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0)
2023(10375)
2022(9327)
2021(8962)
2020(7501)
2019(17662)
2018(17766)
2017(34862)
2016(19062)
2015(21492)
2014(21404)
2013(21159)
2012(19268)
2011(17081)
2010(16717)
2009(15182)
2008(14610)
2007(12535)
2006(10863)
2005(9267)
作者
(52491)
(43454)
(43029)
(40905)
(27782)
(20894)
(19694)
(16958)
(16476)
(15445)
(15089)
(14328)
(13610)
(13533)
(13274)
(13152)
(13018)
(12896)
(12453)
(12376)
(10729)
(10458)
(10401)
(9869)
(9641)
(9635)
(9585)
(9525)
(8659)
(8584)
学科
(71427)
经济(71342)
管理(58054)
(57663)
(50426)
企业(50426)
方法(35256)
数学(30505)
数学方法(30191)
(22378)
(18801)
中国(16689)
业经(16378)
(16292)
财务(16231)
财务管理(16207)
地方(15880)
企业财务(15451)
(15045)
(14201)
农业(12747)
理论(12572)
(12216)
(11926)
贸易(11918)
技术(11686)
(11512)
环境(11141)
(10694)
(10227)
机构
大学(260281)
学院(258373)
管理(108816)
(96610)
理学(95328)
经济(94346)
理学院(94297)
管理学(92814)
管理学院(92357)
研究(79963)
中国(59316)
(55501)
科学(50725)
(45192)
(38953)
业大(38583)
(37731)
中心(36934)
财经(36927)
(36648)
研究所(35525)
北京(34999)
(34426)
师范(34153)
(33645)
(30041)
农业(29569)
(29497)
商学(28432)
商学院(28135)
基金
项目(182279)
科学(143168)
研究(134452)
基金(132010)
(113765)
国家(112793)
科学基金(98143)
社会(82480)
社会科(77982)
社会科学(77962)
基金项目(72284)
(71172)
自然(65749)
自然科(64174)
自然科学(64161)
自然科学基金(62997)
教育(61659)
(59850)
编号(56307)
资助(53891)
成果(44872)
(40049)
重点(39726)
(37911)
(37511)
课题(37322)
创新(35171)
项目编号(35079)
科研(34895)
教育部(34574)
期刊
(103169)
经济(103169)
研究(73604)
中国(44183)
学报(39140)
管理(38534)
科学(36410)
(35682)
(33323)
大学(29660)
教育(28737)
学学(27583)
农业(23658)
技术(22016)
(19619)
金融(19619)
业经(17532)
财经(17023)
图书(15808)
经济研究(15456)
(14218)
问题(13457)
理论(13430)
科技(12605)
实践(12584)
(12584)
(12375)
资源(12078)
现代(12016)
财会(11855)
共检索到363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施仲波  江少波  
一、引言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是资本市场的热点研究内容,并购行为的发生会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并购行为的动机对影响资本市场稳定与投资者利益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市场的监管层以及利益攸关的投资人都非常重视并购行为发生的动机。提高公司业绩、改善财务现状等积极的并购动机对于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方淑芬  
并购的动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并购动因研究的成果,对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这些理论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动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以往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解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结根  
企业的并购活动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选择并购支付方式是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本文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绩效明显好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绩效。在有偿并购中,现金支付及现金与资产支付组合的绩效较为稳定,资产支付方式的绩效表现为高开低走,而现金与承担债务支付组合的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研究显示,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关联交易和并购类型是其他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岳双喜  
本文以典型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选定新三板挂牌公司(目标企业)的关键因素,从行业发展状况、自身财务状况以及价值评估三方面综合考量目标公司,从而选择各方面优势更为明显的目标公司予以并购,力图为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对特定并购目标的选择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明明  余鹏翼  
近几年上市公司并购浪潮汹涌,业绩承诺成为市场常态,同时也伴随着业绩失诺的大量增加。本文以斯太尔业绩失诺后随意变更补偿方案为例,从收购方、被收购方、并购项目中的资产评估机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斯太尔随意变更补偿方案的后果以及造成它业绩失诺的原因。分析表明,并购中的业绩失诺受多方影响,收购方对并购的过于乐观、被收购方为促进并购而过高许诺业绩、中介评估机构对市场的过于乐观都能会影响业绩承诺的指标。为避免业绩失诺的发生,参与并购的三方都应该谨慎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玮  
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剩余效应,并探讨海外并购特征对并购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外企业凭借其议价能力可获得53.2%的剩余,而我国上市公司可获剩余略小,为47.9%,因而我国上市公司将被迫接受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约5.3%的并购交易价格;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净剩余较国有上市公司略多;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交易特征,如支付方式、是否重大购、是否资产收购、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对该交易价格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青   周伟  
上市公司收购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收购人可通过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或者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琼  游春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泓语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其投资手法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相比较其他风险投资而言,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主要是成熟型企业,旨在获取企业的控制权进而在提升企业价值后退出。并购基金作为特殊的并购主体,相对于一般的并购而言,主要不同在于其在并购中担当的角色。首先并购基金是作为一种金融资本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增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清  刘慧芳  
业绩补偿承诺的初衷是作为估值调整机制维护并购交易的公平,提高并购效率,但许多被并购企业为了获得高额交易对价而做出虚高业绩承诺,引发了高溢价并购风险。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HH公司并购MJ公司的案例发现虚高的业绩承诺引起了高溢价并购,业绩承诺难达标、子公司失控、巨额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难履行等高溢价并购风险并没有因为业绩补偿承诺的存在而得到规避。最后提出以下建议:并购各方应谨慎对待业绩承诺,合理确定交易对价;并购后并购企业要积极进行整合,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应完善业绩补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波  
一、引言200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等问题作出规定。在政策导向下,国内A股上市公司MBO潜潮涌动,我国的MBO从非正式的实验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大量公司在设计MBO方案,很多国外公司摩拳擦掌酝酿建立MBO基金,掀起了我国MBO的热潮。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此次的《暂行规定》对"管理层"这个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并相应扩大了外延;对资金来源、职工安置费等在以前的相关文件中设计粗略、不易厘清的问题,均在此次得以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洁  
国内近年来众多异地并购案例经验证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似乎并不适用于民营系族企业家的异地开疆扩土。全新环境下社会资本的重构难免衍生组织成员难以承受的额外交易成本,进退维谷之下选择再行出售转让标的企业股份,成为不少民营企业家以退为进的无奈之举。本文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视角,以郑永刚异地并购中科英华及后续退出为例,深度解析上市公司异地并购后退出的深层原因及经济后果,通过透视理性经济人的逐利本性剥茧抽丝,揭开附着在纷繁并购交易事项表面的伪装假象,还事实以本来面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晗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对2012年8月康恩贝制药并购伊泰药业的案例中并购方公司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评价并购交易的短期绩效。同时分析并购方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结论显示:短期并购交易能为并购方公司带来超额收益,对公司业绩提升有利,但长期绩效有待观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贵荣  
高溢价率的企业并购,意味着并购方为顺利获得标的资产将为之承担远高于标的净资产的交易价格,而溢价并购完成后的企业财务绩效则成为了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风向标与试金石。本文以上海莱士并购邦和药业为例,在逐项展开生物制药产业内企业并购案及其绩效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溢价并购与并购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向政府相关部门和同类并购企业提出了保障溢价并购平稳实施、提升并购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军敏  曹志广  
通过并购来获取技术和知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医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医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专利增量作为研发绩效指标,以是否发生技术并购、并购企业规模、并购次数、现有专利水平、研发强度为自变量,对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认为:技术并购对研发绩效有正面作用,而其它目的的并购对研发绩效有负面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