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6)
2023(10765)
2022(9084)
2021(8516)
2020(7072)
2019(16403)
2018(15912)
2017(31652)
2016(16309)
2015(18098)
2014(17726)
2013(17044)
2012(15124)
2011(13204)
2010(12641)
2009(11601)
2008(11061)
2007(9424)
2006(8056)
2005(6902)
作者
(42615)
(35746)
(35730)
(33641)
(22802)
(17042)
(16340)
(13908)
(13660)
(12518)
(12311)
(11784)
(11028)
(10886)
(10778)
(10732)
(10698)
(10562)
(10382)
(10258)
(8522)
(8408)
(8326)
(8298)
(8081)
(7870)
(7809)
(7493)
(6985)
(6951)
学科
(66449)
经济(66381)
管理(60292)
(55093)
(49029)
企业(49029)
方法(36289)
数学(32212)
数学方法(31857)
(22820)
(17847)
财务(17806)
财务管理(17777)
企业财务(17124)
(15667)
环境(15529)
业经(15038)
中国(14262)
(12278)
(11959)
(11346)
贸易(11337)
(11185)
(11034)
技术(11018)
(10681)
理论(10494)
农业(10068)
(9999)
金融(9998)
机构
大学(227161)
学院(225917)
管理(100402)
(95736)
经济(94114)
理学(88062)
理学院(87368)
管理学(86158)
管理学院(85736)
研究(62917)
中国(50925)
(45386)
(44446)
财经(37818)
科学(34995)
(34704)
中心(32486)
(30285)
业大(30113)
经济学(29695)
财经大学(28771)
(27964)
(27761)
商学(27650)
商学院(27413)
经济学院(27041)
北京(26699)
经济管理(26033)
(25613)
师范(25350)
基金
项目(160596)
科学(130538)
基金(122757)
研究(117421)
(105234)
国家(104402)
科学基金(94133)
社会(78940)
社会科(75154)
社会科学(75135)
基金项目(66054)
自然(61736)
自然科(60427)
自然科学(60415)
(60385)
自然科学基金(59390)
教育(53909)
(50607)
资助(48994)
编号(46723)
(36749)
成果(35732)
重点(34991)
(34311)
国家社会(33726)
教育部(32888)
人文(32751)
(32655)
创新(32053)
科研(31543)
期刊
(93399)
经济(93399)
研究(57873)
(38731)
管理(36448)
中国(34192)
学报(29433)
科学(28639)
大学(23515)
(22733)
学学(22318)
(21050)
金融(21050)
技术(19394)
财经(19220)
(16293)
业经(15777)
农业(15428)
经济研究(15163)
教育(14818)
理论(12698)
财会(12659)
图书(12433)
问题(12294)
实践(11567)
(11567)
技术经济(10945)
商业(10526)
会计(10522)
情报(10481)
共检索到310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克钦  潘安娥  
面对逐渐增大的环保压力,部分企业选择通过虚假宣传粉饰自身环境行为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达到"漂绿"目的,当前多数研究主要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影响而忽视了企业操纵性环境信息披露对于环境治理的负面作用。本文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视角出发,将上年(本文选取2015年、2016年两个年份)被媒体披露环境违规但企业本身在次年(即分别对应的2016年、2017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未明显披露负面环境信息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漂绿行为的反应。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上市公司漂绿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且2017年上市公司漂绿行为负面市场反应相比于2016年有所增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虹雁  顾慧  刘强  
文章选取我国2001—2012年披露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上市公司在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前后公司股价的异常回报率及其变化,探究投资者对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公布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极小值在事件窗内会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在短期内导致市场显著的负面回应,且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负面回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炎骏  徐勇  刘得格  周美华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市场反应不显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否真诚的判断,进而影响市场反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质量不高,投资者认为企业的行为不够真诚,导致企业没有取得显著的市场反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反应。为了有效平衡财务目标和社会目标,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全面、客观披露绩效等关键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南晓莉  赵锐  
文章以2017年年报中有研发创新信息披露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搜集整理,将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的研发创新信息进行量化,构建研发创新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分组,之后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披露的研发创新信息确实能够在股票市场上产生正效应,但披露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信息在股票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信息依然可以产生长期的正的超额收益,这表明上市公司只有披露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信息才能持久提升公司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宏斌  胡伟燕  刘玥君  
本文以2009—2018年在证监会指定披露渠道发布澄清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自媒体转发澄清公告或在澄清公告期间发布其他利好消息所带来的市场反应,以及在不同市场行情下该市场反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证监会指定媒体发布澄清公告后,又在微博转发该澄清公告,会显著增强其澄清效果,增大正向的市场反应;特别是在牛市及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微博转发澄清公告会显著提高澄清公告的正向市场反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于澄清公告披露窗口期内在微博发布其他利好消息反而会削弱澄清公告的澄清效果,且该影响在熊市和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期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澄清公告和自媒体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上市公司选择适宜的自媒体行为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景文  
本文分析了SARS疫情信息披露方式与医药类上市公司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在疫情信息披露“不显眼”的情况下,医药类上市公司不存在显著的市场反应;而在疫情信息披露“显眼”的情况下,医药类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这说明对中国投资者而言,可能存在“显眼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胜  张雯  于富生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不同产权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较小,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存在,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不存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相对于非政治关联的公司,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较大,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存在,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不存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企关系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清香  俞麟  宋丽  
本文以2006-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但从不同侧面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披露内容看,内部控制有效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内部控制缺陷则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从披露类型看,强制性披露较自愿性披露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披露详略看,详细披露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简单披露则不一定。此外,与单独的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的市场反应相比,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交互影响的市场反应更加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强制性披露的日常监管的同时完善自愿性披露的激励政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玉凤  曹琼  吴晓明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公告市场反应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违规公司与非违规公司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违规公司和非违规公司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违规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违规公告前后较短的时窗内明显呈负值:其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在不同年度上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发现其市场反应呈逐年增强趋势;再次将事实披露违规和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明显强于事实披露违规;最后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非ST公司比ST公司的市场反应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先明  高爽  
伴随着业绩预告产生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利用信息优势在制度容许的范围内有倾向性地选择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以趋利避害;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投资者会对管理层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进行自行解读,并借助交易行为引发股价波动。论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修正公告,对管理层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市场反应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之前的业绩预告,若修正公告为好消息,管理层倾向于尽早发布高精度的修正公告;反之,则倾向于延迟发布低精度的修正公告。当修正公告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逄咏梅  王霞  
行为财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就应考虑投资者的这些非理性行为。文章基于行为财务学中的非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管理层信息披露策略选择的影响,并给出了理论解释和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明  龙颖贤  许乃中  刘飘  
碳信息披露对于督促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社会监督、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是激励企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当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制度,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强制披露的定量信息、披露主体范围、披露载体,未来我国应加快完善碳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建立碳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完善评估监督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克钦  
本文通过事件分析与回归分析,对沪市76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市场反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披露质量对于市场反应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媒体关注和公司治理对于市场反应具有正向影响且较为显著。市场反应受长期因素、外部因素影响更加明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高彦  曹俊颖  徐汇丰  沈菊琴  
盈余预告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其披露规律也是学术界重要谜团之一。本文提出影响盈余预告披露的新机制——股市的波动性,并借此为特有的研究场景来观测管理层择时披露行为。本文以2003-2015年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管理层是否会利用股票市场的高频波动来选择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时机及该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决策会隐性观察市场的波动态势及其幅度,基于披露法定的时滞裁量空间,利用短期市场行情波动性选择较优的披露时机。具体体现在管理层倾向选择市场行情上升期披露更多坏消息,在市场行情下降期披露更多好消息;与不使用该策略的公司相比,使用该策略的公司能获得更好市场反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高彦  曹俊颖  徐汇丰  沈菊琴  
盈余预告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其披露规律也是学术界重要谜团之一。本文提出影响盈余预告披露的新机制——股市的波动性,并借此为特有的研究场景来观测管理层择时披露行为。本文以2003-2015年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管理层是否会利用股票市场的高频波动来选择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时机及该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决策会隐性观察市场的波动态势及其幅度,基于披露法定的时滞裁量空间,利用短期市场行情波动性选择较优的披露时机。具体体现在管理层倾向选择市场行情上升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