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8)
2023(12326)
2022(10619)
2021(10158)
2020(9032)
2019(21087)
2018(20884)
2017(40366)
2016(22041)
2015(25113)
2014(25267)
2013(24870)
2012(22948)
2011(20325)
2010(20359)
2009(18928)
2008(19580)
2007(17535)
2006(14916)
2005(13188)
作者
(62220)
(52222)
(52098)
(49764)
(33440)
(25313)
(24002)
(20332)
(19793)
(18771)
(17892)
(17509)
(16407)
(16306)
(16278)
(16190)
(16049)
(15534)
(15205)
(14922)
(12987)
(12805)
(12710)
(11941)
(11864)
(11725)
(11696)
(11648)
(10483)
(10376)
学科
(88055)
经济(87947)
管理(71744)
(71465)
(62939)
企业(62939)
方法(46692)
数学(41267)
数学方法(40712)
(33031)
(25070)
财务(25018)
财务管理(24962)
企业财务(23693)
(21619)
中国(20010)
(18074)
(18073)
业经(17588)
(15710)
贸易(15700)
(15293)
地方(14211)
农业(14035)
理论(13751)
(13289)
(13266)
银行(13253)
技术(12651)
(12617)
机构
大学(312557)
学院(311331)
(124572)
管理(124116)
经济(121948)
理学(107296)
理学院(106222)
管理学(104272)
管理学院(103707)
研究(95526)
中国(75836)
(64964)
(64244)
科学(58502)
财经(50476)
(49659)
(48234)
中心(46791)
(46516)
业大(45757)
(45714)
研究所(42951)
北京(40418)
农业(39223)
财经大学(37565)
(37483)
经济学(37414)
师范(37032)
(36793)
(34197)
基金
项目(204830)
科学(161130)
基金(150421)
研究(146348)
(131421)
国家(130033)
科学基金(112477)
社会(92292)
社会科(87467)
社会科学(87438)
基金项目(80224)
(79400)
自然(75394)
自然科(73696)
自然科学(73676)
自然科学基金(72379)
教育(68872)
(67032)
资助(63047)
编号(59247)
成果(48187)
(46334)
重点(45780)
(42287)
(41398)
科研(40546)
教育部(40024)
课题(39524)
创新(39493)
大学(39300)
期刊
(132271)
经济(132271)
研究(85475)
(59134)
中国(57576)
学报(49512)
管理(45810)
科学(43807)
(43475)
大学(37974)
学学(35988)
农业(29311)
(27848)
金融(27848)
教育(27758)
技术(27591)
财经(25632)
(21746)
会计(21241)
经济研究(20545)
财会(20411)
业经(20398)
问题(17408)
(16777)
(16723)
统计(15716)
技术经济(15541)
理论(14835)
(14167)
(14107)
共检索到45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纪刚  张秋生  
本文以五宗上市公司控股合并案例为对象,总结了业绩承诺补偿的会计处理分歧,并从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从会计准则角度发现,相关准则及规定不明确,造成或有对价的要素分类和权益性交易界定困难;特殊事项的会计规定缺失,使得控股股东业绩补偿会计处理不符合经济实质。从会计理论角度发现,在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确认逻辑下,现金补偿应计入当期损益,股份回购补偿应计入资本公积。本文的研究对于帮助会计人员理解业绩承诺补偿的经济实质,选择会计处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监管部门制定会计规范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春苗  
控股合并中业绩承诺补偿的广泛运用,使或有对价会计确认与计量被理论和实务界高度重视。而会计准则顶层设计者制定理念以及对所处资本市场环境认识的些微偏差,在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本能和不完美人性动机的交互催化作用下,都可能导致业绩补偿会计处理实际结果与原则初衷的大相径庭甚或背道而驰,需要不断加以纠偏修正以确保其在增强并购交易的透明度和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正确轨道上畅行无碍。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国内外业绩承诺补偿会计处理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内或有对价会计处理准则的制定原理和可能存在的谬误偏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鞠铭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兜底式增持承诺旨在解决股价波动性可能造成的员工持股损失,通过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对于员工持股的兜底承诺,为员工持股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收益,激发员工持股热情。兜底式增持涉及到控股股东、上市公司两方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问题以及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和持股员工三方的税务处理问题,现有会计准则及税收政策均未对此予以明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慧婷  刘莹  
本文以承诺期于2016年结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比标的资产业绩实现与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的资产业绩失诺对上市公司承诺期内净利润的影响存在"水分",但承诺期后上市公司净利润通常会降低;而标的资产实现业绩承诺则对上市公司净利润有贡献作用。研究结论为业绩承诺机制的实施效果提供证据,并为监管机构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瑶  杨小娟  
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中业绩补偿承诺的实践,分析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承诺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挖掘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行为背后的动因。研究表明:标的资产在重组前的盈利能力与公司的业绩承诺呈反向关系;关联重组的承诺率高于非关联重组;业绩承诺行为的存在可以提高标的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也能激励管理层提高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施祝君  
上市企业并购重组中签定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的初衷,不外乎维护估值公允、增加交易透明度和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然而出于利益输送、侵占和内幕交易等不良动机的业绩补偿高承诺,往往扭曲并购定价机制的客观公允性,扰乱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和释放,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和披露风险的加大。因此,业绩承诺补偿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厘清会计处理分歧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剖释重点解决或有对价要素分类混乱、权益性交易认定标准不够明晰、控股股东承诺补偿处理不当等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俊清  
定向增发简单灵活、审核程序简单和无严格盈利要求的优势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关注和追捧,逐渐成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定向增发中盈利补偿承诺为着眼点,通过华谊嘉信定向增发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得出研究结论和改进意见,为上市公司有效规避定向增发盈利补偿承诺风险提供帮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全面的证据,也为监管机构建立更为有效的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松  王碧玉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款发现:业绩补偿款业务涉及被投资方收到现金补偿、收购方原股东向收购方支付现金补偿及被收购方原股东向收购方支付股票补偿三种情况。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与上市公司实际案例针对不同情况下的业绩补偿是否应确认损益进行分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松  王碧玉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款发现:业绩补偿款业务涉及被投资方收到现金补偿、收购方原股东向收购方支付现金补偿及被收购方原股东向收购方支付股票补偿三种情况。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与上市公司实际案例针对不同情况下的业绩补偿是否应确认损益进行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芳芳  
证监会制定业绩补偿承诺制度的初衷是抑制收益法导致的资产泡沫,同时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但未对业绩承诺的补偿方式作出健全的限定。由此,在业绩承诺未达成时反而成为大股东转嫁补偿责任和价值掠夺的诱因,导致业绩补偿承诺的作用适得其反。因此,本文选取天龙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其在业绩补偿承诺下,利用超能力派现发布"利好信息"和高送转减持套现的动因及市场反应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飞  
业绩承诺补偿对平衡资产重组交易双方权益起到重要作用。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为了更好发挥业绩承诺补偿的制度效应,亟须系统纠正其运行失范。从理论角度来看,业绩承诺补偿基于资产重组关系而存在,其虽然也是一种对赌机制,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在交易目的与制度设计上相较于对赌协议有重大差异,在性质认定上应归属非典型担保。在司法实践层面,适用于股权投资对赌协议的《九民纪要》,没有充分考量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特殊性。在制度运行实践层面,业绩承诺补偿制度与经营管理权的矛盾难以调和,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加速器。面对上述制度困境,建议从基础规则体系的完善、裁判规则的补正以及制度异化的监管矫治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余芳沁  薛祖云  
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一般要求交易对方对标的资产未来业绩的实现情况作出承诺,并就业绩差异做出补偿安排。目前主要有现金补偿和股份回购补偿两种方式。本文举例说明上市公司应综合考虑并购重组交易的状况、交易双方的关系等因素,合理认定补偿的性质,再对收到的补偿进行合理的会计确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清  刘慧芳  
业绩补偿承诺的初衷是作为估值调整机制维护并购交易的公平,提高并购效率,但许多被并购企业为了获得高额交易对价而做出虚高业绩承诺,引发了高溢价并购风险。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HH公司并购MJ公司的案例发现虚高的业绩承诺引起了高溢价并购,业绩承诺难达标、子公司失控、巨额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难履行等高溢价并购风险并没有因为业绩补偿承诺的存在而得到规避。最后提出以下建议:并购各方应谨慎对待业绩承诺,合理确定交易对价;并购后并购企业要积极进行整合,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应完善业绩补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