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3)
- 2023(11792)
- 2022(9974)
- 2021(9543)
- 2020(8082)
- 2019(18803)
- 2018(18490)
- 2017(35493)
- 2016(18735)
- 2015(20783)
- 2014(20587)
- 2013(19764)
- 2012(17764)
- 2011(15609)
- 2010(15344)
- 2009(13929)
- 2008(13416)
- 2007(11831)
- 2006(9929)
- 2005(8523)
- 学科
- 业(71473)
- 济(68305)
- 经济(68232)
- 管理(65392)
- 企(62907)
- 企业(62907)
- 方法(35757)
- 数学(31421)
- 数学方法(31036)
- 财(26236)
- 务(19731)
- 财务(19684)
- 财务管理(19638)
- 中国(19527)
- 企业财务(18807)
- 技术(18363)
- 制(17308)
- 农(16729)
- 业经(16307)
- 银(13478)
- 银行(13471)
- 技术管理(12863)
- 理论(12825)
- 行(12606)
- 地方(12090)
- 贸(12006)
- 贸易(11994)
- 体(11865)
- 融(11710)
- 金融(11708)
- 机构
- 学院(248055)
- 大学(245735)
- 管理(106616)
- 济(100961)
- 经济(98951)
- 理学(92239)
- 理学院(91410)
- 管理学(90086)
- 管理学院(89592)
- 研究(67030)
- 中国(58178)
- 京(51649)
- 财(51068)
- 财经(40776)
- 科学(37483)
- 经(37219)
- 江(36625)
- 中心(34814)
- 北京(32329)
- 业大(31670)
- 财经大学(30802)
- 经济学(30655)
- 所(29664)
- 商学(29491)
- 州(29277)
- 商学院(29235)
- 范(28648)
- 农(28550)
- 师范(28378)
- 经济学院(27862)
- 基金
- 项目(167889)
- 科学(135541)
- 研究(126855)
- 基金(123972)
- 家(104725)
- 国家(103790)
- 科学基金(93758)
- 社会(82275)
- 社会科(78111)
- 社会科学(78097)
- 基金项目(66615)
- 省(65926)
- 自然(60685)
- 教育(59998)
- 自然科(59406)
- 自然科学(59396)
- 自然科学基金(58387)
- 划(54782)
- 编号(51597)
- 资助(49734)
- 创(40706)
- 成果(40110)
- 部(37577)
- 创新(37112)
- 重点(36753)
- 发(34472)
- 课题(34470)
- 人文(33737)
- 教育部(33709)
- 国家社会(33696)
- 期刊
- 济(104670)
- 经济(104670)
- 研究(71714)
- 中国(47215)
- 财(44140)
- 管理(42035)
- 科学(29612)
- 学报(28785)
- 融(27893)
- 金融(27893)
- 教育(27306)
- 技术(25135)
- 大学(24335)
- 农(23702)
- 学学(22709)
- 财经(19813)
- 业经(17719)
- 经(16804)
- 经济研究(16225)
- 农业(15730)
- 财会(15142)
- 问题(13283)
- 技术经济(13187)
- 会计(12515)
- 科技(12253)
- 理论(12228)
- 现代(11489)
- 商业(11448)
- 实践(11176)
- 践(11176)
共检索到359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北京证监局课题组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盘活资产,实现外延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北京辖区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失败案例入手,深入分析交易筹划、执行、管理等环节导致交易不达预期的风险因素,分别对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提出建议:上市公司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决策、提高整合监管能力,监管机构要保持定力、发挥监管合力、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以期提示上市公司理性并购重组,推动我国并购重组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重组 风险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政 胡凯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股票非常规停盘、调节利润、标的资产控制权失控和高业绩承诺等,导致我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交易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特征、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监管政策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并购重组 资产重组 监管政策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涛 孙即
20102015年,A股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要约收购、定增重组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整体商誉呈逐年增长态势,后续商誉减值也呈同步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发了新一轮的上市公司并购热潮,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商誉水平快速上升。2015年,商誉占上市公司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29%。此背景下,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将造成商誉计提减值,作为资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涛 孙即
2010~2015年,A股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要约收购、定增重组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整体商誉呈逐年增长态势,后续商誉减值也呈同步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发了新一轮的上市公司并购热潮,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商誉水平快速上升。2015年,商誉占上市公司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29%。此背景下,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将造成商誉计提减值,作为资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荣芳
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越来越重要,但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给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因此,防范与研究商誉减值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形成的商誉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已成为普遍现象,资产质量风险问题突出。在剖析商誉构成及实质、现行商誉存在减值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化商誉确认、改进估值方法、对并购重组差额后续计量采用"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减值测试"等相关设想与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曹琪红 陈正樟 潘馨悦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56家上市公司重组失败股价仍上涨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探讨交易方式、公司性质、大股东减持套现、内幕交易、支付方式、投资者情绪等六大因素对上市重组失败的市场反应及股票超额收益的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凤朝 刘家鹏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主旋律。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定价问题又成为同一控制下的并购重组的核心与焦点问题,各方面争论较多,现实作法中也确实存在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与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定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此推导出上市公司股票定价及所购买资产价值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可能的人为操纵偏差。最后给出了并购重组中定价方面相应的机制设计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江东
总体而言,要约收购制度不完善、定价市场化程度不高、并购支付手段单一、对并购重组的行政管制过多等,是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驱动力得到释放,并购重组模式不断发展,并购重组交易的数量和金额日趋增加。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购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颁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的配套制度更为透明、程序日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储溢泉
高并购溢价一直是理论界和监管层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上市公司高并购溢价为例,深入分析了并购交易中锚定价格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支付对价与并购标的业绩承诺现值之间的差额是融资购买股权的费用,并不是并购标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主要是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将融资购买股权的费用直接锚定在股价中,引导外部投资者看好此次并购,最终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减持掠夺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给监管层的政策建议是要规范并购重组中的定价问题,并详细披露相关的信息,以降低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关键词:
并购 融资购买股权 价格锚定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俏文 黄思涵
一、引言2016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新规"),该办法拓宽了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增加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的兜底条款。在监管收紧的大背景下,"类借壳"交易在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类借壳"主要是指不完全符合借壳上市的标准,但借壳意图明显的资产重组(付蕙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马忠民
本文以2008年至2015年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并购重组事件中的目标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研发人员数和研发人员占比等六个变量建立了科技创新衡量指标体系,以行业市场竞争度和研发人员参股作为虚拟变量,并以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了并购重组事件对我国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并购重组能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并购重组过程中研发人员参股能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并购重组后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并购重组 科技创新 专利 研发投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马忠民
本文以2008年至2015年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并购重组事件中的目标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研发人员数和研发人员占比等六个变量建立了科技创新衡量指标体系,以行业市场竞争度和研发人员参股作为虚拟变量,并以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了并购重组事件对我国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并购重组能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并购重组过程中研发人员参股能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并购重组后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并购重组 科技创新 专利 研发投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恩学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其实现战略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近些年,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的"三高"并购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已成为资本市场各方均能接受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