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4)
2023(8787)
2022(7485)
2021(6877)
2020(6092)
2019(14264)
2018(13899)
2017(27843)
2016(14980)
2015(17165)
2014(17170)
2013(17343)
2012(16204)
2011(14491)
2010(14863)
2009(14463)
2008(13714)
2007(12661)
2006(10960)
2005(9989)
作者
(42544)
(35571)
(35561)
(33978)
(22667)
(17098)
(16505)
(13749)
(13401)
(12762)
(11873)
(11867)
(11245)
(11214)
(11192)
(11122)
(11006)
(10463)
(10414)
(10316)
(8745)
(8696)
(8599)
(8116)
(8115)
(8057)
(8015)
(7957)
(7157)
(7150)
学科
(62053)
经济(61970)
(50303)
管理(47426)
(43108)
企业(43108)
方法(31401)
数学(27936)
数学方法(27756)
(26818)
金融(26816)
(25124)
银行(25103)
(24280)
(24194)
中国(21644)
(18212)
财务(18187)
财务管理(18147)
企业财务(17437)
(17425)
(16770)
业经(13769)
地方(13513)
(11902)
贸易(11892)
农业(11603)
(11587)
中国金融(11182)
(11017)
机构
大学(213436)
学院(213064)
(91325)
经济(89370)
管理(84184)
理学(72363)
理学院(71642)
管理学(70588)
管理学院(70204)
研究(67702)
中国(60710)
(46323)
(43816)
科学(38771)
财经(36455)
(35222)
中心(35007)
(34084)
(33043)
(32200)
研究所(30463)
业大(29703)
经济学(28529)
北京(27763)
农业(27653)
财经大学(27283)
(26213)
经济学院(26042)
(25731)
师范(25448)
基金
项目(135251)
科学(106424)
研究(99384)
基金(99175)
(84942)
国家(84219)
科学基金(72813)
社会(63412)
社会科(60236)
社会科学(60215)
基金项目(53299)
(52434)
自然(46824)
教育(45905)
自然科(45756)
自然科学(45743)
自然科学基金(44980)
(43778)
资助(41190)
编号(41028)
成果(33928)
(31160)
重点(30240)
(28678)
(28573)
教育部(27107)
课题(27075)
创新(26612)
人文(26540)
科研(26443)
期刊
(96993)
经济(96993)
研究(62626)
中国(40369)
(39888)
(38296)
金融(38296)
(31051)
学报(30645)
管理(29317)
科学(27840)
大学(23320)
学学(22126)
农业(19560)
财经(18824)
教育(17483)
技术(16793)
(15899)
经济研究(15827)
业经(15284)
问题(12686)
理论(12115)
财会(11947)
实践(11002)
(11002)
(10812)
(10797)
技术经济(10728)
会计(10447)
商业(9971)
共检索到323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天明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市公司圈钱的真实意图日益明显,造成资本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被恶意滥用,而其他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科学合理使用资本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真正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黎精明  田笑丰  高峻  
恶意再融资是近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焦点议题,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囿于监管者视角,鲜见基于投资者视角所做的研究。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表现形式及其相对重要性,对中部四省投资者做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本文归纳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恶意的12种主要表现形式,发现"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计划推出前1年给高管发放巨额薪酬"等6种行为是典型恶意行为。进一步地,本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是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企业内外治理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相关利益主体寻租活动的"理性"选择;现有的再融资审核监管程序对抑制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行为作用有限;虽然恶意再融资行为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影响,但在再融资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锡萍  朱惠芹  
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今年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监管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指出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重点应放在对再融资主体的资格和条件的规范、再融资实施过程的控制和再融资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上 ,提出了一些监管的新思路和较为可行的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精明  
恶意再融资是近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焦点议题,基于投资者视角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恶意表现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投资者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归纳了为多数投资者认可的12种再融资恶意表现形式,认为"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计划推出前1年给高管发放巨额薪酬"等6种行为是典型的恶意行为。研究结论有利于把握投资者的关注重心和利益诉求,有利于证监部门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再融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如飞  王艳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恶意融资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发生恶意融资的可能性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显著的相关性。国有股比例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公司发生恶意融资的可能性越大;相反,法人股比例、独立董事规模对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表明合理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刚  刘星  闵志慧  
在把这种不是为了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投资者投资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而是为了攫取公司利益相关者(公司流通股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不计成本和风险的融资行为界定为"恶意"融资后,用实证方法描述了"恶意"融资的表现,并认为大股东进行利益攫取、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制度和政策不健全是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的原因。最后指出恶意融资会产生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等影响,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春梅  秦江萍  
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在融资,是其能够快速扩张、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有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等三种再融资方式。文章对再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再融资行为的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小义  刘晓剑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 ,其资产重组的行为与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本文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上出现的恶意重组经济行为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且分析了恶意重组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条件及环境。最后提出了防范与制约这类经济行为的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军  尹开国  吴水兰  
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偏好,一方面是制度使然,另一方面与上市公司控制制度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规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素荣  李心丹  刘玉灿  王冀宁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特征再融资包括股权再融资和债权再融资,前者包括配股和增发,后者包括发行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可转债兼具股权性和债权性,本文出于研究的需要,为了将可转债与配股和增发区分开来,故将其定义为广义上的债权再融资方式。回顾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再融资决策行为具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小红  
“恶性再融资”包括,融资准备阶段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再融资成功后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无需再融资却有意“圈钱”和采用其他手段非法融取资金。其产生的原因为,利益驱使、监督制约不力、市场约束机制的弱化、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因此需要从完善公司监督体系、健全现金分红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平等再融资资格、精准再融资准入门槛、完善再融资渠道、规范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和加强法规建设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宇   刘杰  
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或业绩造假,以达到股权再融资目的,股权再融资效率低下。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股权再融资“阵热”现象,使这一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严重扭曲。作为衡量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和检验相关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本文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宗新  季雷  
合理的再融资定价应充分反映再融资项目的未来收益和二级市场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管惠荣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强烈的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同步增长,即股权再融资失效。本文从公司治理、中介机构、证券市场本身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勤业  刘宇  
通过比较分析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和鞍钢新轧三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本文从行业、目标、财务变化、发行方案以及二级市场表现等方面,剖析了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创新的共性和差异;在阐述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创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