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6)
2023(10119)
2022(8700)
2021(7932)
2020(6976)
2019(16169)
2018(16044)
2017(31678)
2016(17325)
2015(19793)
2014(19881)
2013(19754)
2012(18280)
2011(16602)
2010(16758)
2009(15899)
2008(16320)
2007(14969)
2006(12964)
2005(11847)
作者
(50182)
(42540)
(42536)
(40527)
(26988)
(20423)
(19385)
(16352)
(15811)
(15109)
(14295)
(14164)
(13536)
(13463)
(13429)
(13189)
(13064)
(12533)
(12454)
(12301)
(10471)
(10469)
(10221)
(9586)
(9584)
(9552)
(9516)
(9407)
(8491)
(8399)
学科
(72685)
经济(72571)
管理(60828)
(58390)
(49931)
企业(49931)
方法(35266)
数学(31244)
数学方法(31005)
(28207)
(20076)
(19412)
(19248)
财务(19216)
财务管理(19177)
企业财务(18367)
中国(17062)
业经(15583)
(13756)
(13334)
(13133)
贸易(13128)
(12780)
农业(12765)
(12451)
银行(12419)
地方(11995)
(11667)
体制(11647)
(11623)
机构
大学(257223)
学院(255136)
(108755)
经济(106553)
管理(99688)
理学(85929)
理学院(85055)
管理学(83819)
管理学院(83336)
研究(81999)
中国(64168)
(55765)
(52669)
科学(47959)
财经(43688)
(41964)
(41681)
(39606)
(38794)
中心(38552)
研究所(37253)
业大(36796)
经济学(34372)
农业(32978)
北京(32911)
财经大学(32537)
经济学院(31259)
(30042)
(30030)
师范(29695)
基金
项目(165573)
科学(130971)
基金(122559)
研究(120191)
(105894)
国家(105058)
科学基金(90686)
社会(78272)
社会科(74361)
社会科学(74338)
基金项目(65375)
(63950)
自然(58388)
自然科(57019)
自然科学(57002)
自然科学基金(56050)
教育(55717)
(53686)
资助(50142)
编号(48143)
成果(39922)
(38362)
重点(37121)
(35376)
(34442)
(33994)
教育部(33355)
国家社会(32658)
课题(32399)
创新(32368)
期刊
(118097)
经济(118097)
研究(74531)
中国(48562)
(48084)
学报(39181)
(37969)
管理(36413)
科学(35599)
大学(30025)
学学(28571)
(25799)
金融(25799)
农业(24694)
财经(22847)
教育(21239)
技术(20675)
(19461)
经济研究(18870)
业经(18541)
问题(16061)
财会(13698)
(13446)
(12995)
理论(12840)
技术经济(12748)
(12562)
会计(12266)
统计(11428)
实践(11421)
共检索到377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平  
本文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对公司管理者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MBO)与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PBO)以后的“隧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收购发生以后都可能产生“隧道效应”,但证据尚不够充分。另外,MBO公司比PBO公司显示出更大的产生隧道效应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初晓明  王洪玲  
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会改变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预期,从而引起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进而使得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行业对2002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目标方公司股东财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控制权转移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于不同行业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只有原材料企业在公告日前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工业企业和消费企业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化成  姚燕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持有的财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抑制或刺激。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财富的流动。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侧重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茂平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及ARMA模型对2003~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徐鹿  
2004年8月19日,持续数月的哈啤争夺战以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安海斯——布希国际公司(以下简称AB)的全面控股,世界第二大啤酒集团南非国际酿酒集团(以下简称SAB)的退出而宣告落幕。至此,哈啤集团退市,成为一家外资背景的私有公司。回顾哈啤被收购的历程,其作为收购相关方"多赢"的经典案例,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  
文章基于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31家公司的数据,同时根据同行业和规模相近的原则选择了其他231家公司作为配对样本,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因素对控制权转移发生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发现,总资产净利率(ROA)、每股现金净流量(NCFPS)、营运资本周转天数(WCD)、研发费支出(RD)、主营业务鲜明率(MBVR)对控制权转移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ROA、NCFPS和MBVR与控制权转移的发生负相关,WCD和RD与控制权转移的发生正相关。这说明随着控制权转移市场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轩宇  鲁靖文  
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有悖于经典融资优序的现象成因,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张璁(2007)认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是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制度和政策上的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学勇  欧朝敏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隧道输送行为一直都是监管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基于终极控制权的分析框架,并借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债权债务,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隧道输送行为和外资持股对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都被政府所终极控制;对于家族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确实可以影响到大股东的隧道输送行为,但对于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此效应并不明显;外资股东的存在能有效地约束家族终极控制者的隧道输送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坤埔  
本文将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情况的研究出发,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形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发达国家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先进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学刚  荆新  
本文基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制度环境,运用全样本研究思路,运用Logit回归技术,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目标公司,并且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定度,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尚达不到中强式有效状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侯海生  
2005-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到2009年限售股几乎全部解禁,非流通股全部流通,中国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将促使形成一个有效的定价标准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一、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分析(一)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控制权市场交易主要以协议收购方式为主。股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荆新  崔学刚  
本文基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制度环境,运用Logit回归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并对1999-2001年A股上市公司的全样本进行回代检验,有64.5%的总正确率;对未来数据(2002和2003年)数据的预测研究表明,预测总正确率为75.7%和64.4%,综合预测准确率为70.1%,综合预测敏感度为57.8%,综合指定度为70.3%,说明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目标公司,并且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定度。还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尚达不到中强式有效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