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6)
- 2023(10422)
- 2022(9428)
- 2021(9133)
- 2020(7776)
- 2019(18325)
- 2018(18297)
- 2017(35576)
- 2016(19743)
- 2015(22579)
- 2014(22575)
- 2013(22523)
- 2012(20375)
- 2011(18021)
- 2010(18058)
- 2009(16733)
- 2008(16767)
- 2007(14985)
- 2006(13472)
- 2005(12079)
- 学科
- 济(72907)
- 经济(72811)
- 管理(71455)
- 业(67217)
- 企(60619)
- 企业(60619)
- 方法(36039)
- 数学(30162)
- 数学方法(29787)
- 财(27629)
- 务(20471)
- 财务(20392)
- 财务管理(20350)
- 企业财务(19419)
- 农(18869)
- 制(18011)
- 中国(17793)
- 业经(17575)
- 学(15464)
- 理论(14011)
- 地方(13791)
- 和(13458)
- 农业(12536)
- 划(12514)
- 贸(12476)
- 贸易(12469)
- 体(12278)
- 银(12269)
- 银行(12237)
- 易(12092)
- 机构
- 大学(275704)
- 学院(273739)
- 管理(117326)
- 济(103013)
- 经济(100371)
- 理学(99805)
- 理学院(98769)
- 管理学(97295)
- 管理学院(96770)
- 研究(84083)
- 中国(66983)
- 京(59685)
- 财(52746)
- 科学(52349)
- 所(42251)
- 财经(40939)
- 江(40894)
- 中心(39420)
- 农(38950)
- 业大(38722)
- 北京(38333)
- 研究所(37752)
- 经(37122)
- 范(34993)
- 师范(34721)
- 州(33946)
- 商学(30585)
- 财经大学(30561)
- 院(30508)
- 商学院(30271)
- 基金
- 项目(180206)
- 科学(141131)
- 研究(133588)
- 基金(130023)
- 家(111576)
- 国家(110602)
- 科学基金(96182)
- 社会(81291)
- 社会科(76923)
- 社会科学(76898)
- 基金项目(70338)
- 省(70152)
- 自然(64216)
- 自然科(62681)
- 自然科学(62669)
- 自然科学基金(61534)
- 教育(61470)
- 划(58765)
- 编号(56173)
- 资助(54229)
- 成果(45984)
- 部(39687)
- 重点(39269)
- 课题(37537)
- 创(37199)
- 发(36337)
- 项目编号(35576)
- 创新(34517)
- 科研(34516)
- 教育部(34324)
- 期刊
- 济(118702)
- 经济(118702)
- 研究(81887)
- 中国(52059)
- 管理(46653)
- 财(44849)
- 学报(39960)
- 科学(37419)
- 农(34746)
- 大学(30506)
- 教育(30460)
- 学学(28308)
- 融(25786)
- 金融(25786)
- 农业(23973)
- 技术(23946)
- 财经(20022)
- 业经(19361)
- 图书(17013)
- 经济研究(16821)
- 经(16819)
- 理论(15139)
- 问题(15008)
- 财会(14616)
- 会计(14237)
- 实践(13948)
- 践(13948)
- 业(13856)
- 技术经济(13493)
- 现代(13388)
共检索到411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文莉 魏来
并购是上市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扩大其规模的有效手段,而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往往存在盈余管理的倾向。本文在总结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中主要的盈余管理方法及后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盈余管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梦男 吴迪
在并购的视角下,以中国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中国并购公司的季度性盈余管理择机行为。根据并购高风险、受关注度高等特征,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动机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会基于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动机择机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进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关键词:
并购 盈余管理 择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红 贾香萍 张元启
盈余管理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入手 ,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和识别办法 ,并提出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全流通问题、政府和企业转变理念以及进行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等对策 ,以便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现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婧 李欢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当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而纵观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主体一般涉及ST公司、亏损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等较多,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这与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相匹配。文章结合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现行会计准则,探讨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民营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与防范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秋生 刘新新
以往文献多认为只有股份支付的收购方为提升股价、降低成本才有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探究相对较少,对盈余管理如何影响并购绩效也未有统一结论。从上市公司并购现金支付出发,基于两种盈余管理会影响现金流,提出现金支付也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并对2016年发生现金并购的1088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并购前一年公司会通过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向下调整盈余,并购当年会向粉饰业绩方向调整,表明收购方通过操纵盈余,储备现金流、降低并购前绩效,为并购当年提升绩效预留空间;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对并购后的综合绩效及现金流绩效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因实质性地改变了盈余和现金流,对绩效有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彭圆圆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4年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研究样本,从并购重组特定视角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决策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对财务绩效与市场反应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受到并购融资方式的影响,与非定向增发融资相比,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资实施并购前倾向于进行负向盈余管理,尤其在面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定向增发时更为明显。进一步从市场反应与财务绩效角度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对象以及并购前盈余管理对并购财富效应无显著影响,但是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未来财务绩效的改进有显著正面影响,并购财务绩效改进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尤其是面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改进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丽英 李婉丽
本文以1999~2012年期间发布盈余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重述的历史趋势、对盈余的影响以及重述公司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进行盈余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为非核心重述,重述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成本费用处理和税收问题。重述对公司净利润影响很大,盈余重述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资产流动性较差,盈利水平低,负债水平较高。因此,对盈余重述行为应重点关注,以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关键词:
盈余重述 核心重述 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钟辉霞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的涵义、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以及盈余管理的利弊基础上,提出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业绩考核和报酬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康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作为盈余管理的“重灾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中国特色。本文试图针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主要手法,提出减少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俊华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很多公允价值计量。有人担心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会引起经营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侵害投资者利益。本文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存在的理论基础认为,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没有因果关系;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全面收益的要求,是各种计量属性的目标,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减少信息不对称,既相关又如实反映。最后,文章提出了防范经营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公平交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梦男 赵利娟 姚海鑫
本文基于2009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报告,研究公司并购完成公告发布的择机行为对并购后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并购后盈余管理对并购当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前三个季度,公司管理者在第四季度存在多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择机行为;同时,在第四季度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并购公司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特别地,管理者在第四季度操纵盈余时倾向于利润调增;并购后盈余管理的调增对第四季度并购当期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梦男 赵利娟 姚海鑫
本文基于2009~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报告,研究公司并购完成公告发布的择机行为对并购后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并购后盈余管理对并购当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前三个季度,公司管理者在第四季度存在多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择机行为;同时,在第四季度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并购公司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特别地,管理者在第四季度操纵盈余时倾向于利润调增;并购后盈余管理的调增对第四季度并购当期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小伟 王德正
本文选取已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尽管实施管理层收购,股价发生很大波动,但总体上没有给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采用盈余管理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施收购前一年,公司存在显著的调减公司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收购当年和下一年则又存在调增公司盈余的行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福胜 吉姗姗 程富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