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6)
- 2023(7126)
- 2022(5796)
- 2021(5359)
- 2020(4501)
- 2019(10236)
- 2018(9628)
- 2017(19370)
- 2016(10381)
- 2015(11434)
- 2014(11301)
- 2013(11162)
- 2012(10418)
- 2011(9253)
- 2010(9631)
- 2009(9384)
- 2008(8773)
- 2007(7885)
- 2006(7042)
- 2005(6561)
- 学科
- 济(39311)
- 经济(39251)
- 业(38587)
- 企(34743)
- 企业(34743)
- 管理(33819)
- 融(26072)
- 金融(26071)
- 银(23270)
- 银行(23252)
- 行(22521)
- 财(19291)
- 方法(19217)
- 中国(16894)
- 数学(16854)
- 数学方法(16680)
- 务(15929)
- 财务(15911)
- 财务管理(15888)
- 企业财务(15456)
- 制(13608)
- 中国金融(11139)
- 业经(9740)
- 农(9218)
- 体(8972)
- 学(8792)
- 地方(8456)
- 体制(7980)
- 理论(7344)
- 农业(6802)
- 机构
- 大学(148239)
- 学院(147368)
- 济(60572)
- 经济(59323)
- 管理(54338)
- 研究(49098)
- 理学(46991)
- 理学院(46450)
- 管理学(45647)
- 管理学院(45372)
- 中国(45052)
- 财(33307)
- 京(30120)
- 科学(29140)
- 财经(26768)
- 所(25291)
- 农(24935)
- 经(24430)
- 中心(24426)
- 研究所(22958)
- 江(21554)
- 融(20594)
- 业大(20558)
- 财经大学(20545)
- 金融(20220)
- 经济学(20045)
- 农业(19660)
- 银(18762)
- 北京(18751)
- 经济学院(18276)
- 基金
- 项目(96415)
- 科学(76334)
- 基金(72553)
- 研究(67515)
- 家(63667)
- 国家(63157)
- 科学基金(54339)
- 社会(44139)
- 社会科(42117)
- 社会科学(42105)
- 基金项目(38412)
- 省(36688)
- 自然(36127)
- 自然科(35371)
- 自然科学(35356)
- 自然科学基金(34785)
- 划(31264)
- 教育(30995)
- 资助(30407)
- 编号(25328)
- 重点(22267)
- 部(22027)
- 成果(21614)
- 创(20746)
- 性(20255)
- 发(19937)
- 创新(19464)
- 科研(19131)
- 教育部(19098)
- 国家社会(18623)
共检索到222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小红
“恶性再融资”包括,融资准备阶段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再融资成功后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无需再融资却有意“圈钱”和采用其他手段非法融取资金。其产生的原因为,利益驱使、监督制约不力、市场约束机制的弱化、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因此需要从完善公司监督体系、健全现金分红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平等再融资资格、精准再融资准入门槛、完善再融资渠道、规范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和加强法规建设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恶性再融资 成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天明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市公司圈钱的真实意图日益明显,造成资本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被恶意滥用,而其他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科学合理使用资本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真正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洋 刘志远 李伟
文章首先提出了度量恶性增资行为应充分体现和刻画的该行为的三个特点,其次,以体现这三个特点为原则,从恶性增资的发生概率和发生金额两个维度上提出了度量恶性增资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恶性增资行为进行了度量。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恶性增资 度量 资本投资项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冬莉
本文从寻租角度分析了资本预算项目恶性增资的成因。出于对不同控制主体寻租动机和动力的考虑,本文将样本企业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区分为民营主体控制的企业和政府控制的企业,并将政府控制的企业进一步区分为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研究发现,恶性增资现象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恶性增资发生概率低,但是没有发现民营主体控制的企业比政府控制的企业恶性增资发生的概率低。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志祥
信托融资方式不仅丰富了融资工具的品种,而且也扩展了金融工具或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是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表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衷唯平 张继恒
流动性泛滥是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治理流动性泛滥的多种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治理流动性泛滥应该"多管齐下",近来频频出台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作为解决流动性泛滥方法之一,应该有节奏地稳步运行,以免引发大规模市场风险。通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概念、融资方式、发展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通过上市公司再融资治理流动性泛滥,必须加强对再融资的规制和监管,正确把握再融资和流动性泛滥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上市公司再融资,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泛滥 上市公司 再融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浩岚
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其快速扩张、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采用股权融资,具体包括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等三种方式。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策略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二级市场特点、融资成本和风险等等,上市公司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控制融资风险、成本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精明
恶意再融资是近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焦点议题,基于投资者视角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恶意表现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投资者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归纳了为多数投资者认可的12种再融资恶意表现形式,认为"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计划推出前1年给高管发放巨额薪酬"等6种行为是典型的恶意行为。研究结论有利于把握投资者的关注重心和利益诉求,有利于证监部门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再融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黎精明 田笑丰 高峻
恶意再融资是近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焦点议题,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囿于监管者视角,鲜见基于投资者视角所做的研究。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表现形式及其相对重要性,对中部四省投资者做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本文归纳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恶意的12种主要表现形式,发现"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计划推出前1年给高管发放巨额薪酬"等6种行为是典型恶意行为。进一步地,本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是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企业内外治理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相关利益主体寻租活动的"理性"选择;现有的再融资审核监管程序对抑制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行为作用有限;虽然恶意再融资行为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影响,但在再融资监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祖平 陈映森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企业纷纷注重内源融资和把债务融资作为外源融资首选之时,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对股权再融资的极度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同步增长。文章从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角度,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 股权再融资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广生 岳芳芳
本文以2008~2010年间实施增发、配股及可转债的28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T检验对比分析再融资前一年至后三年的绩效变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有强烈的虚增绩效以顺利实现增发再融资的动机;可转债公司的绩效最好;不同方式再融资后绩效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配股公司,再融资效率低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屈冬冬 杨兴全
本文从股权再融资视角,结合制度环境研究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问题。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及再融资程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正的影响,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这一研究成果从大股东侵占的角度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及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提供了一定证据。
关键词:
制度环境 股权再融资 过度投资 产权性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光辉 李沫含
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可以概括为:以管理层的政策制定为约束条件,选择、设计能为市场接受,且符合公司股权结构的再融资工具。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1991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选择上的变化,并且通过考察证券发行监管审核制度变迁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选择之间的关系,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工具将围绕着全流通而进行设计,可转债及其衍生物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债权融资即将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并占到合理比重等结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再融资工具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兆国 郑军 郭炜 杨清香 何威风 闫炳乾
主持人:股权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进行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一般有配股和增发两种。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应该能够增加公司价值,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的市场反应是负面的,即公告后股票价格下跌,实施后长期业绩较差。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股权再融资被暂停一年后又重新启动。于是,上市公司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股权再融资竞赛",对此投资者却投了反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