)
- 理学院(32618)
- 管理学(32248)
- 管理学院(32076)
- 财(27550)
- 研究(27190)
- 财经(21369)
- 融(20325)
- 金融(19945)
- 经(19408)
- 银(19289)
- 京(18980)
- 银行(18495)
- 行(17322)
- 财经大学(16411)
- 中心(16202)
- 人民(14728)
- 江(14447)
- 经济学(14393)
- 国人(13921)
- 中国人(13872)
- 中国人民(13310)
- 经济学院(13173)
- 科学(13139)
- 基金
- 项目(59309)
- 科学(46532)
- 基金(44739)
- 研究(43273)
- 家(37334)
- 国家(36999)
- 科学基金(33061)
- 社会(28851)
- 社会科(27537)
- 社会科学(27528)
- 基金项目(23559)
- 省(22495)
- 自然(21234)
- 自然科(20782)
- 自然科学(20775)
- 自然科学基金(20442)
- 资助(19578)
- 教育(19249)
- 划(18285)
- 编号(16920)
- 成果(14143)
- 部(13557)
- 重点(13104)
- 性(12976)
- 创(12955)
- 融(12503)
- 教育部(12347)
- 人文(12197)
- 创新(12161)
- 制(11945)
共检索到161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蔺茂
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 ,其金融功能对企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和要求。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功能 ,关键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 ,搞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目前上市公司在发挥其金融特性和功能中主要存在四种风险 ,即盲目扩张风险、金融投机风险、证券欺诈风险和道德、信用风险。防范与化解这些风险 ,一是树立“审时度势、宽严皆误”的监管理念 ;二是树立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 ;三是树立事前监管、主动监管和动态监管的监管理念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金融特性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勇
文章认为, 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 其金融功能对企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和要求。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功能, 关键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 搞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目前上市公司在发挥其金融特性和功能中主要存在着4 种风险, 即盲目扩张风险、金融投资风险、证券欺诈风险和道德、信用风险。防范与化解这些风险, 一是树立“审时度势、宽严皆误”的监管理念; 二是树立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 三是树立事前监管、主动监管和动态监管的监管理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浩 许长新
我国正经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产生的跨市场金融风险因其复杂性与危害性而亟待研究。本文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界定后,将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分为三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全国公开性金融市场、金融控股公司。剖析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不同载体中的传递方式与风险特点,并基于前文分析建议构建我国的"伞式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模式,以有效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康霖
(一)近年来,金融生态这个词汇使用的频率很高,但金融生态这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定义,还有待规范。一种解释是,"所谓的金融生态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另一种解释认为,"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可以把金融生态系统界说为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春霞 李青霞
在金融风险审计研究中能否不仅确定行业发展存在的结构特征与风险水平,而且确定个体金融风险的趋势性水平。已有研究未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就此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主要是结合MM理论与测度分析理论等,提出了一种整体性风险与趋势性风险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五大行业进行整体金融风险分析,明确了不同行业的金融风险水平。同时,以五大行业中软件业为例进行个体分析,确定了七家不同企业金融风险的趋势性特征。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为不同行业的金融风险审计研究提供了具有三大效用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马尔科夫 风险特征 风险测度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宋夏云 吴小婷
衍生金融工具为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审计作为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对于防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含义与构成要素,将其特点归纳为普遍性、复杂性与可控性,并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定量分析,提出如何有效降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若干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中玉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能否良性循环,信贷过程的监管至关重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监管中小金融机构经验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建立多元化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监管体系,完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监管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风险 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柴雷鹰
流动性风险是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信用风险外的最大风险。本文拟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从实务操作角度提出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设想。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小安
融资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需要,是高校发展和适应高等教育社会化的需要,是高校融资符合金融市场资本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海林
采用何种计量属性来计量金融工具,是一个争论已久且至今尚未达成一致见解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却很清楚,即历史成本不适用于金融工具的计量。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金融工具,难以为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反映其对经济资源的利用、财务结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既然"纯"历史成本不适用于金融工具的计量,那么可不可以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加入"公允价值,使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农村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内生于农村地区,提供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为农户生产与生活的继续提供了资金保障,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对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具有违约风险小、方便借款农户等特点。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提高正规金融资金配置的效率以及金融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
农村 非正规金融 利率管制 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红亮
对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得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公众型上市公司(Public Corporation,或Open Corporation)的性质和特征,国外较早的一种描述是所谓的"大众资本主义"或"人民资本主义"。对此, 我国国内的主流看法是认为它有美化资本主义之嫌疑。但国内几年前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公众型上市公司制度是公有制企业的一种新形式。这一观
[期刊] 改革
[作者]
钱雪松 李晓阳
通过分析2004~2013年上市公司公告的委托贷款数据,发现我国委托贷款具有以下显著特征:74.6%的委托贷款交易双方存在股权关联关系;与关联型委托贷款利率围绕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小幅波动不同,非关联委托贷款利率大多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水平;委托贷款期限较短,72.94%的委托贷款期限小于1年;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丰富,运用外部融资实施委托贷款的现象较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近年来委托贷款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金融管制背景下企业有充足激励通过委托贷款实现培育新兴业务、获取短期投资收益等目标诉求。总体上看,需要在治理利益输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空心化等问题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委托贷款 金融管制 金融风险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