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
- 2023(2072)
- 2022(1802)
- 2021(1724)
- 2020(1520)
- 2019(3728)
- 2018(3652)
- 2017(7751)
- 2016(4222)
- 2015(4912)
- 2014(4874)
- 2013(4883)
- 2012(4536)
- 2011(3940)
- 2010(4091)
- 2009(3972)
- 2008(4260)
- 2007(3881)
- 2006(3470)
- 2005(3288)
- 学科
- 企(24276)
- 企业(24276)
- 业(23824)
- 管理(21287)
- 济(18863)
- 经济(18826)
- 财(13877)
- 方法(12254)
- 务(12098)
- 财务(12097)
- 财务管理(12087)
- 企业财务(11814)
- 数学(11038)
- 数学方法(10977)
- 制(6727)
- 公司(5669)
- 体(5566)
- 体制(5196)
- 业经(3704)
- 论(3063)
- 博弈(2966)
- 博弈论(2966)
- 策(2901)
- 划(2871)
- 经营(2757)
- 技术(2663)
- 人事(2624)
- 人事管理(2624)
- 中国(2565)
- 融(2519)
- 机构
- 大学(64826)
- 学院(63612)
- 管理(28438)
- 济(27399)
- 经济(26966)
- 理学(24841)
- 理学院(24687)
- 管理学(24427)
- 管理学院(24304)
- 财(17625)
- 研究(16161)
- 中国(14696)
- 财经(13868)
- 经(12689)
- 京(12533)
- 财经大学(10735)
- 商学(9729)
- 商学院(9671)
- 江(8586)
- 经济学(8138)
- 北京(8076)
- 所(7906)
- 融(7778)
- 科学(7777)
- 会计(7705)
- 金融(7591)
- 经济学院(7362)
- 中心(7309)
- 州(6799)
- 经济管理(6752)
共检索到94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宇立
既定数量的独立董事是大股东之间以法规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博弈的结果,加上独立董事提名平均分配机制的存在,导致了独立董事数量的超额或不足。以2005年和2008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总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超额的公司均衡点临近股东持股比例差的均值显著小于独立董事不足的公司。在考虑了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后,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均衡点临近股东持股比例差显著影响独立董事数量。此外,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规模也对独立董事数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大股东 持股比例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凯 武立东 许金花
利用来自2004—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从业经历不同的专业背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掏空问题的监督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相比,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更强的事前与事中监督功能。对于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而言,其事前与事中监督功能并不因工作经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与非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相比,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更强的事后监督功能。(3)制度环境的外部治理机制与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治理之间是替代关系,而法律背景独立董事的事前与事中监督功能与外部治理机制之间为互补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合法性 会计 法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康涛 陆正飞 张志华
本文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立董事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类似,在OLS回归中,我们未能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资金占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变量具有内生性,在控制独立董事内生性情况下,我们发现独立董事变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以往研究未能发现独立董事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很可能源于模型设定偏误。在稳健性分析部分,我们采用了多种指标来反映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本文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掏空 独立董事 抑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国洲
对上市公司而言 ,慎选独立董事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错选独立董事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 ;保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是独立董事的基本工作目标 ,独立董事就应该由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来选择 ;上市公司股东应将愿意独立董事的诚信、声誉、能力、个性及其职业与公司所属行业的相关度作为选择独立董事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委托代理 愿意独立董事 软条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斌 宋春霞 孟慧祥
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建设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非执行董事这一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效率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国有大股东所派出的大股东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超额席位的增高,不仅削弱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多元性,而且增强了大股东与大股东非执行董事间的利他主义倾向,提高了代理成本,最终导致董事会对经理层监督效率的降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注意到伴随《指导意见》和股权分置改革而来的政策性扰动对大股东制衡行为的影响,文章选择2000-2008年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出发,细致刻画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间的制衡行为,并讨论前两大股东的勾结行为,研究大股东制衡机制对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志霖 郑飞虎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关系加以研究,探寻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
大股东 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高雅
依据地理经济学的观点,任职地点对独立董事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异常重要。基于此,笔者手工搜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数据,以2008—201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考察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政治关联以及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抑制了大股东掏空;政治关联弱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而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则强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减少大股东掏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鼓励企业聘任本地任职独立董事,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政治关联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促进女性积极地参与独立董事团队。本研究从任职地点视角丰富了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功能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如何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引入外部监管的角度,基于终极控制权刻画控股股东控制权和大股东制衡机制,揭示属于不同利益阵营的公司大股东治理战略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独立董事规模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卷入程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少,独立董事比例越低;其他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允尧 肖曙光
公司治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股东间的矛盾与冲突,隐含了股东利益相容性风险。虽然独立董事制度理论上有助于该类风险的防范,但由于现实中的独立董事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导致其实际发挥作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将直接影响这一理论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防范股东相容性风险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制度 股东相容性风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萧维嘉 王正位 段芸
我国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治理效果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此前的研究一直忽视了独立董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四种模型检验了当大股东存在时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排除内生性之后,独立董事对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公司存在大股东的时候,公司董事会的构成会受到大股东的控制,从而使得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大股东 公司业绩 内生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利用合成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效果较弱。要提高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必须在产权改革和股权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独立董事市场的建设,并提高独立董事行权的能力和意愿。
关键词:
独立董事 中小股东 上市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权
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和持股比例都会对监事会治理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重要结论: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会对监事会治理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由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同所引致的代理权争夺,更有利于监事会治理绩效的改善。
关键词:
监事会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国宇 禹薇
成为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或者与高管合谋是大股东实现掏空的可能途径。以2015—2017年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水平与掏空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股权上升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加大,随后又下降;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掏空程度更严重;对于非绝对控股大股东,争夺董事会控制权是实现掏空的重要方式;对于非控股大股东,其掏空行为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为此,大股东默许高管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