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3)
2023(2473)
2022(2054)
2021(1839)
2020(1657)
2019(3853)
2018(3706)
2017(7650)
2016(4131)
2015(4750)
2014(4707)
2013(4626)
2012(4147)
2011(3331)
2010(3953)
2009(3898)
2008(3749)
2007(3267)
2006(2843)
2005(2695)
作者
(10349)
(8471)
(8445)
(7952)
(5696)
(3921)
(3880)
(3106)
(3080)
(3069)
(2873)
(2705)
(2678)
(2649)
(2543)
(2514)
(2504)
(2457)
(2451)
(2415)
(2146)
(2128)
(2044)
(2021)
(1955)
(1938)
(1870)
(1722)
(1719)
(1713)
学科
(21959)
企业(21959)
(21706)
管理(19906)
(14121)
经济(14096)
(12787)
审计(12152)
(11739)
财务(11735)
财务管理(11667)
企业财务(11360)
方法(9300)
数学(7448)
数学方法(7388)
各类(5883)
公司(5296)
(5202)
(4062)
体制(3812)
业经(3546)
技术(3228)
中国(2937)
人事(2480)
人事管理(2480)
(2461)
(2459)
经营(2456)
组织(2383)
(2343)
机构
学院(55768)
大学(55518)
管理(25026)
理学(21968)
理学院(21844)
管理学(21689)
管理学院(21588)
(21133)
经济(20694)
(15416)
中国(12602)
财经(12275)
研究(11639)
(11630)
(11195)
会计(10391)
财经大学(9362)
商学(8704)
商学院(8674)
(8286)
会计学(7167)
会计学院(6884)
北京(6700)
公司(6555)
(6534)
学会(6520)
经济管理(6204)
中心(6174)
审计(5993)
工商(5765)
基金
项目(33048)
科学(26918)
基金(25871)
研究(24389)
(21411)
国家(21212)
科学基金(19807)
社会(16433)
社会科(15744)
社会科学(15737)
基金项目(14275)
自然(13527)
自然科(13160)
自然科学(13158)
自然科学基金(12941)
(12395)
教育(11574)
资助(10861)
编号(9877)
(9846)
成果(8560)
(8119)
人文(7633)
(7607)
教育部(7569)
项目编号(7224)
重点(7132)
(7092)
(6878)
科研(6764)
期刊
(21849)
经济(21849)
(17819)
研究(16412)
中国(14323)
审计(9571)
管理(9222)
会计(8969)
财会(8732)
(6282)
金融(6282)
财经(6263)
通讯(5843)
会通(5841)
学报(5736)
科学(5249)
(5119)
大学(5019)
学学(4910)
经济研究(3959)
(3644)
业经(3380)
之友(3380)
(3352)
(3175)
月刊(3147)
技术(3123)
内部(2992)
国内(2992)
(2891)
共检索到86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红  王善平  朱青  
审计师聘任制度作为独立审计合约缔结的游戏规则,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合格的审计师。审计师聘任权应该归股东所有。股东大会决议是控股股东的意识表示,可能损害非控股股东的权益,独立审计是应股东之聘对经营者执行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决议的效果的鉴证活动,在国有股比重过大和独立审计的信誉机制、民事赔偿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应将上市公司审计师聘任权安排给非控股股东而不是控股股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雷光勇  李淑君  
构建允许股东直接参与审计师聘用决策的机构——股东理事会,让其独立于董事会,拥有审计师聘用方面的决策权,并由其他机构来支付其运行费用,可使审计师的聘任真正独立于管理当局,提高审计独立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敏  李伟  张胜  
审计师的聘任问题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其监督功能的强弱。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公司高管变更对审计师聘任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发生了变更,公司的主审事务所更容易发生变更,而且更容易从较低质量的事务所变更为较高质量的事务所,审计意见也越容易得到改善。而公司的控制权是否转移对事务所变更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师聘任决策受到高管的决定性影响。新的高管上任后,更倾向于通过聘任高质量的审计师向投资者传递信号,改进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奇峰  张鸣  
以2002~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盈利相关系数计量盈利质量,分析了公司控制权安排对盈利质量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经营性国有控股公司的盈利质量较低,经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盈利质量较高;非经营性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低、股权制衡度低的公司更不愿意聘请"国际四大"作为审计师;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并不低于非国有企业,企业市场价值与公司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对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控制权安排、审计师选择能够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并对其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峰  赵景文  涂国前  黄宇明  
通过考察中国证监会1993-2004年度间所有涉及到审计师和事务所的处罚公告发布后,是否出现资本市场股票价格下降和事务所客户流失等经济后果。数据分析表明,当审计师受到处罚的事件公布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反应;但是,只要这种处罚没有触及到审计师的执业资格,审计师的市场份额就没有下降。借助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我们推测认为,当聘约权主要由公司管理层和/或控股股东掌控且他们的财富与审计师声誉没有直接关联度的情况下,审计师声誉下降并不必然具有经济后果。这一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审计师声誉的形成机制以及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晚金  江贤莹  龚光明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并购方的角度出发,以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在并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并购过程中审计师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并购绩效;审计师具备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专长有助于并购绩效的提升;相较于关联并购,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的非关联并购中,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提升并购绩效的作用更加显著;参与并购的审计师如果在并购前与并购双方同时存在业务关联关系,并购绩效会更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晚金  江贤莹  龚光明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并购方的角度出发,以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在并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并购过程中审计师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并购绩效;审计师具备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专长有助于并购绩效的提升;相较于关联并购,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的非关联并购中,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提升并购绩效的作用更加显著;参与并购的审计师如果在并购前与并购双方同时存在业务关联关系,并购绩效会更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爽  吴溪  
本文系统考察了1995-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444例自愿性改聘审计师行为在决策程序层面的治理表现与潜在问题,包括:(1)描述了改聘审计师的决议机构的基本分布;(2)考察了改聘审计师议案的决议过程伴随的若干特征;(3)检验了改聘审计师决议过程中的若干特殊表征与上市公司潜在不良动机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各项描述统计和检验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在改聘审计师这一重大事项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规范及其执行并不能有效防范大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的潜在侵害,并相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为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梁上坤  陈冬  胡晓莉  
外部审计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抑制公司费用粘性。以2002-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针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将审计师事务所分为国际四大、国内十大、国内非十大三类,结果发现,国际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其费用粘性显著更低,而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审计的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国际四大审计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较低时较为明显。在PSM等多项稳健性测试下,上述结果保持稳定。本文揭示了国际四大审计对于费用粘性抑制的积极作用,将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扩展至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安兰  许日  王春飞  伍利娜  
因被同一实际控制人所控制,企业集团中的上市公司审计问题呈现出与单个公司不同的特征。以往研究通常关注单个公司,对于集团内多家上市公司的统一审计研究,也仅侧重于经济后果的影响方面。那么,形成企业集团统一审计的影响因素究竟是什么?运用Logit模型对2003至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隶属于企业集团的1064个样本进行回归,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东间的代理冲突越严重,越有可能选择集团统一审计;集团内存在地缘关联的公司,更可能选择集团统一审计。进一步研究虽然没有发现上市公司选择集团统一审计是出于业务协同,从而在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凌云  李弢  
上市公司解聘审计师问题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2002至2004会计年度解聘审计师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解聘审计师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公司解聘审计师并非由于前任审计师过于稳健,当公司具有避免亏损、ST、退市以及摘除ST的动机时,则更有可能解聘审计师,而且这些公司通过解聘审计师成功实现了审计意见的购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雨杰  石玉  
本文选取2009-2012年的金字塔产权结构安排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金字塔产权结构与公司审计师选聘以及审计费用溢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字塔产权结构下的上市公司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的概率与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呈显著倒U型关系,但是与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的关系并不显著。另外,回归还表明,在金字塔结构的特殊产权制度安排下,实际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可能对审计师聘任决策施加重要影响,可能产生"审计师选择悖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文进  王芳  
文章以我国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Almeida et al.(2004)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融资约束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审计师声誉、审计意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能显著缓解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相对于低声誉审计师,高声誉审计师发表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能够更显著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本研究有助于丰富融资约束和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内容,为上市公司缓解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角度,对资本市场和本土事务所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亚南  任金政  
对审计师变更原因以及公司治理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统计检验和Logistic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6个维度、15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显著;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是否发生诉讼仲裁事项、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宋婕   张俊民  
客户集中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与以往研究关注客户集中给企业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同,本文考察企业是否通过审计师选择应对客户集中风险。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高的公司更可能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在执行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外部信息环境差、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较高、外部融资约束较强时,客户集中度与审计师选择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并且,这一正向关系仅在公司CEO话语权较小、审计委员会规模较大、独立董事占比较高时存在。最后,研究发现聘请高质量审计师显著缓解了客户集中引起的公司持续经营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