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9)
- 2023(9255)
- 2022(8043)
- 2021(7583)
- 2020(6386)
- 2019(14450)
- 2018(14219)
- 2017(28060)
- 2016(15384)
- 2015(17203)
- 2014(17087)
- 2013(16543)
- 2012(15539)
- 2011(13975)
- 2010(14565)
- 2009(13709)
- 2008(14074)
- 2007(12872)
- 2006(11788)
- 2005(10921)
- 学科
- 管理(59216)
- 济(55403)
- 经济(55285)
- 业(54578)
- 企(48495)
- 企业(48495)
- 财(26131)
- 方法(22394)
- 制(21575)
- 数学(18885)
- 数学方法(18613)
- 务(17964)
- 财务(17933)
- 财务管理(17890)
- 企业财务(17186)
- 农(16340)
- 中国(14681)
- 体(14637)
- 业经(14301)
- 银(14024)
- 银行(14007)
- 行(13323)
- 体制(12727)
- 策(12381)
- 融(12332)
- 金融(12329)
- 学(10622)
- 贸(10460)
- 贸易(10451)
- 农业(10242)
- 机构
- 大学(220825)
- 学院(220065)
- 济(92085)
- 经济(90061)
- 管理(87278)
- 理学(74189)
- 理学院(73456)
- 研究(73228)
- 管理学(72397)
- 管理学院(71984)
- 中国(60233)
- 财(52275)
- 京(45866)
- 科学(40783)
- 财经(39300)
- 所(36602)
- 经(35617)
- 江(35436)
- 中心(33940)
- 农(32699)
- 研究所(32279)
- 财经大学(29203)
- 北京(28902)
- 业大(28261)
- 经济学(27708)
- 州(27229)
- 范(26851)
- 院(26648)
- 师范(26590)
- 农业(25284)
- 基金
- 项目(137916)
- 科学(110939)
- 研究(103162)
- 基金(103129)
- 家(88578)
- 国家(87844)
- 科学基金(76666)
- 社会(67024)
- 社会科(63547)
- 社会科学(63534)
- 基金项目(54016)
- 省(51817)
- 自然(49594)
- 自然科(48487)
- 自然科学(48472)
- 教育(48025)
- 自然科学基金(47676)
- 划(44345)
- 资助(42390)
- 编号(41684)
- 成果(36410)
- 部(32515)
- 制(31894)
- 重点(30901)
- 课题(28892)
- 创(28839)
- 教育部(28508)
- 性(28158)
- 发(27965)
- 人文(27527)
共检索到346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谌瑜 李寿喜
文章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类型及其控制方式,接着探讨了控制人对公司业绩及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监管对策,以期对促进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最终控制人 行为规范 监管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坤伦
处在全流通时期及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新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为了保壳以及在二级市场获利的需要,其利润调控的操作手法除传统的虚增收入、少计费用外,将发展到签署购销合同、货物出入、成本核算等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道工序和各个环节,开始以所谓更为“科学和合法”的方式进行造假,其调控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反监管性和高科技含量正走向成熟化、多元化、系统化。面对新的形势,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上市公司利润调控行为监管:一是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整合行政监管资源,实现综合监管;三是改进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高管人员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利润调控 全流通 新准则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周勤业
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历史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监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 李卓
本文以2002年—2004年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最终控制人的侵害动机成反比,现金股利的支付率随着最终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形变动;两权分离程度越小,派发现金股利的水平就越大,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较高的现金流量权,现金流量权比例越大,派发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水平也越大;最终控制人性质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时,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水平更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骏
因政府监管而产生的遵循成本是评价监管效果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体系的实施为研究背景,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上市公司在内控监管实施前后企业销售与管理费用的异常变化,以此衡量因内控监管而增加的企业遵循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内控强制监管确实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遵循成本,但该成本仅体现在规则执行的首年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为应对外部监管而投入遵循成本的内在动因,可能仅为满足"形式合规"的要求,而非实质改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政府监管 遵循成本 外部监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霖
以行政规章和证监会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披露制度已在国内证券市场初步建立,但囿于实际控制人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披露主体相关权限及配套措施的匮乏,特别是责任追究机制的不健全,目前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在借鉴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权益披露规定经验的同时,根据大陆市场法制和监管环境的现实,就现有监管框架下可行的完善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监管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 信息披露 公司监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智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大股东 “掏空”行为 监管对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吕富强
从信息披露角度看,证券监管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将信息的价格降为零,使得所有市场参与者均可免费及时获得充分的信息。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行为侵犯了投资者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有必要对其加强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玉苗 吕凡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现象,本文从利益输送、股权激励和并购的角度,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动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府监管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俭亮
关联交易具有两面性,有其合法性,但更多的是有害的一面。它为规避税负、转移利润或支付、取得公司控制权、形成市场垄断、分散或承担投资风险等,提供了在市场外衣掩护下的合法途径,必须予以严格规范和监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俭亮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相互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由于其普遍存在并具有与一般商业交易不同的特殊性,因而成为证券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现象极为普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统计结果,2002年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金额达2 544.92亿元,在510家上市公司中,有412家公司发生关联交易,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0.78%,关联交易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4.36%(费加航,2003)。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振 李晓庆
本文以2011-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外部监管处罚是否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披露内控缺陷的态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积极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倾向于不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证监会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能对受处罚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视内控缺陷及其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治理 外部监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华军
本文以2007—200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的体制性成因,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违规之间的相关性,正面考证了我国有限的执法资源约束条件下证券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与已有的文献结论不同,本文的研究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法律在执法资源紧张的境况下执行效力尚佳。具体体现为内部控制缺陷越多的上市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受到违规惩戒时存在着监管部门处罚不一的事实。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部门优化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惩戒实效以及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和改进路径。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内部控制 公司违规 监管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文伟 冉茂盛 周姝
以最终控制权大于10%的2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权均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最终控制人倾向于过度投资以实现隧道效应,因此,降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最终控制人 过度投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舒细麟 李波
在全球化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和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制度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呈加速发展和日益市场化态势。在"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中,我国吸收合并在市场层面和制度层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规范和保障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适度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合法权益,借鉴海外市场吸收合并法律规定,文章从立法原则、程序制度、股东和债权人保护、董事和控股股东义务以及市场监管层面提出若干法律建议。
关键词:
公司并购 吸收合并 并购监管 并购法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