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3)
- 2023(8706)
- 2022(7619)
- 2021(7054)
- 2020(6361)
- 2019(14916)
- 2018(14571)
- 2017(29066)
- 2016(16084)
- 2015(18525)
- 2014(18534)
- 2013(18727)
- 2012(17749)
- 2011(16007)
- 2010(16315)
- 2009(15327)
- 2008(15694)
- 2007(14301)
- 2006(12313)
- 2005(11081)
- 学科
- 济(71447)
- 经济(71368)
- 业(52913)
- 管理(52827)
- 企(45766)
- 企业(45766)
- 方法(40380)
- 数学(36636)
- 数学方法(36378)
- 财(25401)
- 务(18572)
- 财务(18557)
- 财务管理(18515)
- 企业财务(17807)
- 农(16897)
- 中国(15521)
- 制(14788)
- 业经(13403)
- 贸(12688)
- 贸易(12685)
- 学(12515)
- 易(12309)
- 地方(11937)
- 农业(11330)
- 银(10383)
- 银行(10346)
- 融(10340)
- 金融(10338)
- 体(9882)
- 和(9774)
- 机构
- 大学(240977)
- 学院(237431)
- 济(99632)
- 经济(97495)
- 管理(93998)
- 理学(81091)
- 理学院(80257)
- 管理学(79055)
- 管理学院(78601)
- 研究(75278)
- 中国(58904)
- 京(49820)
- 财(49679)
- 科学(44444)
- 农(40611)
- 财经(39740)
- 所(38295)
- 经(36210)
- 中心(36109)
- 江(35985)
- 业大(35261)
- 研究所(34204)
- 农业(32327)
- 经济学(31370)
- 北京(31238)
- 财经大学(29800)
- 经济学院(28714)
- 范(28692)
- 师范(28368)
- 州(28123)
- 基金
- 项目(153345)
- 科学(120545)
- 基金(113353)
- 研究(109074)
- 家(98515)
- 国家(97748)
- 科学基金(84059)
- 社会(69920)
- 社会科(66509)
- 社会科学(66486)
- 基金项目(60075)
- 省(58490)
- 自然(55504)
- 自然科(54245)
- 自然科学(54225)
- 自然科学基金(53312)
- 教育(51544)
- 划(50217)
- 资助(48599)
- 编号(43660)
- 部(35899)
- 成果(35891)
- 重点(34231)
- 创(31263)
- 发(31067)
- 教育部(30977)
- 科研(30313)
- 人文(29783)
- 大学(29634)
- 课题(29335)
共检索到349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昭
本文通过构造国内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其内在原因。实证的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时,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保持人力资本的稳定性,即留住现有的员工。模型显示,上市公司的现金状况、上市时间和资产规模对实施计划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对其影响不显著。同时令人意外的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对其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对象 A股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爱玲 汪美林
损害激励对象的经济利益、打击激励对象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监督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作废或取消的原因主要有:行权条件单一、行权价格固定、高管离职、盈余管理。为使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顺利实施应当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综合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行权条件指标、采用指数化行权价格,对高管人员的激励采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计划 非财务指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俞鸿琳
本文从制度背景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FE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对于全部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负相关,并在0.10的水平下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由于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董事会机制不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可能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
政府控制 股权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福祥
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中面临许多问题,诸如标的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的背离问题、股价对未来业绩的"透支"问题、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与股权激励的"冲突"问题、股权激励与内部人控制的矛盾问题、激励收益估算中的技术方法问题等。只有在股权激励试点宴践中正确处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走向完善,建立股权激励之长效机制。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问题 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晓东 赵欣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7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计算股权激励预案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找出其变化趋势,并检验其显著性,来度量公告股权激励预案对公司股价波动的短期影响,并研究了以不同激励标的物的股权激励公告效应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A股市场对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为正的反应,以期权为标的物的股权激励的公告效应比以股票为标的物的更大,A股市场尚未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标准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幕交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现杰 王怀庭
建立健全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营者持股、国家股股东(国有资本注资持股)和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持股)具有不同的股权激励效果。其中经营者持股具有最强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本容易出现投资者主体缺乏保护机制的问题,进而扩大委托代理关系的距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引发企业效率低下;在流通股股东的激励环境下,股权流动性分裂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可能导致经营者持股和国家股的激励减弱。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经营者 股权激励 公司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兰素英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但是也可能会诱发经营者操纵盈余的行为。文章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攫取私利,在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前普遍会进行负向的利润操纵;股权激励的水平越高,其股权激励方案公告前一个季度的利润操纵程度越大;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激励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这一研究发现可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和监督提供借鉴,为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契约开启新的思路,并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股票期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钟文芳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出台以来,截至2009年5月22日,我国共有136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由于我国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板推出股权激励预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中小板公司 股权激励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玲玲
股权激励是缓解企业管理层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有效方式,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得以普遍实施。本文以硅宝科技公司为例,阐述了股权激励在该公司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重点总结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而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提出完善建议,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影响因素 实施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胜军 吕思莹 白鸽
股权激励作为解决由现代企业两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采用,但实施效果大相径庭。笔者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激励方案中的六大契约要素对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行业成长性和高管是否两职合一中的差异性表现。研究发现:绩效条件越严格,企业业绩越好;激励力度与企业业绩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授予激励对象的权益总份额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8.6%时,企业绩效达到最优。调节效应的研究表明:企业性质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行业成长性对绩效条件、激励力度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当高管两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冰 刘坤
股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激励约束机制是治理机制的核心,股权结构与激励约束机制构成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以沪深主板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分别构建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综合指数,研究股权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效率的影响,考察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有:第一,股权结构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均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与约束机制相比,激励机制的作用更显著。第二,激励机制中CEO持股比例、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均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约束机制中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效率显著负相关。第三,将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联合考察,激励机制与股权结构、约束机制与股权结构均存在替代效应;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存在互补效应。研究表明,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比例与非国有股比例已达到相对均衡状态,企业效率提升的重点应由股权结构的优化转向治理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
股权结构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企业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巾英 左佳红
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选取我国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与效果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基于降低平仓风险和促进公司创新的动机,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倾向更高。当市场股价整体下滑、质押股价接近平仓线时,这一正向效应更明显,但在此情境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仅能实现短期"股价管理"以降低平仓风险,长期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和持续,甚至会大量出现浮亏倒挂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巾英 左佳红
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选取我国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与效果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基于降低平仓风险和促进公司创新的动机,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倾向更高。当市场股价整体下滑、质押股价接近平仓线时,这一正向效应更明显,但在此情境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仅能实现短期"股价管理"以降低平仓风险,长期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和持续,甚至会大量出现浮亏倒挂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