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8)
- 2023(13446)
- 2022(11624)
- 2021(10955)
- 2020(9153)
- 2019(20728)
- 2018(20569)
- 2017(39946)
- 2016(21717)
- 2015(24405)
- 2014(23896)
- 2013(23741)
- 2012(21500)
- 2011(18967)
- 2010(18788)
- 2009(17234)
- 2008(16978)
- 2007(14631)
- 2006(12701)
- 2005(10957)
- 学科
- 济(83357)
- 经济(83262)
- 管理(73883)
- 业(71258)
- 企(63101)
- 企业(63101)
- 方法(40346)
- 财(37237)
- 数学(34884)
- 数学方法(34523)
- 中国(22443)
- 务(21170)
- 财务(21108)
- 农(21107)
- 财务管理(21048)
- 企业财务(20108)
- 业经(19782)
- 制(19224)
- 地方(18137)
- 技术(17720)
- 学(17057)
- 理论(14412)
- 财政(14239)
- 体(14116)
- 农业(14012)
- 贸(13886)
- 贸易(13875)
- 易(13442)
- 和(13424)
- 银(13001)
- 机构
- 大学(298059)
- 学院(296235)
- 管理(123710)
- 济(117959)
- 经济(115500)
- 理学(108067)
- 理学院(106966)
- 管理学(105367)
- 管理学院(104821)
- 研究(93478)
- 中国(70429)
- 财(62655)
- 京(62233)
- 科学(57644)
- 财经(47129)
- 所(45790)
- 经(42967)
- 江(42280)
- 中心(42157)
- 业大(42018)
- 农(41734)
- 研究所(41312)
- 北京(38980)
- 范(36929)
- 师范(36617)
- 财经大学(35265)
- 经济学(35260)
- 院(34469)
- 州(34170)
- 商学(33502)
- 基金
- 项目(205737)
- 科学(162932)
- 研究(151240)
- 基金(150753)
- 家(130200)
- 国家(129139)
- 科学基金(112785)
- 社会(96274)
- 社会科(91376)
- 社会科学(91353)
- 基金项目(81065)
- 省(79913)
- 自然(73524)
- 自然科(71881)
- 自然科学(71865)
- 自然科学基金(70568)
- 教育(68655)
- 划(66513)
- 资助(61133)
- 编号(60955)
- 成果(48782)
- 部(45475)
- 重点(45285)
- 创(44812)
- 发(42434)
- 创新(41804)
- 课题(40916)
- 教育部(39598)
- 国家社会(39463)
- 科研(39274)
- 期刊
- 济(125427)
- 经济(125427)
- 研究(88935)
- 中国(54422)
- 财(53595)
- 管理(46235)
- 学报(44751)
- 科学(41015)
- 农(36501)
- 大学(34303)
- 学学(32306)
- 教育(30009)
- 农业(25505)
- 技术(24815)
- 融(24641)
- 金融(24641)
- 财经(23213)
- 经济研究(20805)
- 业经(20433)
- 经(19645)
- 问题(15927)
- 图书(15305)
- 财会(15039)
- 科技(14971)
- 理论(14749)
- 技术经济(14664)
- 会计(14557)
- 业(13784)
- 实践(13517)
- 现代(13517)
共检索到429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清华 李帅
并购的财富效应包括并购的财富创造效应和并购的财富分配效应。本文试图回答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是否创造财富、让谁富有的问题,选取了2014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49起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不产生财富创造效应,没有给公司股东带来财富,相反会给股东带来损失;第二,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存在财富分配效应,个人投资者受损而机构投资者获利,财富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转移。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强新三板公司并购监管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减少新三板公司并购现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本文以2000-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28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给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把总体样本按行业细分后的实证分析表明:信息行业的跨国并购为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效应;机械行业的跨国并购毁损了股东价值;家电行业跨国并购的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
跨国并购 财富效应 超额收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杜兴强 聂志萍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8~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2128起广义上的并购交易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30,30]的事件窗内,总样本并购活动的确会引起显著的短期财富效应变动。分类研究发现,股权收购和股权转让类的子样本、目标公司的子样本、公用事业类和综合类的子样本、规模小于10%的子样本、现金支付方式的子样本、国有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子样本,均在事件期内取得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但累计超常收益的大小均不超过3%。
关键词:
公司并购 财富效应 事件研究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锴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8—2010年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对不同交易特征下的并购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样本存在提前反应,并产生积极的公告效应,但其股东财富效应在公告日后并未显著增加;股票支付公司在整个事件期内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现金支付公司;资产收购公司在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股权收购公司;关联并购公司在公告日前和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非关联并购公司。
关键词:
财富效应 支付方式 并购类型 关联属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兰春华
一、引言随着我国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和反并购数量不断增加。在反并购对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问题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管理层自保理论和股东利益理论。管理层自保理论认为反并购不仅降低了公司控制市场的有效性,而且还减少了股东财富;而股东利益理论则认为反并购对公司的绩效起到积极效应。Brown和Warner(1985)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反收购措施与股价的关系,以检验股东利益理论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 孙海亮
随着中国经济的多年快速发展及全球化的深度参与,大批中国企业纷纷出海开展跨境并购,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由跨境并购所涉大额资金所产生的融资问题。内源性融资往往难以满足其大额资金需要,在外源性融资方面国内上市公司又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相关融资理论表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往往更有助于股东财富的增值,实现企业价值的优化。以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跨境并购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从整体上对债务及股权融资方式的股东财富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假设基本相符,即国内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债务融资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 孙海亮
随着中国经济的多年快速发展及全球化的深度参与,大批中国企业纷纷出海开展跨境并购,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由跨境并购所涉大额资金所产生的融资问题。内源性融资往往难以满足其大额资金需要,在外源性融资方面国内上市公司又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相关融资理论表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往往更有助于股东财富的增值,实现企业价值的优化。以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跨境并购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从整体上对债务及股权融资方式的股东财富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假设基本相符,即国内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债务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方式能够在短期内给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惠芳 张孔宇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事件发生前后20天内具有比较显著的股东财富效应;按行业细分后,电子信息行业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大于家电行业的股东财富效应;并且被收购公司所在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和并购支付方式对跨国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有影响,收购公司所在国的经济增长率比并购前一年的经济增长率越低,则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富获得越多,以现金作为对外并购支付方式时,财富获得也越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跨国并购 财富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郝项超 古志辉 程斌宏
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对债权人财富的影响。以往研究基于债券价格的财富效应度量方法无法应用于缺乏债券价格的情况,因此本文引入了期权定价模型来估计不可交易债权的价值,并将该估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作为财富效应的新定义。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不仅没有给目标公司的债权人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反而损害了目标公司债权人的财富,尤其是当目标公司财务风险较低时。
关键词:
并购 债权人财富效应 期权定价方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杰武 韩丽
基于我国2006~2012年114例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案例,运用市场绩效研究方法,对收购方的短期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购方股东获得了显著的财富效应,跨国并购的目的、实质经营资产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以及收购的行业相关性对跨国并购收购方的财富效应影响显著,但收购方的控股性质和目标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对收购方的财富效应并没有造成显著差异。基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应大力促进跨国并购的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跨国并购 财富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并购的财富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和发展能力这三类行业特征上。通过产业经济学中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建立理论框架,利用中国1998—2008年沪深两市6962起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财富效应与发展阶段正相关,与发展能力也正相关,并且行业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对股东并购超额收益率的贡献分别为7‰和0.2‰;但是行业集中度并不是显著影响并购财富效应的行业特征。
关键词:
公司并购 财富效应 行业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鲜文波
本文选取了1997~2009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沪深两市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MBO方案公告日前40天和后30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1.67%且T检验不显著,即短期财富效应不明显。MBO方案公告后24个月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仅为4.37%且T检验不显著,即长期财富效应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岳双喜
本文以典型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选定新三板挂牌公司(目标企业)的关键因素,从行业发展状况、自身财务状况以及价值评估三方面综合考量目标公司,从而选择各方面优势更为明显的目标公司予以并购,力图为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对特定并购目标的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
目标企业 新三板 并购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宇华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是否为股东创造了财富。以2004-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29起跨境并购为样本,研究发现并购公告能显著提高股东财富,并购当日的超额收益为2.04%,[-10,1]日的累计超额收益为2.52%。本研究同时发现,充当中国海外并购"初级行动团体"的中国上市公司与行业平均相比,具有更大的规模和更低的资产负债率。他们主要分布在服务、能源和机械产业,青睐并购海外同行业公司,旨在获取对方控制权,并且交易规模相对较小,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是一种战略并购,具有较强地化解海外并购经营和财务风险的能力,这可能是中国股票市场给予积极评价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海外并购 股东财富效应 上市公司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青原
本文分析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的相关性。以1998-2008年间发生的、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的国内非关联股权标的纵向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地点相近性、研发支出密度和契约密度衡量公司纵向并购双方的资产专用性。结果发现,并购交易双方资产专用性越高,收购方公司财富效应越大,且随着并购双方纵向关联程度的增加及它们所在地区产权保护程度的降低,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间的正相关性越强,支持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说。这表明,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较差的契约实施和低效的社会信任条件下,纵向一体化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保护交易双方,特别是对私人控股型的收购公司来说,有价值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能使其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