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0)
- 2023(14049)
- 2022(12316)
- 2021(11605)
- 2020(9782)
- 2019(22243)
- 2018(22146)
- 2017(42951)
- 2016(23272)
- 2015(26165)
- 2014(25608)
- 2013(25062)
- 2012(22719)
- 2011(20452)
- 2010(20465)
- 2009(19005)
- 2008(18700)
- 2007(16555)
- 2006(14545)
- 2005(12923)
- 学科
- 济(87562)
- 经济(87429)
- 管理(79689)
- 业(75431)
- 企(67274)
- 企业(67274)
- 方法(40075)
- 数学(33897)
- 数学方法(33536)
- 财(29278)
- 中国(23012)
- 农(21891)
- 制(21846)
- 业经(21736)
- 务(20145)
- 财务(20078)
- 财务管理(20044)
- 技术(19956)
- 企业财务(19130)
- 学(17747)
- 地方(16335)
- 理论(16069)
- 体(15263)
- 银(14949)
- 银行(14908)
- 和(14659)
- 贸(14560)
- 贸易(14548)
- 农业(14407)
- 划(14246)
- 机构
- 大学(325174)
- 学院(322530)
- 管理(133252)
- 济(128069)
- 经济(125279)
- 理学(115512)
- 理学院(114302)
- 管理学(112619)
- 管理学院(112010)
- 研究(102449)
- 中国(77440)
- 京(68696)
- 财(63328)
- 科学(61185)
- 财经(50075)
- 所(49725)
- 江(47022)
- 中心(46524)
- 经(45474)
- 业大(45168)
- 农(44917)
- 研究所(44759)
- 北京(43333)
- 范(40828)
- 师范(40482)
- 经济学(38097)
- 州(38034)
- 院(37466)
- 财经大学(37413)
- 商学(35914)
- 基金
- 项目(219839)
- 科学(174640)
- 研究(164176)
- 基金(160613)
- 家(138030)
- 国家(136869)
- 科学基金(119662)
- 社会(104138)
- 社会科(98744)
- 社会科学(98722)
- 基金项目(86036)
- 省(85889)
- 自然(77298)
- 自然科(75500)
- 自然科学(75485)
- 教育(75396)
- 自然科学基金(74174)
- 划(71511)
- 编号(66660)
- 资助(64990)
- 成果(54543)
- 创(49700)
- 部(48869)
- 重点(48364)
- 创新(45649)
- 课题(45517)
- 发(45412)
- 制(44225)
- 教育部(42710)
- 国家社会(42388)
- 期刊
- 济(140812)
- 经济(140812)
- 研究(97266)
- 中国(63233)
- 管理(51840)
- 财(50921)
- 学报(47094)
- 科学(44212)
- 农(40587)
- 教育(37649)
- 大学(36716)
- 学学(34360)
- 融(29075)
- 金融(29075)
- 技术(28085)
- 农业(27940)
- 财经(24826)
- 业经(22701)
- 经济研究(21919)
- 经(21049)
- 问题(17618)
- 科技(17155)
- 理论(16692)
- 图书(16333)
- 技术经济(15885)
- 实践(15271)
- 践(15271)
- 现代(14943)
- 业(14747)
- 财会(14662)
共检索到473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驰 张兵 薛冰
企业研发活动具有较大风险,这为投资者回报和高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带来了不确定性,因而有必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溢价。文章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视角探究创新溢价的存在性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能产生创新溢价;风险溢价能解释创新投入所产生的创新溢价,错误定价能解释创新产出所产生的创新溢价;创新投入能显著改善企业的基本面,从侧面印证了创新投入带来的创新溢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辉 何玉梅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价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流通股数和公司规模均呈负相关。同时,随着转让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溢价比例会增加,当转让比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溢价比就会随之下降。用法律或制度安排保护中小股东以及或者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为有利。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控制权溢价 中小投资者权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人骥 刘春江
本文以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控股溢价和流通溢价两个角度分别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要约收购行为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非流通股东可以分享控股溢价,但是控股溢价偏低,对非流通股东不具有充分吸引力;如果非流通股东兑现利润退出,将承受较大的隐性损失。而流通股东不能分享控股溢价,且其拥有的流通溢价遭受了折价的不公正待遇;如果流通股东受约退出,将承受较大的直接成本。根据强制要约收购的法理判断,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都未获有效保护,中国的要约收购仅具有形式而非实质。
关键词:
控股溢价 流通溢价 要约收购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娜 陈安平
创新带来的收益在不同群体间并非均等分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的流动人口大幅增长,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动人口内部存在着明显的技能分割。那么,创新会对其工资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创新对流动人口的工资产生显著溢价,且对更高学习能力的流动人口产生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目前,只有中部地区与发达城市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流动人口提高工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信息化程度深化是其影响流动人口工资的重要途径。最后,中国在现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模仿创新对劳动力产生工资溢价。
关键词:
城市创新 流动人口 工资溢价 收入差距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尹兴中
本文首先借鉴LLSV(2002)及Doidge等(2004)的模型框架,分析了公共治理环境对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对价补偿水平的可能影响。然后本文利用纯送股形式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数据实证考察了这种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公共治理溢价,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公共治理环境并采取了具有区别性的反馈行为,监管者在改善公共治理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将显著提高证券市场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吸引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春江
本文以《收购办法》颁布以来发生的十起要约收购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理论角度探讨了要约收购出现的机理,即控股溢价在控股权转让中的合理性。依据理论分析,给出了股权分置情况下“控股溢价”的全新解释。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要约收购中的行为和结果的分析表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较好保护,拥有退出选择权,分享了“控股溢价”;而流通股股东未获任何保护,不能分享“控股溢价”。
关键词:
控股溢价 要约收购 股东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颜艳旭
一、样本及财务指标选取(一)样本选取本文研究的样本是对2006年~2008年我国并购案例的选取,样本主要来自《中国并购年鉴》,研究中用到的并购双方公司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金融界网站。所选取的样本中收购方都是上市公司,选取的原则如下:选取的样本都不涉及关联交易;只选取在公开信息中披露与研究相关的财务数据的并购案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扬 石曜丞 周广肃
本文基于三轮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CMEEL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解方法,对2017—2021年国有企业工资溢价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这段时期国企相对于非国企存在工资溢价,工资溢价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层次上,形成国企工资溢价的主要原因是国企和非国企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高工资水平上,女性和农村户口持有者等群体在非国有企业受到了工资歧视,因此上述群体中存在较大的国企工资溢价。据此本文建议未来应坚持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方向,有针对性地打破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约束,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郑忱阳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如何影响公司股价波动呢?本文选取2007-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并购溢价和商誉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高溢价并购事件对商誉关于股价波动风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并购溢价、高溢价并购和商誉均对股价波动风险产生正向影响,区别以往研究结论的是,高并购溢价不会加剧商誉对股价波动风险的促进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商誉带来的股价波动;在监管较为严格的国有上市公司中,并购溢价和高溢价并购对股价波动风险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清 刘慧芳
业绩补偿承诺的初衷是作为估值调整机制维护并购交易的公平,提高并购效率,但许多被并购企业为了获得高额交易对价而做出虚高业绩承诺,引发了高溢价并购风险。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HH公司并购MJ公司的案例发现虚高的业绩承诺引起了高溢价并购,业绩承诺难达标、子公司失控、巨额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难履行等高溢价并购风险并没有因为业绩补偿承诺的存在而得到规避。最后提出以下建议:并购各方应谨慎对待业绩承诺,合理确定交易对价;并购后并购企业要积极进行整合,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应完善业绩补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雅美 张同健 张艳莉
一、引言公司治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体制演化的结果,是管理机制的延伸,也是组织结构的扩展,其根本目标是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运作绩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并为企业运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阻碍了两权分离机制的顺利实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强 邹高峰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制权交易与小额股权交易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约为17.4%左右,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根据控制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这种控制权价值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有的壳价值。非流通股股权转让的溢价水平与转让比例、流通股比例、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流通股规模、资产负债率、转让后的控股比例和每股现金量正相关;而流通股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溢价负相关。
关键词:
控制权价值 非流通股 股权转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龙 张末晗
文章采取配对样本的方法,选取分别在纳斯达克和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中国企业,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境外上市价值溢价及其成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较深圳创业板上市存在一定的公司价值溢价,并且溢价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这种现象源于不同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所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基于此,提出改进深圳创业板市场效率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本多 干胜道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公司在并购后绩效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并把绩效下滑归因于代理成本。文章力图在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绩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深入分析导致并购绩效下滑的直接客观原因。通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3年4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支付过高的并购溢价是导致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低下的直接客观原因。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量 并购溢价 并购绩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慧 陈传兴
并购交易由于具有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进入新领域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与此同时,我国并购市场的高溢价现象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非国有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主并企业自身出发,基于2012-2017年A股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交易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成长性与并购溢价水平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对这一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股权集中度与并购溢价总体呈U型关系。
关键词:
主并企业 成长性 股权集中度 并购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