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8)
- 2023(13672)
- 2022(12024)
- 2021(11265)
- 2020(9335)
- 2019(21772)
- 2018(21702)
- 2017(42413)
- 2016(23204)
- 2015(26178)
- 2014(26422)
- 2013(26316)
- 2012(24524)
- 2011(22015)
- 2010(22230)
- 2009(20463)
- 2008(20102)
- 2007(17909)
- 2006(16220)
- 2005(14788)
- 学科
- 济(99987)
- 经济(99872)
- 管理(68637)
- 业(68627)
- 企(56717)
- 企业(56717)
- 方法(41368)
- 数学(35400)
- 数学方法(35002)
- 中国(28555)
- 财(27140)
- 农(27004)
- 地方(26033)
- 业经(22807)
- 学(20358)
- 制(18794)
- 农业(18632)
- 务(18261)
- 财务(18187)
- 财务管理(18152)
- 企业财务(17291)
- 贸(16996)
- 贸易(16981)
- 易(16381)
- 银(16094)
- 银行(16050)
- 和(15574)
- 理论(15375)
- 行(15277)
- 融(15223)
- 机构
- 大学(329453)
- 学院(329147)
- 济(132159)
- 管理(130453)
- 经济(129202)
- 研究(113417)
- 理学(111437)
- 理学院(110183)
- 管理学(108424)
- 管理学院(107830)
- 中国(86653)
- 京(72057)
- 科学(69596)
- 财(62944)
- 所(58100)
- 农(52692)
- 研究所(52111)
- 中心(51042)
- 江(49668)
- 财经(49096)
- 业大(47313)
- 北京(46612)
- 范(44495)
- 经(44485)
- 师范(44083)
- 州(41023)
- 院(41006)
- 农业(40744)
- 经济学(38358)
- 财经大学(36314)
- 基金
- 项目(215767)
- 科学(169037)
- 研究(159875)
- 基金(154696)
- 家(133901)
- 国家(132701)
- 科学基金(113822)
- 社会(99092)
- 社会科(93838)
- 社会科学(93815)
- 省(84899)
- 基金项目(82565)
- 自然(73775)
- 教育(73053)
- 自然科(72010)
- 自然科学(71995)
- 划(71109)
- 自然科学基金(70693)
- 编号(66148)
- 资助(64396)
- 成果(54726)
- 发(49311)
- 重点(48152)
- 部(47357)
- 课题(45805)
- 创(44446)
- 创新(41350)
- 科研(40914)
- 项目编号(40751)
- 教育部(40637)
- 期刊
- 济(154257)
- 经济(154257)
- 研究(103460)
- 中国(66711)
- 管理(50121)
- 学报(49846)
- 财(48999)
- 农(48969)
- 科学(46527)
- 教育(39237)
- 大学(37603)
- 学学(35107)
- 农业(34013)
- 融(32644)
- 金融(32644)
- 技术(28580)
- 业经(26096)
- 经济研究(23992)
- 财经(23945)
- 经(20315)
- 问题(20095)
- 图书(18537)
- 业(17208)
- 理论(16868)
- 技术经济(16267)
- 科技(15434)
- 实践(15290)
- 践(15290)
- 现代(15261)
- 商业(14763)
共检索到505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屠杨杨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开始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主流的再融资方式。从2006年首例定向增发开始到2009年底,约占A股上市公司24.68%的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定向增发。相对于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则明显低迷,截止2009年底,仅有106家上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宏 景舒婷 国超
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比较热衷于配股融资,由于"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现状导致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目标分离,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过配股融资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达到"圈钱"的目的,从而导致两类股东财富失衡。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定向增发由于其门槛低优势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虽然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本质上都变为全流通股份,股东利益按原则趋于一致,但是定向增发的使用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漏洞,大股东可能利用这些漏洞侵害小股东利益。
关键词:
配股 定向增发新股 股东利益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郝文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房地产上市公司 再融资 定向增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史琪 李青原
市场时机选择能够直接影响定增的时点、规模及折价情况,是上市公司开展定向增发时的重要考量内容之一。文章在探讨定向增发市场择机影响方式的基础上,选取案例企业并对其定向增发市场择机行为进行分析,明确上市企业会在全面考虑行业发展、政策监管、股票价格及盈利能力等因素基础上择机开展定向增发活动,保证融取充裕资金以组织开展规模扩张、业务拓展活动,以期为国内上市企业高效开展定向增发融资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市场择机 定向增发 上市企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李鹏 张韵
本文研究1998~2013年A股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考察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对于不同事件日的反应是不同的,首次披露增发信息时市场的反应最大;市场对于公开增发的反应为负,对于定向增发的反应为正。进一步研究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市值账面比(MB)对公开增发的影响为负,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为正,且市场状况越好,公开增发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越高;信息不对称假说能够解释中国A股市场上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丽梅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公告效应 折价 长期表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劲松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有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象中有机构投资者、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就越高;而公司在定向增发中聘请的主承销商如果属于十大券商,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则较低。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定价 机构投资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寿福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存在显著为正的公告效应,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定向增发公司股票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约为7.6%。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监督效应假说和信息效应假说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大股东认购比例越高,未来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可能产生的监督效应越大,从而提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上市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大,公告期内超常收益率越高。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 公告效应 公司再融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骆希亚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武婷 黄亚平
本文以2017年A股成功定向增发的18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治理结构、股权制衡和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定向增发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均有负的总效应,且对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万
本文选择2006年5月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实施到2008年6月的两年间董事会宣告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我国上公司在定向增发宣告事件-2、-1、0、1日的超常收益分别是2.41%、4.57%、2.71%、1.77%,事件期其它时间超常收益不明显。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可积极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实现融资或重组,与此同时,也要担负起对股东的应有责任,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 宣告效应 事件研究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石清 谢璐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财富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各因素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给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选择39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短期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其中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选取2007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1家上市公司及2008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分析定向增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财富效应。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超额收益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变化、股东收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 再融资 短期财富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莉婕 马妍妍
以2006~2012年A股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每股盈余、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为长期绩效指标,探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表现。结果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大股东认购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机构投资者认购与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发挥了很好的监督职能,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秋生 孙健 张海军
定向增发通常认为会引起股价下降,从而侵害散户的利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4月到2008年4月期间公告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率来验证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从而证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公告具有明显的正股价效应。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实证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会使股东普遍获利,从而为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资或股权优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股价效应 超额收益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辉
通过对2006年到2007年定向增发数据研究发现,只向控股股东等关联性股东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有压低定向增发价格向大股东利益输送的迹象,而定向增发由于非关联股东的参与,定向增发的价格没有被压低;未发现只向控股股东等关联性股东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不良资产达到利益输送目的的迹象;发现在定向增发的当年,有极少数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利益输送 发行价格 现金分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