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261)
- 2022(2014)
- 2021(2132)
- 2020(1919)
- 2019(4663)
- 2018(4511)
- 2017(9491)
- 2016(5467)
- 2015(6420)
- 2014(6673)
- 2013(6703)
- 2012(6167)
- 2011(5071)
- 2010(5400)
- 2009(5283)
- 2008(6192)
- 2007(5562)
- 2006(5131)
- 2005(4981)
- 2004(4427)
- 学科
- 业(26513)
- 企(25347)
- 企业(25347)
- 管理(25208)
- 济(17824)
- 经济(17779)
- 财(17097)
- 务(14924)
- 财务(14911)
- 财务管理(14886)
- 企业财务(14124)
- 方法(8350)
- 制(7557)
- 数学(6809)
- 数学方法(6692)
- 体(5204)
- 公司(5191)
- 农(4868)
- 体制(4623)
- 业经(4534)
- 中国(4496)
- 银(4464)
- 银行(4460)
- 会计(4111)
- 税(4006)
- 行(3750)
- 学(3686)
- 税收(3651)
- 收(3622)
- 策(3409)
- 机构
- 学院(75410)
- 大学(73315)
- 管理(29533)
- 济(28862)
- 经济(28106)
- 理学(24220)
- 理学院(24037)
- 管理学(23716)
- 管理学院(23586)
- 财(23419)
- 中国(21380)
- 研究(20977)
- 财经(16229)
- 京(15595)
- 经(14339)
- 会计(13406)
- 江(13158)
- 所(11650)
- 财经大学(11585)
- 科学(10778)
- 中心(10706)
- 北京(10609)
- 州(10552)
- 商学(9712)
- 商学院(9673)
- 研究所(8883)
- 农(8627)
- 省(8560)
- 公司(8357)
- 人民(8215)
- 基金
- 项目(36058)
- 研究(27864)
- 科学(27631)
- 基金(25634)
- 家(20799)
- 国家(20571)
- 科学基金(18303)
- 社会(16514)
- 社会科(15605)
- 社会科学(15600)
- 省(13905)
- 基金项目(13674)
- 教育(13241)
- 编号(12263)
- 自然(12226)
- 成果(11943)
- 自然科(11920)
- 自然科学(11918)
- 自然科学基金(11724)
- 资助(11676)
- 划(11175)
- 性(9414)
- 部(8577)
- 项目编号(8331)
- 课题(8174)
- 阶(8081)
- 段(8060)
- 阶段(8054)
- 重点(7882)
- 人文(7660)
共检索到132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舒畅 黄宁霞
近几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并购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因重大资产收购事项带来的"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现象亦频繁出现,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商誉总值不断攀升。日趋堆积的大额商誉给市场埋下了巨大隐患,甚至沦为部分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本文认为,应加强并购监管、强化并购及商誉相关信息披露,同时改进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以此防范商誉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商誉 上市公司 会计处理 监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褚建国
一、引言据挖贝网统计,仅2019年春节前的几个交易日,A股有129家公司发布2018年度因商誉减值的预亏公告。这些预亏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创板块"(中小创板块93家;主板36家)。从已公布的82家公司商誉减值额就高达768亿元(还未包括未公布亏损的47家),这些增加的减值就是公司减少的利润。这82家公布的减值亏损,就相当于创业板2017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建波 谢梦园
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然而国内外企业在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却普遍存在不充分、不及时和强主观性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规定,分析实务中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影响商誉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从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商誉减值后续计量方法、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审计监督四个角度阐述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完善商誉会计处理准则,提高执行效果;分期摊销和减值测试相结合,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 ;价值创造和风险防范并重,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协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超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合并商誉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商誉确认、计量及披露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开始执行。现行会计准则对商誉相关处理的规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该规范在上市公司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并购 商誉 上市公司 计量 披露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玉菊
我国商誉会计准则从无到有、逐步改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商誉减值测试对象、测试方法较繁琐且可操作空间较大,透明度较低;将发生的商誉减值计入当期损益,与会计的真实性原则相悖,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认为可以企业整体为商誉测试对象,借鉴IASB提出的PAH法,并采用基于期权的商誉计量方法对并购商誉进行计量。若发生商誉减值,作为"所有者权益"减项处理,并将其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列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监管课题组
近年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一直较为活跃,对国内产业调整、结构升级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海外并购也积极促进了境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地实施。并购重组多为溢价交易,为企业带来巨额的商誉资产,高额商誉减值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严重影响。本次调查选取了北京地区商誉金额较大的17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监管课题组
近年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一直较为活跃,对国内产业调整、结构升级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海外并购也积极促进了境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地实施。并购重组多为溢价交易,为企业带来巨额的商誉资产,高额商誉减值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严重影响。本次调查选取了北京地区商誉金额较大的17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永刚 程聪 陈彬 王迪迪 闫登峰
一、引言2018年以来,并购市场依然维持较高的热度。据Wind资讯统计,2018-2020年度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购买方完成的并购交易金额分别达到5,036.68亿元、7,691.24亿元和5,370.17亿元,对应的并购标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221.18亿元、3,602.34亿元和2,182.38亿元,评估值为4,497.05亿元、7,343.07亿元和3,737.00亿元,
关键词:
审计 上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星宇
(一)加强对并购重组"三高"的监管,遏制商誉增量要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坚决遏制并购重组"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现象。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规范约束。建议推动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准则,明确在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必须使用资产基础法对标的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慎用收益现值法,确需使用收益现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印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祁双云
反向并购作为一种高效上市途径受到追捧。反向并购往往会形成巨额商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中包含了股权溢价部分,即在商誉中计入了壳资源价值。该处理方式会导致商誉后期存在减值风险,难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那么,如何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单独进行确认和后续计量,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以具体案例形式开展思考和研究,以期从实践方面为上市公司同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指引。
关键词:
壳资源 商誉 无形资产 减值测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宏斌 胡议丹
通过天神娱乐作为典型商誉减值案例,分析了其近年几次溢价并购的动因与过程,研究其巨额商誉的形成原因及背景,考量其并购之后的经营绩效和整合效果,整理出国内目前商誉减值提取和处理期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优化公司自身考量、商誉减值评测模式、增强监管效益等层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商誉 商誉减值 资产减值 天神娱乐公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 ,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 ,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 ;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 ,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 ,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 ,以并购价差处理 ,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账 ,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关键词:
负商誉 外购商誉 股权投资差额 摊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永义
自2007年以来,商誉一直是相关职能或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重点监管内容之一。实务中对或有对价后续变动与商誉后续计量之间的关系需要清晰明了,企业合并中职工薪酬与商誉之间的确认边界需要厘清,商誉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过程中的逻辑循环关系需要领会,被购买方原有商誉、境外经营中形成的商誉等特殊情况处理规则需要知晓。文章结合中国证监会近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对与商誉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加以深度剖析,期望能够对业界同行有所帮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永义
自2007年以来,商誉一直是相关职能或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重点监管内容之一。实务中对或有对价后续变动与商誉后续计量之间的关系需要清晰明了,企业合并中职工薪酬与商誉之间的确认边界需要厘清,商誉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过程中的逻辑循环关系需要领会,被购买方原有商誉、境外经营中形成的商誉等特殊情况处理规则需要知晓。文章结合中国证监会近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对与商誉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加以深度剖析,期望能够对业界同行有所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