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7)
- 2023(16896)
- 2022(14393)
- 2021(13347)
- 2020(11367)
- 2019(26089)
- 2018(25746)
- 2017(50297)
- 2016(26894)
- 2015(30010)
- 2014(29630)
- 2013(29319)
- 2012(26385)
- 2011(23303)
- 2010(23074)
- 2009(21382)
- 2008(21062)
- 2007(18417)
- 2006(15979)
- 2005(13930)
- 学科
- 济(112767)
- 经济(112640)
- 业(105534)
- 企(95637)
- 企业(95637)
- 管理(94387)
- 方法(54662)
- 数学(44757)
- 数学方法(44212)
- 财(37014)
- 业经(33961)
- 农(33488)
- 务(28081)
- 财务(28013)
- 财务管理(27976)
- 企业财务(26646)
- 中国(25699)
- 农业(23623)
- 技术(21409)
- 制(20989)
- 理论(20553)
- 和(19751)
- 地方(19738)
- 学(19377)
- 贸(18956)
- 贸易(18945)
- 划(18583)
- 易(18346)
- 策(17570)
- 环境(16229)
- 机构
- 学院(381907)
- 大学(378555)
- 管理(160475)
- 济(154153)
- 经济(151097)
- 理学(139728)
- 理学院(138333)
- 管理学(136111)
- 管理学院(135417)
- 研究(115725)
- 中国(88994)
- 京(78686)
- 财(72071)
- 科学(70425)
- 农(59140)
- 财经(58611)
- 所(55926)
- 业大(55684)
- 江(54671)
- 经(53497)
- 中心(53278)
- 研究所(50702)
- 北京(48740)
- 范(46453)
- 农业(46297)
- 师范(46053)
- 经济学(45732)
- 州(44263)
- 财经大学(43762)
- 商学(43583)
- 基金
- 项目(262260)
- 科学(208882)
- 研究(193007)
- 基金(192974)
- 家(166315)
- 国家(164866)
- 科学基金(145014)
- 社会(123262)
- 社会科(116915)
- 社会科学(116885)
- 基金项目(103090)
- 省(102376)
- 自然(95069)
- 自然科(92966)
- 自然科学(92945)
- 自然科学基金(91318)
- 教育(88595)
- 划(84835)
- 资助(78933)
- 编号(78589)
- 成果(61535)
- 部(58206)
- 重点(57569)
- 创(56419)
- 发(54899)
- 课题(52285)
- 创新(52050)
- 教育部(50630)
- 国家社会(50537)
- 科研(50101)
- 期刊
- 济(166518)
- 经济(166518)
- 研究(107187)
- 中国(64064)
- 管理(62307)
- 财(59303)
- 学报(54799)
- 农(53946)
- 科学(52593)
- 大学(43080)
- 学学(40993)
- 农业(37675)
- 教育(36283)
- 技术(35133)
- 融(30333)
- 金融(30333)
- 业经(30080)
- 财经(28792)
- 经济研究(25757)
- 经(24635)
- 问题(21669)
- 业(21447)
- 技术经济(20367)
- 财会(18865)
- 现代(18636)
- 商业(18227)
- 科技(17784)
- 理论(17659)
- 版(17218)
- 统计(16201)
共检索到541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明明 刘海明
本文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上市公司担保圈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熟知关系是构建担保圈的基础,企业本身对熟知关系的依赖度越高,加入担保圈的可能性越大;从异质性的角度看,当公司绩效越差或者治理水平越低时,企业间熟知关系与加入担保圈的正向关联越小;政府干预也会削弱企业间熟知关系与加入担保圈的正向关联;企业间熟知关系能够有效缓解加入担保圈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对绩效的负面冲击。研究发现,较差的治理水平以及制度环境,导致企业在信用担保中更少地考虑企业间熟知关系,扭曲了信用担保本有的功能,进而导致担保圈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霄 赖雁云
本文以2008-2012年间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制度冲突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控制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正相关,即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掏空可能性;家族股权集中度会抑制家族控制对企业掏空行为的促进作用,企业的隐性风险降低;市场化程度会影响家族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隐性风险的调节作用,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较低,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则较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担保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债务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2001年到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以及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企关系会显著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产权上的同一性,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的关系贷款会更容易影响到其对外担保行为,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会显著影响到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银行与公司的关系贷款、当地的财政赤字等对其担保行为影响不大。这对我们理解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民营企业融资等问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银企关系 预算软约束 担保行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少华 陈菡
本文基于博弈论研究视角,将担保圈风险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担保圈从形成、扩张到破裂的演化过程中银企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从信号传递博弈视角,分析银行和企业在互保贷款过程中的博弈对担保圈形成的影响,通过逻辑斯谛模型和演化博弈论,探讨处于同一担保圈内企业间的成长演化引起担保圈风险加剧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银行在担保圈出现风险时的抽贷行为给担保圈危机造成的影响,尝试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互保联保贷款机制的困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
担保圈 信贷风险 博弈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霞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的原因、担保主体特征和后果进行统计分析,据此认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主要审计目标应定位于完整性、准确性(计价与分摊)和对法律法规的考虑。在此基础上,从现有文献挖掘出高风险对外担保业务审计客户评估的公司治理、财务和制度背景特征,最后针对主要审计目标给出具体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对外担保 审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攀
本文选用2006-2012年长三角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担保数据为样本,从集群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盈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互助担保进行融资;中小企业资产质量不高,无论企业拥有多少资产都会积极参与互助担保,通过信用交换来融资;融资市场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越高,越倾向于通过参与互助担保的方式,获取融资,其中,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中小企业越倾向于采取互助担保进行融资;企业规模越大,中小企业参与互助担保的积极性越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上市时间越长,企业参与互助担保的积极性越低;国有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越倾向于采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互助担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明 曹廷求
传统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以代表性厂商假设为基础,忽视了企业之间内生互动产生的网络对最终效果的影响。本文以担保圈为例,基于企业之间内生互动的网络视角研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处在担保圈内的企业影响更大,表明内生互动会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内生互动强化货币政策效果主要集中在那些有高风险企业参与的担保圈当中。企业在担保圈中的节点位置越重要,货币政策对担保圈内企业投资的影响越强。担保圈内公司具有时变特征的传染效应以及更强的顺周期杠杆特征是内生互动强化货币政策效果的传导渠道。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微观主体内生互动产生的网络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充...
关键词:
内生互动 货币政策 担保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学舟 张海燕 蒋海芸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信用担保介入的小微企业声誉模型与银企信任模型,探究了银企信任机制形成及演化过程中声誉效应的发挥及银企信任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信用担保介入有利于建立及维护小微企业的声誉效应,且良好声誉效应的发挥有利于增加银企信任度。因此,应从提升小微企业声誉效应、加强商业银行监督力度以及加大担保扶持力度等出发,致力于增强银企合作过程中的信任度,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获得率。
关键词:
小微企业 银企信任 信用担保 声誉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翰 金占明
作为相关领域中首例着眼于企业间关系强度与关系价值机制间关系的研究,本文以我国运动用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企业间相互依赖性为主要视角,就企业间关系强度对该关系价值机制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关系网络中特定关系安排的强度对关系本身的价值及两类价值机制的运用水平均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该关系安排中双方主体企业间的联合依赖程度与依赖的不对称性。进而,作为关系强度与关系价值机制间的重要中介机制,联合依赖性与依赖非对称性也显著影响着成员企业对关系价值机制的运用方式。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于进一步的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均有一定价值。
[期刊] 预测
[作者]
文学舟 蒋海芸 张海燕
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有违约行为的小微企业则更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本文构建了在非主动恶意违约条件下,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和违约小微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新一轮融资中的各主体策略选择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三方合作的基础,而担保机构的参与是影响三方能否再次合作的关键因素,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以及违约小微企业的努力水平则影响着担企信任的修复,小微企业的失信成本则会驱动着小微企业采取守信策略以修复与银担之间信任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减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促使小微企业保持合作守信行为等信任修复措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娆
本文从企业间网络关系视角考察企业间高管联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发现:联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目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似性,即联结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目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越高。在进一步考察公司治理机制作用时,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治理机制在会计信息质量的企业间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如果目标公司的治理机制越好(如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那么目标企业与联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似性程度越弱。上述发现不仅在理论上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也在实践上为政府制定和规范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晓峰
薪酬激励契约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绩评价的合理与公正程度,本文设计了本文验证相对业绩评价的数理模型,分别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和市场业绩两个不同的薪酬合约假定上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在这两个领域的相对业绩评价是否存在的经验证据,并且进一步验证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对业绩评价是强势有效还是弱式有效,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以财务业绩(ROE)或者市场业绩(RET)哪个指标为业绩指标,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薪酬和自身业绩都高度正相关。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基于财务业绩指标(ROE)没有发现相对业绩评价存在的有力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窦智 韩永辉 王贤彬
关联担保是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信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投资水平,但也会给担保企业带来债务风险,限制其创新和发展。通过关联担保风险管控对担保行为加以规范,是趋利避害、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文章依据“法与金融”的理论脉络,以《关于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作为准自然试验,使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关联担保风险管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关联担保风险管控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该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为除外观设计型专利外的各类专利申请量的增加;(2)关联担保风险管控能够通过规避债务违约风险、降低经营环境不确定性、防止管理层短视和推动企业联盟合作四个渠道促进企业创新;(3)关联担保风险管控能克服大股东代理成本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内部治理缺陷,从而激励企业创新;(4)担保圈法规的创新激励效应离不开司法保护,且在保险市场发展较好时,该法规更能提高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文章为统筹金融风险防范和高水平企业创新、保障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关联担保 风险管控 企业创新 法与金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仇荣国
商业性信用担保模式是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试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基于风险的不同,探讨影响商业担保可靠性的各个因素,并结合实际数据加以说明,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信用担保 博弈分析 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海宗 何娜 黄冲
本文基于融资观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视角,以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上市公司信用担保网络,进而检验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对于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能够获取企业间关系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一结论在PSM、DID、替代变量等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测试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通过区分产权异质性和地区金融深化水平的机制分析发现,信用担保网络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在民营企业、低金融深化水平地区样本中更加明显。以上结论表明,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的内在逻辑在于,企业间关系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能够缓解自身融资约束。本文以大样本数据为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合理解释,同时也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提供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