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1)
- 2023(10123)
- 2022(9138)
- 2021(8828)
- 2020(7532)
- 2019(17663)
- 2018(17705)
- 2017(34886)
- 2016(19114)
- 2015(21722)
- 2014(21654)
- 2013(21587)
- 2012(19613)
- 2011(17401)
- 2010(17354)
- 2009(15965)
- 2008(15825)
- 2007(13895)
- 2006(12284)
- 2005(10976)
- 学科
- 济(73133)
- 经济(73037)
- 管理(61564)
- 业(60833)
- 企(53948)
- 企业(53948)
- 方法(36731)
- 数学(31613)
- 数学方法(31210)
- 财(25054)
- 农(18466)
- 务(18438)
- 财务(18368)
- 财务管理(18333)
- 中国(17603)
- 企业财务(17539)
- 业经(16552)
- 制(16440)
- 学(15907)
- 地方(13737)
- 理论(12895)
- 和(12506)
- 贸(12438)
- 贸易(12432)
- 农业(12233)
- 易(12057)
- 体(11777)
- 技术(11676)
- 银(11328)
- 银行(11295)
- 机构
- 大学(269803)
- 学院(267520)
- 管理(111657)
- 济(101946)
- 经济(99552)
- 理学(96655)
- 理学院(95650)
- 管理学(93969)
- 管理学院(93497)
- 研究(84854)
- 中国(65115)
- 京(57847)
- 科学(53523)
- 财(50090)
- 所(42955)
- 财经(40035)
- 农(39868)
- 业大(39046)
- 中心(38899)
- 研究所(38684)
- 江(38343)
- 北京(37195)
- 经(36304)
- 范(34455)
- 师范(34147)
- 州(31918)
- 农业(31065)
- 院(30976)
- 财经大学(29922)
- 商学(29305)
- 基金
- 项目(181317)
- 科学(142213)
- 研究(132854)
- 基金(131617)
- 家(113843)
- 国家(112871)
- 科学基金(97655)
- 社会(81211)
- 社会科(76865)
- 社会科学(76843)
- 基金项目(70794)
- 省(70268)
- 自然(65642)
- 自然科(64043)
- 自然科学(64030)
- 自然科学基金(62859)
- 教育(60833)
- 划(59445)
- 资助(55226)
- 编号(55037)
- 成果(44977)
- 部(40062)
- 重点(39941)
- 创(37318)
- 课题(37004)
- 发(36983)
- 科研(34998)
- 项目编号(34693)
- 创新(34677)
- 教育部(34485)
- 期刊
- 济(111754)
- 经济(111754)
- 研究(79496)
- 中国(46882)
- 管理(41024)
- 学报(40783)
- 财(40756)
- 科学(37725)
- 农(35336)
- 大学(30608)
- 学学(28590)
- 教育(28544)
- 农业(24617)
- 融(23987)
- 金融(23987)
- 技术(22217)
- 财经(19077)
- 业经(18402)
- 经济研究(16834)
- 经(15932)
- 图书(15370)
- 理论(14600)
- 问题(14501)
- 实践(13470)
- 践(13470)
- 财会(13335)
- 技术经济(12919)
- 科技(12502)
- 业(12379)
- 现代(12223)
共检索到38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潘妙丽 张玮婷
近年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过程中的"高估值、高承诺"问题日益突出,为上市公司并购后的持续发展及协同效应的发挥埋下了隐患。本文梳理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评估的现状并研究发现,现有资本评估过程中,在评估机构独立性、资产评估方法、业绩承诺、会计处理方法与评估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完善现有并购重组的评估方法,平滑业绩影响,提高评估透明度,提升评估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潘妙丽 张玮婷
近年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过程中的"高估值、高承诺"问题日益突出,为上市公司并购后的持续发展及协同效应的发挥埋下了隐患。本文梳理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评估的现状并研究发现,现有资本评估过程中,在评估机构独立性、资产评估方法、业绩承诺、会计处理方法与评估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完善现有并购重组的评估方法,平滑业绩影响,提高评估透明度,提升评估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凤朝 刘旭 温馨
并购重组业务中最核心、也是一直以来困惑实务界的问题就是标的资产交易定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价值和交易价格往往混淆不清。本文针对收益法评估值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的合理性问题,对2009-2011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收益法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了T检验,并结合实践经验,推导出以评估值为交易定价的唯一依据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并详细阐述了企业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应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的有机结合,正确发挥评估在并购重组各阶段的作用。本文最后分别针对评估领域、并购交易主体双方以及监管部门提出建议:推动评估结论由单一绝对值向价值区间转变、注重博弈过程、精简行政审批以及并购重组市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东 王竞达
资产评估作为并购重组活动中的重要中介,能够促进交易双方彼此了解,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起到重要的价值发现功能。近年来,资产评估行为不断规范,但并购重组价值评估活动受处罚现象仍时有发生,价值评估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并购重组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就成为了关键所在。文章首先总结了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价值评估合理性测度方法,在从结果和过程2个维度确定了13个初始指标后,采用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经过两轮调研最终确定包含2个维度共11个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深化了并购重组价值评估合理性相关研究,并为科学测度价值评估合理性提供重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凤朝 刘家鹏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主旋律。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定价问题又成为同一控制下的并购重组的核心与焦点问题,各方面争论较多,现实作法中也确实存在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与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定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此推导出上市公司股票定价及所购买资产价值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可能的人为操纵偏差。最后给出了并购重组中定价方面相应的机制设计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霞 郭涵予
并购重组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其交易价格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对同一个标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估出的价值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探讨并购重组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143宗并购重组案例所选用的估价方法,归纳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条件,发现了最终影响并购重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价值类型等因素;得出了收益法在未来的并购重组企业估价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本法在特定行业和特殊价值类型下使用的结论。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价值评估 评估方法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蓓 夏康健 连慧颖
本文基于管理层权力理论和独立审计的视角,通过研究并购活动中管理层权力与资产评估溢价间的关系,就独立审计对资产评估溢价的约束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管理层利用其权力影响资产评估价格,权力集中的管理层会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溢价产生显著影响;在资产评估过程中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可以起到有效的外部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弥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不足。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资产评估溢价 独立审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政 胡凯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股票非常规停盘、调节利润、标的资产控制权失控和高业绩承诺等,导致我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交易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特征、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监管政策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并购重组 资产重组 监管政策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立新 刘萍
2010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总规模达到119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7%,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规模占整体并购重组市场规模的比重已经超过50%。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益活跃,如何对企业资产合理评估定价已经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玉婷
自2013年以来,随着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深市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日趋活跃,市场化并购逐渐成为主导,上市公司主动寻求外延式扩张的意愿也日益强烈。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家数和金额呈爆发式增长,活跃程度也远超前两年,呈现出金额大、高估值、高溢价、海外收购增多等新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变更重组业绩承诺、"类金融机构"注入上市公司等。本文在总结一系列新的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监管的需要,提出强化信息披露、有效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等一些监管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重组 信息披露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邱永红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风起云涌,日趋增多。但是,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也凸显了诸多亟需解决的法律问题。本文尝试从纯实务的角度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海涛 李小荣 张帆
并购重组是财务学研究的经典话题,而中介机构声誉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研究了资产评估机构这一之前鲜有文献提及的中介机构的声誉对并购重组定价的影响,并考察了资产评估机构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资产评估机构的声誉越好,其评估值越会被作为并购重组定价的依据,表现为并购重组成交价与评估值差异越小;(2)非国有企业中,资产评估机构声誉和并购重组成交价与评估值的差异显著负相关,在国有企业中,这一相关性不存在;(3)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资产评估机构声誉和并购重组成交价与评估值的差异显著负相关,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资产评估机构的声誉机制没有影响;(4)在外部治理好的企业中,资产评估机构声誉和并购重组成交价与评估值的差异显著负相关,在外部治理差的企业中,资产评估机构的声誉未对并购重组定价产生影响。这些结论在经过资产评估机构声誉度量替换和Heckman(1979)两阶段检验方法控制自选择问题后依然稳健地成立。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中介机构声誉和并购重组方面的学术文献,同时对并购重组实践和评估机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卫平
由于股权流动性受限,以及公开财务信息严重缺乏,并且无法对目标公司未来收益进行精准无偏差的预测,因而非上市公司并购中股权估值的确认一直是公司并购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总结现行股权估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公司的价值应该等于其收购前的独立价值与各项溢价和折价因素的调整价值之和。对于并购后实际实现收益与并购时测算收益之间的差异形成的估值偏差,通过事先签订估值调整协议进行并购后的股权调整或差价偿付,从而达到对估值偏差的最终修正。
关键词:
并购 非上市公司 股权交易 价值评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翼 乔元波 何小锋
本文手动收集了2009—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并购重组公告以及对应年度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业绩排名信息,通过使用Probit模型发现:目标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收购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增长率、同属管辖、独立财务顾问的并购重组经验与并购重组的成功执行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资产规模、收购公司所属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对并购重组的成功执行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横向并购对并购重组成功执行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并购类型、并购目的、收购公司资产回报率及权益回报率等指标并未对并购重组的成功执行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