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9)
2023(6178)
2022(4982)
2021(4923)
2020(4215)
2019(9848)
2018(9732)
2017(19732)
2016(10451)
2015(12083)
2014(11781)
2013(11368)
2012(10078)
2011(8866)
2010(9171)
2009(8385)
2008(8354)
2007(7435)
2006(6632)
2005(5947)
作者
(27765)
(23063)
(22923)
(21949)
(14858)
(10817)
(10467)
(8888)
(8731)
(8227)
(7861)
(7747)
(7356)
(7242)
(7095)
(7083)
(6912)
(6863)
(6569)
(6454)
(5829)
(5588)
(5571)
(5329)
(5295)
(5213)
(5042)
(4914)
(4616)
(4591)
学科
(42399)
经济(42349)
管理(38461)
(37416)
(34915)
企业(34915)
方法(24296)
数学(21884)
数学方法(21389)
(16712)
(13137)
财务(13103)
财务管理(13069)
企业财务(12600)
(11865)
业经(9451)
中国(9425)
(9322)
(8953)
(8456)
银行(8455)
(7979)
理论(7928)
体制(7848)
(7533)
金融(7532)
技术(6518)
(6498)
(6393)
贸易(6387)
机构
学院(144698)
大学(144508)
管理(61371)
(57900)
经济(56709)
理学(53353)
理学院(52932)
管理学(51845)
管理学院(51602)
研究(41605)
中国(35335)
(30693)
(29377)
财经(24337)
科学(23144)
(22237)
(20450)
中心(20024)
(19653)
财经大学(18552)
北京(18463)
业大(18182)
研究所(17397)
经济学(17086)
商学(16988)
(16955)
商学院(16847)
(16685)
(16222)
师范(16074)
基金
项目(95094)
科学(76067)
基金(70804)
研究(69417)
(60914)
国家(60450)
科学基金(53605)
社会(44891)
社会科(42709)
社会科学(42697)
基金项目(36693)
(36073)
自然(35451)
自然科(34723)
自然科学(34719)
自然科学基金(34111)
教育(33606)
(30541)
资助(30396)
编号(28116)
成果(23205)
(21835)
重点(21202)
(19945)
教育部(19525)
人文(18883)
课题(18880)
创新(18596)
国家社会(18452)
项目编号(18409)
期刊
(59942)
经济(59942)
研究(40823)
(27136)
中国(25997)
管理(24556)
学报(18958)
科学(18598)
(16123)
金融(16123)
大学(15798)
(15145)
学学(14961)
教育(14462)
技术(13826)
财经(12487)
(10516)
农业(10170)
经济研究(10055)
业经(9501)
财会(8880)
统计(8742)
(8052)
会计(7620)
技术经济(7286)
问题(7243)
决策(7214)
(6635)
理论(6631)
商业(6301)
共检索到21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楼秋然  
2002年,美国通过强制性色彩浓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试图收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监管。然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其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好的公司治理因公司而易"的事实。任意性监管模式由于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周全保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柠檬市场等缺陷,不能作为应对危机的监管模式。"遵守或者解释"规则因为兼具强制性与任意性监管模式的优点,体现出既能维持公司治理的必要弹性,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优势。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应当完成向遵守或者解释规则的转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楼秋然  
2002年,美国通过强制性色彩浓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试图收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监管。然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其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好的公司治理因公司而易"的事实。任意性监管模式由于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周全保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柠檬市场等缺陷,不能作为应对危机的监管模式。"遵守或者解释"规则因为兼具强制性与任意性监管模式的优点,体现出既能维持公司治理的必要弹性,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优势。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应当完成向遵守或者解释规则的转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薛前强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供的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及以其倡导性规范为代表的"软性"措施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其中作为实现机制的遵守或解释规则备受推捧。为了实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确立了"功能等值物"。通过对2017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实证统计,本文发现上市公司的软法之治与学者们的美好假设相反,仅是立法者的一厢情愿。上市规则有规必守的逻辑惯性、证券法和公司法中对于"重大"一词的负面性和强制化的传统认知、对最好公司治理实践规则的过度迷信,以及披露标准的自我界定等因素都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中国上市公司展现的不同图景恰恰说明公司治理趋同化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并不表明公司治理的"软法"之路在中国走不通。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定位"庙堂之高"盲目的制度输入,而是落脚"江湖之远"培育"软法"的发生要素,从而提升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国际竞争力,而这正是中国特色之所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边维刚  
中国的老百姓乍一听到“反洗钱”,可能就这样认为:反洗钱=警察破案=与犯罪分子周旋。这可能正好触及到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金融系统,反洗钱应该如何定位;或者说,金融领域究竟应该如何准确到位地履行反洗钱职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咏梅  滕飞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政府同时扮演着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角色,政府的双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本文从包括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投资者和政府在内的更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监管模式。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政府的监管措施也要有所不同,才能使政策设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可以通过预先设定合理的政策来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最终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效用达到最优状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琰  
本文探讨中国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模式的演变及其成效问题。作者认为仅凭中国证监会之力无法减少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混乱无序 ;中国证监会减少实质性审批 ,市场未必更乱 ;中国当前的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模式未必能达到立法者期望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监管模式本身的评价 ,提出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应当采用以信息披露为主的监管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徐承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明确公司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期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架构,是资本市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结合我国国情,选择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既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直接融资模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明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与上市公司融资相关的问题逐渐显现,如果在融资过程中,无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采用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利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新  
SEC对并购的监管只是美国国家对并购监管总体系里的一小部分,美国有强有力的各州对并购的实质性监管,有较强的民间维权的法律诉讼渠道,还有其他一系列监督和监管渠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艾博  
近年来,部分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管控失灵、运作失序等问题凸显,外部监管介入势在必行。研究发现,面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本土问题,在信息披露规制失灵的情况下,应当突破监管介入的法治困境,在《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证监会的监管职责,并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为指导,寻找公司自治与政府管制之间的平衡,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内生动力,构建监管介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本文建议制定《上市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发挥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合力,实施多层次监管、过程性监管和分类监管,为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星  卢菲  
结合74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以金融监管集中程度为因变量,6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参与金融监管的程度、一国的经济规模以及政府制定、执行和完善政策的能力,对一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会产生显著影响;与我国的现实选择不同,自从我国2003年实行分业监管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实施部分统一监管模式的需求概率值一直很高,统一监管模式的变革趋势日益明显。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现阶段宜采取牵头式的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待条件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统一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东京  
文章结合公司治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分别从内部治理(诸如,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激励机制以及监督约束机制)和外部治理(竞争性外部市场、政府及国家法律法规等)两个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下上市公司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以及竞争性外部市场、政府及国家法律法规等对其自身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小溪  
<正>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优化和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决定》,旨在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
关键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雪梅  
本文比较分析了保险监管的两种模式———严格监管和松散监管 ,对我国现阶段采用的严格监管模式作了简要归纳 ,并对这种监管的效果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认为我国目前的保险监管模式并非最佳模式 ,这种模式未给保险市场带来所期望的稳定和效率 ,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 ,保险监管必然从严格走向松散 ,但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理顺保险市场微观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