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3)
- 2023(10587)
- 2022(8956)
- 2021(8125)
- 2020(7005)
- 2019(16102)
- 2018(15600)
- 2017(30950)
- 2016(16221)
- 2015(18103)
- 2014(17846)
- 2013(17694)
- 2012(16028)
- 2011(14254)
- 2010(13939)
- 2009(12856)
- 2008(11919)
- 2007(10178)
- 2006(8937)
- 2005(7816)
- 学科
- 济(90889)
- 经济(90820)
- 管理(51783)
- 业(50429)
- 企(43156)
- 企业(43156)
- 方法(39152)
- 数学(35653)
- 数学方法(35295)
- 财(23276)
- 地方(18800)
- 农(16829)
- 中国(16736)
- 务(16555)
- 财务(16521)
- 财务管理(16486)
- 业经(15963)
- 企业财务(15822)
- 学(14408)
- 地方经济(12920)
- 制(12628)
- 农业(11966)
- 贸(11262)
- 贸易(11255)
- 环境(11216)
- 易(10891)
- 体(10517)
- 和(10501)
- 融(9782)
- 金融(9781)
- 机构
- 学院(229828)
- 大学(229144)
- 济(108646)
- 经济(106977)
- 管理(93169)
- 理学(81459)
- 理学院(80673)
- 管理学(79442)
- 管理学院(79000)
- 研究(74365)
- 中国(57420)
- 财(48693)
- 京(45734)
- 科学(42512)
- 财经(39667)
- 经(36268)
- 所(35813)
- 经济学(35096)
- 中心(34683)
- 农(32578)
- 研究所(32472)
- 江(31942)
- 业大(31652)
- 经济学院(31489)
- 财经大学(29894)
- 北京(27870)
- 院(27053)
- 商学(26425)
- 商学院(26187)
- 经济管理(25674)
- 基金
- 项目(158360)
- 科学(126874)
- 基金(119577)
- 研究(112332)
- 家(103987)
- 国家(103235)
- 科学基金(90741)
- 社会(75795)
- 社会科(72171)
- 社会科学(72157)
- 基金项目(63597)
- 省(59918)
- 自然(59364)
- 自然科(58053)
- 自然科学(58043)
- 自然科学基金(57023)
- 教育(51253)
- 划(50372)
- 资助(49416)
- 编号(42696)
- 部(36121)
- 重点(35603)
- 发(33844)
- 创(33052)
- 国家社会(32530)
- 成果(32216)
- 教育部(31713)
- 科研(31107)
- 创新(31031)
- 人文(31030)
- 期刊
- 济(115275)
- 经济(115275)
- 研究(66012)
- 财(41101)
- 管理(35945)
- 中国(35376)
- 学报(32786)
- 科学(31035)
- 农(27712)
- 大学(25769)
- 学学(24968)
- 技术(20959)
- 财经(20771)
- 融(20537)
- 金融(20537)
- 经济研究(20354)
- 农业(18595)
- 经(17864)
- 业经(16067)
- 问题(14747)
- 统计(13292)
- 技术经济(13290)
- 财会(11866)
- 教育(11801)
- 策(11721)
- 贸(11049)
- 决策(10737)
- 世界(10522)
- 理论(10482)
- 商业(10198)
共检索到32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茂超
一、引言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市场现象,开始于1997年(高利,2001),并在1999年~2003年间形成了"井喷"状态(董屹,2006)。对此,学术界、新闻媒体进行了口诛笔伐般地批判与声讨,他们甚至直接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与上市公司的"圈钱"动机、公司管理层的个人机会主义、公司与控股大股东之间的利益输送等负面市场行为联系在一起。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邹彩芬 许家林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公告事件窗口内的累积平均非正常收益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明资本市场对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持正面反应;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短期内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显著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少波 戴文慧
本文以 2 0 0 0年度发行股票融资的 3 2 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首次将募股资金投向变更区分为隐性变更和显性变更 ,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且较大程度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2 )IPO公司的变更面和变更程度比配股公司和增发公司更突出 ;(3 )隐性变更比显性变更更严重 ,上市公司资金闲置问题突出 ;(4)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与资金投向变更呈显著负相关 ;(5)四重约束缺失是导致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主要原因 ;(6)从短期看 ,变更募资投向对上市公司业绩有较明显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琳 郑建明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问题相当突出,对上市公司的声誉、诚信乃至证券市场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的研究可将宗教等非正式制度纳入研究框架,以检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对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影响。
关键词:
募集资金 投向变更 非正式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斌 段特奇 周轶强
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当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时,逆向选择的结果将导致投资者只愿意对变更投向的上市公司股票支付质量最差公司股票的价格,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资方向公告并不具有信息含量,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不符。理论和实际的差异说明,募集资金的使用尚未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为评价我国制定的有关政策的实际效果、研究我国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行为特征以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资料。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为国 翟春燕
本文以1999~2001年进行过融资的72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因。本文试图说明众多的上市公司没有按当初招(配)股说明书上的项目进行投资,而是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或是宁愿持有更多的现金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几率和程度与公司的规模、长期投资显著负相关;与公司持有的关联交易、闲置资金及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管理层加强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及提高投资效率等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杰 姚海鑫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分析和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和监管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募集资金使用存在误区,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对当前发行审批制度的规避等是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主要原因。通过一个上市公司与监管者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行为的选择取决于其违规时的期望收益是否大于不违规时的期望收益。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状况,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更应注重监管制度的整体设计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
募集资金投向 变更 动机 博弈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伟贤
募集资金变更是指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有目的地改变招股说明书中所列示的公开发行股票所筹集资金的承诺用途。具体包括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募集资金金额和变更项目实施地点,也包括对原项目的取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渐缓解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复苏,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A股市场作为上市融资的主要平台。在新股不断发行的同时,上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茂斌 刘莎莎 孔东民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公司治理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之间的关系。我们考察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是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结果表明,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市场反应为负,变更事件显著导致公司未来业绩变差,这说明变更对绩效的影响是无效率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关键词: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公司治理 公司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晓 崔毅
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总体情况(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发生变更的公司数与变更比例本文以2004年~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的27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统计研究这五年中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当年、上市后第一年、上市后第二年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剔除25家未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司样本,最后得到794家公司样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晓 崔毅
本文以2007年度在中小板上市的1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IPO超募、股权结构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同时对上市公司按承诺投资和募资投向变更后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其研究结果为监管者加强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虎
本文从战略与绩效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与变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 162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与变更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市场对募集资金投向的“单一化偏好”存在合理性。文章还指出:由于IPO约束的存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呈现“单一化趋势”,市场和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博弈有可能导致“坏的”纳什均衡。要解决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不能一味加强约束,而应树立适度约束的监管理念,减少不必要的约束和管制。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多元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阳
借助期权博弈理论及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的研究思想,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以2006~2009年中小板首发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发现募集资金额度显著地影响募集资金投向发生,尤其是隐性变更;股权集中度是影响募集资金投向显性变更的重要因素之一;隐性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更多地体现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低效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新建 唐良霞
相比非政治关联企业,政治关联企业能够获得较多的募集资金额度,并且较少出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况。这说明,政治关联可以起到抑制募集资金变更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政治关联企业中,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后的企业绩效更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华 朱丽萍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近年来表现得相当突出和普遍,很大程度上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声誉、诚信以及整个证券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受到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公司治理机制安排适当与否,被认为是影响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以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监事会结构为研究视角,以2006~2008年间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2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希望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哪些因素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相关,从而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抑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的发生寻找对策。
关键词:
募集资金 投向变更 公司治理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