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2)
- 2023(10604)
- 2022(9150)
- 2021(8280)
- 2020(6740)
- 2019(15446)
- 2018(15093)
- 2017(29743)
- 2016(16069)
- 2015(18334)
- 2014(18629)
- 2013(18846)
- 2012(18345)
- 2011(16931)
- 2010(17211)
- 2009(16328)
- 2008(16552)
- 2007(15439)
- 2006(14019)
- 2005(13310)
- 学科
- 济(83474)
- 经济(83381)
- 业(53036)
- 管理(52127)
- 企(44406)
- 企业(44406)
- 方法(34854)
- 数学(30178)
- 数学方法(29935)
- 中国(24084)
- 财(23018)
- 地方(20633)
- 农(20394)
- 业经(17945)
- 制(16981)
- 务(15882)
- 财务(15849)
- 财务管理(15811)
- 融(15396)
- 金融(15396)
- 企业财务(15253)
- 银(14907)
- 银行(14893)
- 行(14276)
- 贸(14207)
- 贸易(14190)
- 学(14129)
- 农业(13698)
- 易(13603)
- 理论(11929)
- 机构
- 大学(248369)
- 学院(246350)
- 济(107452)
- 经济(105254)
- 管理(93854)
- 研究(84571)
- 理学(78891)
- 理学院(78020)
- 管理学(76859)
- 管理学院(76390)
- 中国(69627)
- 财(54554)
- 京(53699)
- 科学(46976)
- 所(43184)
- 财经(42166)
- 江(39336)
- 中心(38909)
- 经(38209)
- 研究所(37682)
- 农(36739)
- 北京(35131)
- 经济学(33567)
- 范(32836)
- 师范(32520)
- 州(31680)
- 财经大学(31288)
- 业大(30769)
- 经济学院(30117)
- 院(29730)
- 基金
- 项目(144971)
- 科学(115051)
- 研究(108421)
- 基金(106207)
- 家(90195)
- 国家(89366)
- 科学基金(77762)
- 社会(70536)
- 社会科(66981)
- 社会科学(66964)
- 基金项目(55345)
- 省(55167)
- 教育(50485)
- 自然(48582)
- 自然科(47472)
- 自然科学(47466)
- 自然科学基金(46660)
- 划(46341)
- 资助(45544)
- 编号(43528)
- 成果(37283)
- 发(35101)
- 部(33614)
- 重点(32072)
- 课题(30477)
- 教育部(29709)
- 创(29565)
- 国家社会(28914)
- 发展(28912)
- 人文(28706)
- 期刊
- 济(131192)
- 经济(131192)
- 研究(83538)
- 中国(55051)
- 财(44253)
- 管理(39440)
- 农(34191)
- 学报(34180)
- 融(32950)
- 金融(32950)
- 科学(32205)
- 教育(28498)
- 大学(27112)
- 学学(25121)
- 财经(22909)
- 农业(22648)
- 技术(21274)
- 业经(20826)
- 经济研究(20520)
- 经(19610)
- 问题(16949)
- 贸(15072)
- 国际(13403)
- 技术经济(13096)
- 理论(12477)
- 世界(12343)
- 商业(12274)
- 图书(12253)
- 业(12074)
- 统计(11929)
共检索到404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张波
证券市场上的虚假陈述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假陈述被披露后,公司市值较欺诈行为发生期间有所降低,两者的差额即为损失。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且股票破灭时,使用公司市值差额法计算损失,在形式上不会发生问题,当公司股票仍保留一定的价值时,使用该方法计量损失则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并非是理论上的有效市场,而且欺诈性信息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七部分对损失认定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忽视其他因素对股票价格影响
关键词:
公司市值差额法 虚假陈述 损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定华 张严方
从“暂不受理”到“有条件受理”证券市场中的虚假陈述损害赔偿案是我国司法全面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一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则是处理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依据。《规定》的作用显而易见 ,但在程序和实体的规定上仍需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参照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 ,以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
虚假陈述 民事赔偿 制度缺失 制度完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篱
在对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民事纠纷的规定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检讨和评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行政前置程序正功能和负功能的剖析 ,对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利与弊的比较 ,我们可以观察司法权在我们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司法权拥有者的自我定位和操作理念 ,提出对最高法院的关于民事赔偿数额的确定的批评和重新设计的主张。
关键词:
司法权 行政前置程序 司法解释 民事赔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有星 汤方实
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审计机构的责任认定,已经从最初的绝对连带责任向比例连带责任转变,从严厉处罚向过责相当转变。这些变化趋势,一方面源于合乎比例原则的要求,使处罚手段与投资者保护的目的相当,体现实质正义;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现实效应而进行的价值平衡,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乐视网案是我国证券虚假陈述集体诉讼的重大案件,判决呈现出审计机构责任判断和说理精细化的趋势,有助于审计机构过罚一致,防止“寒蝉效应”。但该案判决在审计机构责任的因果关系阐述、过错判断和定责方面仍存在完善空间,有必要根据不同虚假陈述行为分别认定实施日和揭露日、明确“重大过失”和勤勉尽责认定标准、细化比例连带责任,使责任承担更精细、责任比例更符合实践。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闯 周伦军
为正确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5月正式起草制定新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侵权赔偿责任案件的司法解释。该解释的起草和论证工作历时将近五年,八易其稿,不仅梳理了最高法院以往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而且总结了各级法院丰富的审判实践,更吸纳了最新的民商法理论研究成果。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2007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了法释[2007]12号《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并于2007年6月15日施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运宏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全面、系统的规则体系,正处于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中。除了相关规则的修订与完善外,司法机关对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审判案例,先是检验了独立董事规则制度的适用性,然后是梳理与总结审判案例的确定规则和标准,最后是在将之上升为一般性适用规则的过程中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这种“规则制定—相关规则适用的判例总结—将从相关判例明确而来的规则上升为相关规则”的路径,对现今独立董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照此路径完善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起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则体系,就是要在总结相关实践与案例的基础上,区分民事赔偿责任与行政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打破签字保真就担责的僵化归责原则,根据实际行为主体确立其民事赔偿责任,结合独立董事过错程度设计其民事赔偿责任内容,建立“过责相当”的独立董事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规则。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龙著华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最重要的收付方式,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线”。欺诈是对这条生命线的致命打击,它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声誉。作为法律救济方式之一,信用证欺诈的民事救济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快信用证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的建设,乃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莹芬 张文珂
基于单因素的CAPM模型和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的变异性与市场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关系的β系数,本文研究了由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中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确证基础及其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大小的度量方法。本文认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不仅在于危机爆发时给证券投资带来风险冲击,而且在日常证券交易中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损失。本文对1年期间内中国上市公司β系数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对于投资者损失的影响。因此,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应当全方位的考虑系统性风险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经过分析,本文采用了相关系数作为单支股票在某一期间全部交易所承担的系统性风险损失比,并尝试构建了两种方法用于测算考虑扣除系...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吴徐群
一、《规定》的条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作出了法律区分,完善了审计业务及其后果的法律责任界定,使我国证券侵权法律制度同国际保持一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武长海 韦洁
过错董事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承担民事责任是其就自身行为担责的表现,也是激励其积极履职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证券法》第85条是董事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担责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是该条款秉持“受害人中心主义”的立场,不区分董事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的过错形态,一味地强调过错董事承担连带责任,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强者多赔”的逻辑,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理念的追求。为实现过罚相当,应当以董事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的过错形态为核心标准,建立差异化的、多层次的责任构造:对故意的董事,设定连带责任规则;对过失的董事,设定比例责任规则;并且以收益为基准,设定一般过失董事的最高责任限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郜秀菊 王晓东 王帅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类犯罪的高发类型之一,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既涉及复杂的会计专业信息,也涉及丰富的法律知识。法务会计作为一种会计和法律交叉学科的应对型会计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详细分析法务会计的具体应用过程、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理论发展、社会认知度和专业人才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损失计量 法务会计 虚假陈述 财务舞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烨
本文就上市公司因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侵权民事赔偿若干法律问题,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虚假会计信息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及其赔偿的认定、民事赔偿义务主体的认定、以及有关民事责任的分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
虚假会计信息 民事责任 若干问题 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华
不同的民事责任性质有不同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举证责任和免责事由,因此确定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关法律仅确认了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并未对责任性质予以规定。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应包括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和担保责任。
关键词:
虚假信息 民事责任 归责原则 举证责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方姝茜
虚假陈述案件中,司法裁判开始要求证券服务机构根据注意义务、注意能力和过错程度的差异承担比例责任,但在注意义务边界厘定、因果关系证成、履职尽责抗辩等方面仍待细化。未来,除继续引导证券服务机构发挥“看门人”作用外,也要适度平衡投资者保护与证券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将过错推定责任演变为保证责任。具体可通过明确一般注意义务边界不存在类型化区分、释明特别注意义务的排除过错情形、厘清比例连带责任内部追偿法理、构建吹哨抗辩权制度等予以修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