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2)
2023(10824)
2022(9072)
2021(8320)
2020(6809)
2019(15359)
2018(15118)
2017(28769)
2016(15687)
2015(17606)
2014(17453)
2013(17275)
2012(16730)
2011(15199)
2010(15637)
2009(14485)
2008(14664)
2007(13410)
2006(12280)
2005(11612)
作者
(47105)
(39061)
(39054)
(36887)
(25086)
(18798)
(17730)
(15103)
(14969)
(14133)
(13442)
(13273)
(12725)
(12483)
(12377)
(12034)
(11570)
(11505)
(11297)
(11283)
(10066)
(9653)
(9605)
(8983)
(8896)
(8851)
(8767)
(8607)
(7945)
(7761)
学科
(71175)
经济(71093)
(47639)
管理(47387)
(40253)
企业(40253)
方法(24584)
中国(22961)
(21287)
地方(20878)
数学(20439)
数学方法(20187)
(19249)
(18309)
业经(17351)
(15262)
银行(15236)
(14941)
金融(14941)
(14819)
(14743)
财务(14718)
(14699)
财务管理(14676)
企业财务(14195)
(13660)
农业(12707)
(11791)
贸易(11776)
地方经济(11642)
机构
学院(225684)
大学(224522)
(92376)
经济(90318)
研究(84745)
管理(81723)
中国(68379)
理学(68344)
理学院(67473)
管理学(66265)
管理学院(65836)
科学(50996)
(49659)
(47074)
(44477)
研究所(39589)
中心(38775)
(38117)
(36487)
财经(35700)
(32371)
北京(32326)
(31471)
师范(31108)
(31028)
业大(30713)
(29474)
农业(29412)
经济学(27716)
(27203)
基金
项目(140551)
科学(110704)
研究(102346)
基金(101208)
(88832)
国家(88064)
科学基金(74842)
社会(65078)
社会科(61653)
社会科学(61637)
(54884)
基金项目(53179)
自然(47805)
自然科(46687)
自然科学(46680)
(46486)
教育(46366)
自然科学基金(45829)
资助(41736)
编号(40687)
(35304)
成果(34505)
重点(32927)
(31085)
课题(29497)
(28542)
发展(28055)
(27588)
创新(26852)
国家社会(26707)
期刊
(115156)
经济(115156)
研究(74294)
中国(53134)
(38059)
学报(36516)
(36461)
科学(34156)
管理(34080)
(28835)
金融(28835)
大学(27935)
教育(26411)
学学(26261)
农业(24800)
业经(18921)
技术(18816)
经济研究(18357)
财经(18342)
(15805)
问题(14291)
(13493)
(11896)
国际(11477)
世界(11400)
(11034)
技术经济(10883)
会计(10608)
现代(10508)
资源(10506)
共检索到372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建安  李枭姬  王兰兰  
监事会对公司的业务监督与财务监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监事会主席对整个监事会功能的正常运行有影响。本文对2005~2015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持股状况、年薪及其在其他单位兼任职务情况等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对充分认识和发挥监事会主席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本文分析论述了我国监事会的现状 ,指出了我国监事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对上市公司监事会的重新构建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名旭  
文章结合监事会的各项特征,对监事会对公司业绩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监事会对公司的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监事会的外部监事比例和监事会的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监事会的规模、报酬与会议次数与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水平  林斌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监事会特征和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监事会规模几乎不能影响公司的发展态势,监事持股比例、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经理阶层的强势地位使得监事会处于弱势。但随着职业经理层的兴起以及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将会有力地改善监事会的这种"跛脚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犁子  杜治平  刘琳  
监事会所有权激励、监事会薪酬激励、监事会薪酬独立性以及监事会声誉激励约束是影响监事会发挥作用的激励特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除监事会薪酬激励效果不显著外,股权激励、薪酬独立性以及声誉激励约束对监事会发挥功能均具有积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并为完善监事会激励机制提供了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郝云宏  任国良  
以我国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的1368次案例为研究样本,用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监事会对企业高管变更机制的影响,发现监事持股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呈显著正相关,监事会规模与高管变更呈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与高管变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小规模监事会在高管变更决议中更有效率,上市公司在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时,不能单纯关注激励的效果,也应考虑高管持股对高管约束作用的弱化。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万伟  
本文通过比较美、德、日等国公司监督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经济特征,并借鉴我国国家委派监事会的经验,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应将独立董事定位于制衡内部董事,将监事会定位于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解决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失效的现实难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玉梅  
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是两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监督机构,我国的公司一直都设立监事会这一监督模式,但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到,应该在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证监会在目前上市公司设有监事会的基础上,还要设立审计委员会这一监督机构;如何设立及协调,以更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分析,并力图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安  郝臣  
本文从监事会运行状况、监事会结构与规模和监事胜任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总体偏低,监事会虚置现象仍然存在。监事会治理水平不高并不是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而是由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监事会结构与规模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监事胜任能力低下。对监事会治理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关系分析显示,在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监事会仍应作为法定的公司监督机构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权  
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和持股比例都会对监事会治理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重要结论: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会对监事会治理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由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同所引致的代理权争夺,更有利于监事会治理绩效的改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王世权  
本文在对现有监事会评价理论与实践回顾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调研数据,对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治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别,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亦对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伯阳  丰华  刘家国  
文章以河南省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为例,通过对河南省全部25家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运行指标的描述统计以及与省内14家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前国有企业监事会违法设置、队伍弱小、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诸多问题。又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河南省国有企业监事会的规模、监事的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具有线性关系。最后从问题出发,提出如何改善国有企业监事会运行的对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靖宇  蔡奕  
近年,海外监事会制度发展出现了"备择化"、"灵活化"和"职能强化"的趋势。监事会制度的上述发展趋势实际上是公司内部治理监督机制简化、低成本化大方向的反映,同时也是尊重上市公司自主权,回归公司治理本质的正本清源之途。我国的公司立法尤其是上市公司立法应顺应这一趋势,不宜在法律上强行"一刀切"地规定所谓"完美"的公司治理模式,更不应忙于"叠床架屋"式地引入各类公司治理监督机制,而应从实际出发,为上市公司提供合理科学的制度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丽敏  王世权  
在对监事会治理评价的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特征,设计了包括职工监事比例、监事会成员在最大股东单位的任职情况、监事平均持股数、监事会会议次数四个指标的评价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差异和一定的行业差异,整体水平并不高,并且存在着职工监事比例较低、监事在最大股东单位任职比较普遍以及监事会成员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扩大监事会规模,适当增加职工监事比例、增强监事积极性、规范监事的提名,促进监事会会议的规范化来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世权  
针对理论上对监事会制度去留的争论,按照企业本质→企业目标→公司治理机能→监事会的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这一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融契约性与生产性为一体的一组契约联合网络,其目标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系。对此,要求公司治理承担着"对等"的两项机能——"保健机能"和"激励机能"。依此逻辑,监事会的本原性质是通过业务监督与财务监督活动的展开,为缔约者提供了一个减少缔约风险,增加缔约意愿的监督制衡机构的同时,又为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参与机制。最后,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也应该以引入符合本原性质的监事会作为突破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