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2)
- 2023(7858)
- 2022(6585)
- 2021(5916)
- 2020(4946)
- 2019(10992)
- 2018(10341)
- 2017(20400)
- 2016(10903)
- 2015(11857)
- 2014(11310)
- 2013(11264)
- 2012(10002)
- 2011(8915)
- 2010(8754)
- 2009(7906)
- 2008(7975)
- 2007(6903)
- 2006(5898)
- 2005(5103)
- 学科
- 济(45552)
- 经济(45497)
- 业(43387)
- 管理(41339)
- 企(37910)
- 企业(37910)
- 方法(24617)
- 数学(22302)
- 数学方法(22222)
- 财(20021)
- 务(15068)
- 财务(15056)
- 财务管理(15041)
- 企业财务(14545)
- 农(11045)
- 中国(10202)
- 业经(10189)
- 制(9652)
- 贸(9181)
- 贸易(9179)
- 易(8957)
- 技术(8849)
- 农业(7949)
- 划(7680)
- 学(7406)
- 银(7122)
- 银行(7089)
- 体(7060)
- 融(7013)
- 金融(7013)
- 机构
- 大学(159490)
- 学院(157859)
- 济(69989)
- 经济(69026)
- 管理(66112)
- 理学(59332)
- 理学院(58770)
- 管理学(58071)
- 管理学院(57791)
- 研究(48167)
- 中国(37003)
- 财(33531)
- 京(30799)
- 农(29777)
- 科学(29328)
- 财经(27762)
- 业大(26399)
- 经(25602)
- 所(23963)
- 农业(23863)
- 经济学(22446)
- 中心(22118)
- 研究所(22051)
- 财经大学(21230)
- 江(20882)
- 经济学院(20765)
- 商学(20350)
- 商学院(20190)
- 经济管理(18498)
- 北京(18302)
- 基金
- 项目(113997)
- 科学(91469)
- 基金(88203)
- 家(78788)
- 国家(78173)
- 研究(75408)
- 科学基金(68206)
- 社会(53220)
- 社会科(50800)
- 社会科学(50787)
- 基金项目(47892)
- 自然(46286)
- 自然科(45346)
- 自然科学(45332)
- 自然科学基金(44615)
- 省(42893)
- 划(36571)
- 资助(35104)
- 教育(34324)
- 编号(26287)
- 部(26127)
- 重点(25306)
- 创(24794)
- 国家社会(23216)
- 创新(23185)
- 科研(22858)
- 教育部(22804)
- 发(22609)
- 人文(22292)
- 业(22050)
共检索到210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德茗 董耀平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投入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选取2008~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15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VAIC模型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智力资本投入对公司绩效的滞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智力资本投入及其三要素对当期绩效具有显著影响,整体智力资本投入对绩效显著性正向影响的持续性为两年,而智力资本三要素中,只有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绩效影响具有一年的延续性,且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增值效率具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智力资本 滞后效应 VAIC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心刚 汪克夷 孙海洋
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91家上市公司持续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滞后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且滞后两年的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窦鑫丰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955家上市公司2009—2013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不明显,而且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滞后期的财务效应存在着一个由衰弱到增强再到衰弱的过程。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企业内生机制和外部市场环境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滞后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江南春 戴桂荣
本文以中国信息服务技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企业2010~2013年的研发强度、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资产自然对数为统计变量,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内部财务绩效指标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和研发强度对后期销售毛利率的滞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期销售毛利率和资产自然对数对研发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对研发强度有负向影响,研发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存在长达3年的滞后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傅传锐
以2006年A股市场发生并购的184家主并公司为样本,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主并公司智力资本对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括智力资本等资本要素在内的主并公司并购前特征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期限性。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人力资本对并购绩效存在总体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绩效的提高而增强。物质资本对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但其却随着绩效的提高而减弱。
关键词:
主并企业 智力资本 并购绩效分 位数回归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梅 李强
本文采用部属高校2002-2010年基本统计数据,基于教育产出的滞后效应和高校类型多样化因素对部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1)除少数高校在个别年份出现综合产出指数的异常波动以外,其余绝大多数高校都呈现出逐年稳步递增的趋势,这表明各高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等水平的提高;(2)尽管分别有17%和23%的高校出现绩效指数持续上升和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但仍有38%和22%的高校分别出现绩效指数起伏不定和下滑的现象,这表明高校需要深入挖掘潜力,采取措施来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效果,政府部门也可以考虑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华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汇和劳动力市场改革一直遵循着渐进原则,再加上市场化程度不足,汇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效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对比分析这一时滞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就业影响具有较长的滞后性,且其累积效应具有较大的破坏性。由于短期内我国就业对外资和外贸的高度依赖难以改变,应加强汇率预期管理,对外汇市场进行前瞻性干预,从而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就业 滞后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信伟 姚佐文
利用1991—2008年的数据,从产业结构的视角,运用ADL模型和二元滞后回归模型的思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FDI与各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及LR统计量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三次产业的FDI及产业经济增长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的FDI与各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当年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最后,就提高FDI在三次产业的利用效率提出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姚佐文 陈信伟
本文基于我国1987~2010年的数据,运用ADL滞后回归模型的思想和滞后效应的概念,以AIC、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FDI、R&D技术创新变量的滞后期做出估计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上影响并不显著,对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着负向外溢效应,FDI并不能实质性提升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分组研究表明,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由1987~1998年期间的不显著影响逐渐演变为1999~2010年期间的显著性影响,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强化了FDI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但同时FDI对R&D研发创新能力产生了"挤...
关键词:
FDI R&D 技术创新能力 滞后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景颂 鲁盛潭 李福珍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可以通过不同的重组方式对其重组后经营业绩水平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债务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活动能够在短期和长期内提高公司绩效;同时不同债务重组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混合重组方式是最佳的提升公司重组绩效的方式。
关键词:
债务重组 公司绩效 因子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景颂 鲁盛潭 李福珍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可以通过不同的重组方式对其重组后经营业绩水平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债务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活动能够在短期和长期内提高公司绩效;同时不同债务重组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混合重组方式是最佳的提升公司重组绩效的方式。
关键词:
债务重组 公司绩效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明
本文突破了宏观经济理论中默认潜在增长率为既定常数的传统观念,分析了潜在产出增长率存在滞后效应时的需求模式设计。理论部分以纳入滞后效应的IS-MP-AS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求解保守型、进取型政策模式和忽略滞后效应三种情形下状态空间模型的初值问题,推导了滞后效应条件下经济系统的渐进均衡。应用部分首先利用代表性经济体的实际数据估计模型参数和初始值,尤其是通过求解名义利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相关系数最大化的方法来获得最适合的滞后因子取值,在此基础上对需求管理模式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论表明,滞后效应会使短期冲击的作用延伸到长期,受冲击后各国的反周期政策应综合考虑滞后效应的"牵引"作用,以应对衰退和延...
关键词:
滞后效应 需求管理模式 数值模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雷辉 王亚男
本文从滞后效应角度分析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CFA-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竞争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两种竞争战略在不同产业中的实施风险,从而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从竞争战略角度分析,竞争战略会引发企业绩效的滞后性和持续性;从产业角度分析,第一产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可以获得较短的绩效滞后期和较长的绩效持续期;第二产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可以获得较短的绩效滞后期,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获得较长的绩效持续期;第三产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可以获得较短的绩效滞后期和较长的绩效持续期。
[期刊] 预测
[作者]
邱冬阳 熊维勤 皮星
本文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针对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参与IPO交易的特征之一是参考上期IPO抑价程度,其呈现出序列相关性,因而采用GARCH模型来描述IPO抑价的滞后效应。研究的结论是,IPO抑价存在滞后效应,拟合效果最优的GARCH(1,2)模型表明,第t期IPO抑价水平的波动性与第t-1期IPO抑价水平的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第t-2期则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并且IPO抑价率波动之间也高相关。
关键词:
IPO抑价 滞后效应 GARCH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荣
线性协整方法对非平稳经济和金融变量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已经比较成熟,但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序列以及金融变量序列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非线性。文章以NLLS估计为基础提出反映滞后效应的非线性协整回归模型的非线性协整检验方法,统计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小的水平扭曲和较高的势。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出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之间不存在线性协整而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滞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