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5)
2023(10217)
2022(8604)
2021(8049)
2020(6752)
2019(15664)
2018(15260)
2017(29636)
2016(15875)
2015(18215)
2014(17926)
2013(18004)
2012(16809)
2011(15363)
2010(15301)
2009(14750)
2008(14959)
2007(13194)
2006(11638)
2005(10928)
作者
(42939)
(36094)
(35995)
(34384)
(23381)
(17216)
(16372)
(13837)
(13773)
(12907)
(12489)
(12184)
(11659)
(11557)
(11456)
(11234)
(10687)
(10550)
(10449)
(10035)
(9149)
(8657)
(8592)
(8290)
(8204)
(8027)
(7964)
(7648)
(7115)
(6960)
学科
(75629)
经济(75511)
管理(56701)
(52681)
(46200)
企业(46200)
方法(37021)
数学(32779)
数学方法(32618)
(26240)
中国(20739)
(19662)
(17591)
财务(17571)
财务管理(17537)
企业财务(16897)
(16555)
业经(15412)
(15216)
贸易(15206)
(14879)
(14010)
(13232)
银行(13227)
(13075)
金融(13073)
(12566)
体制(12051)
(11581)
环境(10671)
机构
大学(241333)
学院(235369)
(113560)
经济(111789)
管理(93479)
理学(80652)
理学院(79903)
管理学(79144)
管理学院(78687)
研究(78675)
中国(65160)
(57454)
(49775)
财经(45444)
(41623)
科学(39604)
经济学(37912)
(37527)
中心(35316)
财经大学(34279)
经济学院(34148)
研究所(33102)
(32889)
北京(32015)
(29177)
(27930)
商学(27691)
商学院(27463)
业大(27261)
(26918)
基金
项目(148788)
科学(120869)
基金(115146)
研究(111965)
(98008)
国家(97286)
科学基金(85378)
社会(77997)
社会科(74301)
社会科学(74289)
基金项目(59616)
(52219)
教育(51797)
自然(51748)
自然科(50593)
自然科学(50580)
自然科学基金(49813)
资助(47983)
(44930)
编号(42430)
(37061)
成果(36253)
(34507)
国家社会(34298)
教育部(33450)
重点(33148)
人文(31784)
(31073)
中国(30869)
(30220)
期刊
(120922)
经济(120922)
研究(76321)
(47958)
中国(45614)
管理(36725)
科学(30164)
学报(29633)
(27160)
金融(27160)
(26158)
财经(24846)
大学(24603)
学学(23224)
(21260)
经济研究(20541)
教育(19369)
技术(17658)
农业(17212)
问题(16505)
(16137)
业经(15790)
国际(14051)
世界(13710)
会计(11884)
技术经济(11761)
财会(11448)
理论(11079)
统计(10790)
现代(10058)
共检索到358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立韫  张秋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新  刘世春  
本文选择2000~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间转让控制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强调控制权是"实际控制权",转让方式为有偿协议转让。同时使用事件分析法中的三种模型总体检验和分年度检验样本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应,系统分析了证监会在2000~2002年中颁布的26号文、75号文、105号文的监管绩效。研究表明,我国并购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控制权转让能给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三个年度中均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但市场提前反应程度不一。所以,监管层在制定法规政策时既要强调并购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又要强调并购操作程序的规范化,两者不可偏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昌文  庄道军  
本文从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理论分析入手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有效控制权问题。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所有权的集中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公司控制权从最初的现象提出到后来的理论总结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控制度的度量方法有多种,本文使用了较为简单和直接的概率投票模型和Banzhaf指数模型计算控制权。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有效控制权的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获得了上市公司的有效控制权比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亦春  周世成  
控制权私利是近年兴起的公司金融研究新领域。由于控制权私利包含的控制者主观精神价值存在个体偏好差异,因而难以统一和量化。纵观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从间接的角度对控制权私利进行测度,包括大宗股权交易溢价法、投票权溢价法和特别处理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法三种。今后应在进一步完善控制权私利测度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丰富控制权私利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和宏观金融(股票市场)发展的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怡  
本文运用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私利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控股股东持股比率与控制权私利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规模、资产报酬率、董监事持股比率、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和独立董事比重负向影响控制权私利,说明公司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利越能受到限制;产权属性不同的公司表现出差异性的控制权私利,与中央政府控股相比,地方政府控股和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攫取私利的动机更强。为此,上市公司应加强内外部公司治理,降低控制权私利水平以提高公司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磊  徐向艺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施东晖  
本文以控制权交易和小额股权交易的价格差额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价值平均为24%左右,稍高于国际水平。根据中国股市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股权结构,我们认为这种控制权价值主要来自于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以及公司本身具有的“壳”价值。本文还发现,公司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动性对控制权价值具有正向影响,而控制权竞争程度则对控制权价值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文彬  
本文回顾了控制权私利测算方法的相关文献,描述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现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背景建立了一个改进的控制权私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水平进行了度量,进而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论文最后总结了实证结论,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慧琳  唐宗明  
本文实证检验中国沪市A股市场大宗股权转让中,大股东控股和交易后高管层的变动等控制权因素是否对目标企业交易后的绩效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的程度如何。实证研究的结果证明沪市A股市场大宗股权转让的高管层变动和关联交易会导致目标企业绩效变差,影响较为显著;而大股东控股对目标企业绩效有正的效应;实证结果的进一步挖掘表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过度掠夺会导致绩效变差,对公司价值产生负影响;反之,私人控制权合理的部分则对公司价值存在正面的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晋平  
本文考察了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交易特征,发现国有收购方的受让比例和实际持股比例均高于非国有收购方,这可能是由于国有收购方受到较强的行政干预,而非国有收购方具有更强烈的投机性动机所致;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转移价格有正面影响,而总股本有负面影响,国有控制权的转移价格较高;股东权益对转移溢价率有负面影响,控制权转移数量有正面影响,新兴行业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率高于传统行业公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瑜  申明浩  
根据最终控制性家族与上市公司核心业务及其经营行为的关系,可以将家族上市公司区分为企业家控制型(EFB)和资本家控制型(CFB)两个分样本。研究发现,两类家族企业的关联交易倾向存在显著差异:控制权配置形式倾向于复杂的金字塔结构的资本家控制型家族,通常以少量现金控制更多投票权,使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尽可能偏离,以便于从事关联交易;而企业家控制型家族的这种倾向不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大的CFB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规模和概率大于EFB公司。金字塔层级、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系数对关联交易有正向影响,大股东数量对其有负向影响;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两类样本的影响不同,即与EFB公司负相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平  付莹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享有的控制权可能超过其持有的现金流权,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两权分离致使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为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淘空上市公司和利润转移等行为提供了便利。文章从理论角度考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企业价值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文沛  夏康健  连慧颖  
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进  
文章以终极所有权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在我国中小板上市三年以上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背景下的上市公司成长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家族控股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两权之间适度分离有利于企业成长,过度分离不利于企业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