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2)
2023(5203)
2022(3777)
2021(3451)
2020(2815)
2019(6418)
2018(6540)
2017(13479)
2016(7651)
2015(8925)
2014(9164)
2013(8859)
2012(7831)
2011(6711)
2010(6849)
2009(6603)
2008(7025)
2007(6505)
2006(6242)
2005(6189)
作者
(21201)
(17507)
(17473)
(16869)
(11285)
(8213)
(7974)
(6629)
(6611)
(6344)
(5987)
(5855)
(5656)
(5578)
(5552)
(5356)
(5264)
(5157)
(5101)
(5086)
(4433)
(4390)
(4208)
(4038)
(4005)
(3987)
(3936)
(3779)
(3588)
(3422)
学科
(31896)
(31709)
经济(31649)
管理(28651)
(28310)
企业(28310)
(15503)
(12305)
财务(12279)
财务管理(12258)
企业财务(11825)
方法(10959)
中国(10794)
(10453)
(9748)
业经(9380)
数学(9011)
数学方法(8880)
(7627)
农业(6986)
地方(6386)
(6182)
银行(6177)
体制(6088)
(5711)
(5433)
(5321)
公司(5235)
(5124)
金融(5124)
机构
学院(107577)
大学(106467)
(44603)
经济(43600)
管理(40867)
研究(35228)
理学(33929)
理学院(33625)
管理学(33059)
管理学院(32874)
中国(30553)
(25560)
(22732)
科学(19146)
财经(19059)
(18063)
(18063)
(17125)
中心(16661)
研究所(15386)
(15249)
北京(14995)
(14613)
财经大学(13945)
(13516)
师范(13411)
经济学(13067)
业大(12586)
(12527)
商学(12125)
基金
项目(60899)
科学(48174)
研究(46927)
基金(43997)
(36950)
国家(36598)
科学基金(32030)
社会(30123)
社会科(28459)
社会科学(28452)
(23707)
基金项目(23062)
教育(21587)
编号(19807)
自然(19696)
(19391)
自然科(19239)
自然科学(19236)
自然科学基金(18912)
资助(18004)
成果(17644)
重点(13772)
课题(13673)
(13666)
(13194)
(12961)
项目编号(12374)
(12131)
教育部(12058)
国家社会(12043)
期刊
(57279)
经济(57279)
研究(36531)
(23757)
中国(22701)
管理(17832)
(15676)
金融(15676)
(15631)
学报(13583)
科学(12900)
教育(11751)
大学(10957)
学学(10171)
财经(10137)
农业(10005)
业经(9695)
经济研究(8899)
技术(8578)
(8565)
问题(7966)
会计(7704)
财会(7551)
(6187)
国际(5859)
现代(5533)
(5396)
经济管理(5373)
理论(5326)
通讯(5068)
共检索到178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玮  郑颖  
以1996年至2007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210个民营化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本文分析民营化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无论是原创型民营公司还是民营化公司的绩效都更好,说明民营化带来企业业绩的提高。民营化效应受企业最终控制人特征的影响:当收购者是相关专业人士时,民营化带来业绩的提高;而收购者具有政治关联性或为本公司管理层时,民营化前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差异。本文进一步对董事会构成进行研究,发现民营化后,上市公司董事会更加独立,专业性越高,同时有政治关联的董事减少,但这一结果仅适用于收购者具有专业背景的情况。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民营化过程,以及公司治理对民营化效应的影响提...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戴璐  
通过研究国有上市公司两类民营化改制路径的治理效应与产业重组效应,发现大股东控制权超过现金流权导致的潜在代理冲突并没有随着民营化而得到缓解,甚至在部分民营化公司中更为严重;民营化后的产业重组效应也没有表现出大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相一致的激励;在经济后果上部分民营化公司业绩的改善差于完全民营化公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庆生  
大股东民营化是否改善公司绩效,是一个深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文献回顾和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民营化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单变量检验表明民营化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显著提高,而控制权在国有股东之间转让的对比样本几乎无显著变化;但多变量回归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提高与民营化本身无显著关系,而是控制权转让后重大资产重组导致"盈余逆转"的结果。控制权转让后两年期的股票回报来看,民营化公司也未显著好于对比样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穆薇  佟岩  刘雪辉  赵凌婧  
以2001—2010年深沪两市A股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制权转移事件中目标公司国有股东将股权转让给民营股东会对其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财务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控制权性质是否变化,并购都能够给目标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短期市场反应,民营化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强。但是控制权转移完成之后,民营化并未比其他控制权转移的公司给目标公司带来更好的长期财务业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广子  刘力  
利用中国市场上剔除资产重组效应后的上市公司民营化样本,本文考察了所有权性质变更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民营化后上市公司的绩效得到改善;与未发生控制权转让的配对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以及国有企业间控制权转让样本相比,民营化能更有效地改善上市公司绩效;民营化前后上市公司在经理人激励方面没有显著差别,民营化样本与未发生控制权转让的配对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以及国有企业间控制权转让样本在经理人激励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别。本文的证据支持了由Shleifer与Vishny所提出的政治观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舒畅  黄宁霞  
近几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并购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因重大资产收购事项带来的"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现象亦频繁出现,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商誉总值不断攀升。日趋堆积的大额商誉给市场埋下了巨大隐患,甚至沦为部分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本文认为,应加强并购监管、强化并购及商誉相关信息披露,同时改进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以此防范商誉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崔龙  
以2003~2008年间进行民营化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国有企业民营化前后的经营绩效和负担两类指标对比分析,来判断当前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动机,并对可能影响民营化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支持改革提高经营绩效的动机。同时,没有显著的证据表明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余玮  郑颖  
采用1996年—2007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178个民营化企业为样本,研究分析民营化对上市公司绩效和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后,发现民营化带来企业业绩的提高。企业最终控制人的特征影响民营化效应:当收购者具有专业背景时,民营化带来业绩的提高;而收购者具有政府背景或为本公司管理层时,民营化前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差异。当收购者具有专业背景或管理层收购时,民营化上市公司更可能新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收购者是有政府背景的个人时,民营化不会带来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聘请新的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民营化之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海燕  张志宏  
本文采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7家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4年间的股权融资效率分析,研究发现:股权融资效率整体较低,但这10年间股权融资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表明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得到了改善,主要是源于股权融资规模效率的上升;直接民营化公司的股权融资效率高于间接民营化公司的股权融资效率,政治关联对直接民营化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影响高于间接民营化的企业,其中,直接民营化公司的企业家具有政治背景的工作经历对股权融资效率的影响更大。最后,从政府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提升股权融资效率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俊  王婉婉  
对国企民营化改革效果的期望中,理性的受让方势必要求企业的高管薪酬契约更加有效,进而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国企民营化对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影响。国企民营化显著提高了高管的薪酬,但降低了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民营化程度分组,在高管变更与民营化后不存在国有股权的样本中,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下降;依据国企民营化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在国企民营化后的股权制衡低与不存在机构投资者样本中,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下降。研究表明,提升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并非民营化简单地一改就灵,不同的公司治理、企业规模、民营化的程度等,都对其有影响。所以,国企民化改革需要把握好节奏和程度,要重视适度保留和发挥国有股权成分的治理作用。另外,研究结论的拓展反思,对国有企业现行的高管薪酬制度的管理与改革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新  廖冠民  毛世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丽琦  
国企改革已走过20多个年头,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国有企业民营化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然而,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国有企业民营化能否提高企业的业绩还有待于经验证据的支持。经验证据表明:民营化后的业绩呈下降趋势。其中会计业绩的变化并不与股权集中度成正比,而是与控制权、所有权的分离值成反比。进一步分析显示:民营化后存在着控股股东通过控制权与所有权的背离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侵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克勤  
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形成的政治关联与一般高管层的政治关联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会促进公司自律进而提升独立审计需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与审计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此类政治关联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大型审计师,在选择大型审计师后支付了相对较高的审计定价,上述现象均随着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级别提高而加强;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的公司在聘请大型审计师后,其财务报告操控性应计明显下降。上述发现说明,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信号传递的审计需求,同时大型审计师在此类公司也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涂国前  刘峰  
本文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民营化,并形成民营股东控股,但股权制衡结构不同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是否具有不同的制衡效果。本文发现,与一股独大公司相比,国有股东制衡公司更可能被民营控股股东掏空,民营股东制衡公司更不可能被民营控股股东掏空,说明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具有不同的制衡效果。本文还发现,有政治关系的民营控股股东更可能掏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