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3)
2023(13160)
2022(11627)
2021(10786)
2020(9266)
2019(21241)
2018(21009)
2017(41440)
2016(22407)
2015(25207)
2014(25146)
2013(24898)
2012(22711)
2011(20362)
2010(20267)
2009(18901)
2008(18763)
2007(16493)
2006(14513)
2005(12996)
作者
(63393)
(52593)
(52273)
(49740)
(33757)
(25244)
(23713)
(20459)
(19949)
(18935)
(18108)
(17667)
(16675)
(16587)
(16251)
(16150)
(15642)
(15619)
(15210)
(15024)
(12955)
(12901)
(12664)
(11941)
(11738)
(11688)
(11625)
(11588)
(10557)
(10185)
学科
(89639)
经济(89494)
管理(74778)
(70757)
(61968)
企业(61968)
方法(44939)
数学(39306)
数学方法(38965)
(30725)
(22002)
(21955)
中国(21601)
(21307)
财务(21240)
财务管理(21197)
业经(20316)
企业财务(20293)
(17170)
地方(16153)
(15318)
贸易(15309)
(15302)
(14842)
(14669)
银行(14632)
农业(14527)
(14325)
金融(14322)
理论(14292)
机构
大学(322698)
学院(318769)
管理(131263)
(128867)
经济(126121)
理学(114142)
理学院(112987)
管理学(111299)
管理学院(110714)
研究(100281)
中国(76220)
(67589)
(64890)
科学(59345)
财经(51785)
(48919)
(47118)
(45701)
中心(45575)
(45526)
业大(45096)
研究所(43916)
北京(42688)
(39254)
经济学(39209)
师范(38919)
财经大学(38847)
(37025)
(36475)
商学(35613)
基金
项目(216880)
科学(171675)
研究(160117)
基金(159810)
(137195)
国家(136091)
科学基金(118841)
社会(102184)
社会科(96977)
社会科学(96955)
基金项目(85320)
(83057)
自然(77261)
自然科(75443)
自然科学(75426)
自然科学基金(74106)
教育(73544)
(69681)
资助(66356)
编号(64907)
成果(52955)
(49054)
重点(47496)
(45124)
(44095)
课题(43649)
(43416)
教育部(42947)
人文(42171)
创新(42070)
期刊
(138047)
经济(138047)
研究(95362)
中国(57327)
(52600)
管理(48675)
学报(47602)
科学(43449)
(40600)
大学(37063)
学学(34954)
教育(32045)
(30681)
金融(30681)
农业(27708)
财经(26188)
技术(26070)
(22052)
经济研究(21563)
业经(21534)
问题(17891)
理论(16896)
实践(15392)
(15392)
技术经济(15056)
财会(15027)
图书(14998)
科技(14569)
现代(14410)
(14076)
共检索到462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茂平  
控制权私人收益体现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通过考察199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平均来说比较高,整体上有下降趋势;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西部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高。并且研究结论得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法治环境的改善、加大股权的制衡度等可以降低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建峰  
Laporta等(1998)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规定最为严格,其实施力度最大,因而对投资者保护得最好。投资者不必担心与公司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刘建军  徐晋  
本文从公司控制链微观结构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的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 ,并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 ,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 ,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睿  陈震  
为了检验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大股东掠夺债权人的手段还是债权人监督大股东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2005—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权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以短期债务为主的期限结构特征是债权人对大股东掠夺行为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的体现。据此进一步从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其他大股东监督能力这三个方面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大股东掠夺效应和债权人监督治理机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股东掠夺激励较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通过提供更短的债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丽娜  
本文以沪深主板市场上2011-2014年非流通股交易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干预、大股东掠夺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股东攫取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对公司价值的掏空行为,加之中小股东的法律诉讼和用脚投票导致的公司内耗,使得公司价值出现下降,即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会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政府干预约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进而提升了企业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长征  方卉  
基于公司治理行为视角,聚焦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析控制股东剥夺行为是否为股价崩盘风险的"推手",研究公司治理行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而减弱,但不管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何,第二至第三大股东都有较强的掠夺动机;股价崩盘风险受控制股东掠夺行为直接作用不显著,其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作用,但控制股东掠夺行为显著加大了公司的成长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且二者风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表明控制股东掠夺风险会间接传染至股价崩盘,揭示出这种间接的风险作用使控制股东更易隐藏占款背后的"掏空"动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饶育蕾  汪玉英  
本文以2001-2003年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显著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负相关系数更大,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4)实证表明“过度投资”是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典型表现,这不仅符合“自由现金流假说”的推断,而且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中“融资约束”相反的“融资便利”来加以解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志霖  郑飞虎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关系加以研究,探寻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邬国梅  
以中国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检验现金持有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考察企业中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结果显示,过度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密切相关,所持有的现金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相比而言,集团控股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高于非集团控股,自然人集团控股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高于国有集团控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家琪  孙玲玲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投资者、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辨别哪些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资金被占用提供了判断标准,为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莉  陈耿  
一、引言2006年5月7口,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f《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简称"定向增发")做出了具体规定。定向增发融资门槛低、有利于引进特定的投资者、实施上较为简单,也能吸收大股东资产进而实现整体上市,因此在近几年成为我国资木市场股权洱融资的主流方式之一。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发行价格的高低不仅涉及增发对象的直接利益,还影响公司权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定向增发的定价格是否合理是定向增发融资的关键问题:我国h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以下简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晓红  戴静  曾江洪  
大股东占款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顽症,中小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普遍的大股东占款现象。本文从大股东占款的角度对成长危机产生概率、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股东占款对成长危机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占款金额越大的中小上市公司越容易产生成长危机,且大股东所欠应收帐款、与大股东有关的担保是造成成长危机持续发生的主要因素。并由此提出治理大股东占款现象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曾泉  杜颖洁  
本文搜集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和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数据,明确区分了民营上市公司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政治联系是否有助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研究结果表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显著抑制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且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层级越高,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越强;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正相关,但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会芳  
本文利用实际数据研究1999年至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大股东变更对促进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改进上市公司绩效以及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效应。本文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逐年增长,这种增长增加了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性,有限地降低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但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另外,国家股股权变更和法人股股权变更、横向变更与投资型变更及实业型变更、ST公司股权变更与总体变更公司的效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将大股东治理机制、其他治理机制与资本结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就大股东治理在融资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不仅能直接影响资本结构,还可以通过作用于其他治理机制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并且直接影响的负面效应大于间接影响的正面效应,导致总效应是负面的。同时,大股东治理也通过股权制衡和管理层持股对资本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只有完善其他能有效制约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地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