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9)
2023(5558)
2022(4628)
2021(4429)
2020(3594)
2019(8505)
2018(8137)
2017(16796)
2016(8878)
2015(9975)
2014(9744)
2013(9677)
2012(8817)
2011(7759)
2010(7530)
2009(7020)
2008(7031)
2007(6325)
2006(5517)
2005(5042)
作者
(23424)
(19600)
(19481)
(18314)
(12684)
(9531)
(8816)
(7491)
(7233)
(7036)
(6780)
(6387)
(6225)
(6104)
(5971)
(5959)
(5871)
(5798)
(5666)
(5616)
(4729)
(4676)
(4556)
(4546)
(4443)
(4334)
(4309)
(4056)
(3864)
(3840)
学科
(40398)
经济(40346)
(32839)
管理(31243)
(29591)
企业(29591)
方法(20737)
数学(18965)
数学方法(18897)
(16491)
(13512)
财务(13510)
财务管理(13497)
企业财务(13081)
(9337)
(9192)
业经(7994)
中国(7679)
地方(7560)
(6958)
(6724)
金融(6722)
(6237)
贸易(6229)
市场(6108)
体制(6078)
(5967)
农业(5896)
(5834)
银行(5833)
机构
大学(125405)
学院(124691)
(55411)
经济(54411)
管理(51725)
理学(44926)
理学院(44507)
管理学(44019)
管理学院(43772)
研究(36149)
中国(31691)
(29602)
(25240)
财经(23954)
(21902)
科学(18582)
财经大学(18277)
中心(17989)
(17800)
经济学(17674)
(16758)
经济学院(16186)
商学(16140)
商学院(15976)
北京(15666)
(15218)
业大(14974)
研究所(14486)
(14317)
(14270)
基金
项目(80671)
科学(65370)
基金(62022)
研究(59105)
(52480)
国家(52048)
科学基金(46966)
社会(39898)
社会科(38059)
社会科学(38049)
基金项目(33959)
自然(31056)
自然科(30390)
自然科学(30385)
自然科学基金(29898)
(29776)
教育(27192)
资助(25470)
(24968)
编号(23034)
(19042)
成果(17727)
教育部(17227)
重点(17119)
人文(17062)
(16785)
国家社会(16607)
大学(16103)
(15764)
创新(15666)
期刊
(58631)
经济(58631)
研究(38577)
(26945)
中国(20634)
管理(19482)
(17679)
金融(17679)
科学(14943)
学报(14868)
财经(13068)
(12329)
大学(12077)
学学(11445)
(11043)
经济研究(9620)
业经(9056)
技术(8972)
财会(8319)
问题(8070)
农业(8063)
会计(7366)
教育(7092)
理论(7031)
(6705)
实践(6151)
(6151)
现代(5976)
国际(5919)
技术经济(5900)
共检索到185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查慧园  潘先栋  王学敏  
上市公司的任性更名,投资者的盲目追逐,并由此演绎一波又一波更名行情,以致上市公司更名现象愈演愈烈。本文以"多伦股份"更名为"匹凸匹"事件为例,介绍分析了更名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提出对相关各方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戚拥军  田野  
上市公司更名行为由来已久,文章以"山下湖"更名为"千足珍珠"为例,说明了上市公司更名并不含有投资者未能预期的任何信息,但在正式更名后却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这种短期市场效应得益于投资者对当前热门概念的追捧和管理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更名行为给自己的公司贴上了类似的标签。其股价的短期大幅上涨给内部股东的高位套现提供了便利,受损的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为此,建议中小投资者要尽量避开热门概念的炒作;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借利好出货"的行为要严加监管;公司的管理层要善待中小投资者,因为他们不仅是公司的股东和资金的提供者,还是公司未来的潜在客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伟  王璐  
近几年来,频繁更名已成上市公司快速提升市值尤其是股东财富的重要手段。由Wind资讯金融终端数据库可知,2014年发布更名公告的A股公司有181家,2015年上升至215家,截至2016年7月21日有193家,由此可见,更名之风愈演愈烈。本文以A股公司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696;以下简称"匹凸匹")为对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小惠  夏立军  
中国在2020年正式提出“双碳”战略,通过市场调整法,检验发现2018—2021年“碳中和”概念股个股回报率与该战略无关样本的个股回报率之间的趋势表现出明显差异。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双碳”政策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后发现,在“双碳”政策提出后能显著提高与“双碳”相关企业个股回报率,并且这种正向关系在新能源企业中更为显著。同时,这种积极的市场反应有良好的财务业绩基本面作支撑。通过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产生的市场效应有所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小惠  夏立军  
中国在2020年正式提出“双碳”战略,通过市场调整法,检验发现2018—2021年“碳中和”概念股个股回报率与该战略无关样本的个股回报率之间的趋势表现出明显差异。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双碳”政策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后发现,在“双碳”政策提出后能显著提高与“双碳”相关企业个股回报率,并且这种正向关系在新能源企业中更为显著。同时,这种积极的市场反应有良好的财务业绩基本面作支撑。通过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产生的市场效应有所不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钜  
基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视角,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观察股权激励过程中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动态博弈,并对股权激励授予实施期间上市公司的行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股权激励草案日、行权日和解禁日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发生了上市公司业绩和管理层个人业绩取舍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和透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降低管理层择机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小杰  季宸伊  
IPO企业股份支付问题一直是发行审核部门的关注重点之一。相较于主板市场,科创板上市制度对于IPO企业的业绩标准更加包容、灵活,IPO企业在股份支付上具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本文以晶晨股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科创板信息披露的核心特点,对科创板上市过程中的股份支付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目前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在特定形式股份支付确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完善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为有意愿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在处理股份支付问题上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熊亚明  
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及方法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颜晓燕  谢桥英  李正安  
产业并购基金作为一种获取资本的新渠道,不仅解决了融资问题还解决了并购后产业整合的问题,进而实现价值创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PE+上市公司"组合出现在资本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创造价值。那么,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到底有什么关系?产业并购基金是否能为上市公司带来真正的价值创造呢?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瀚叶股份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实际案例,采用比较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瀚叶股份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前后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产业并购基金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得出: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与价值创造是正相关的。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完善产业并购基金发展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颜晓燕  谢桥英  李正安  
产业并购基金作为一种获取资本的新渠道,不仅解决了融资问题还解决了并购后产业整合的问题,进而实现价值创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PE+上市公司"组合出现在资本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创造价值。那么,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到底有什么关系?产业并购基金是否能为上市公司带来真正的价值创造呢?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瀚叶股份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实际案例,采用比较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瀚叶股份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前后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戚拥军  邓曦东  钟海燕  
房地产上市公司"涉矿"行为是其捕捉市场热点的常用手法。本文以中弘股份为例,说明了其"涉矿"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大幅提升股价,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曾参与其战略重组的建银国际大规模地减持套现直至完全退出就是最好的证明。笔者认为,投资者要尽量避开拥有热门概念的股票,不要"高位接盘";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股东"借利好出货"的行为要严加监管,公司管理层也要善待投资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冲  
理论上而言,市值管理活动有利于上市公司整体价值的实现,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忽视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象。本文以桐昆股份部分市值管理活动为例,从家族企业特征、财务报表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三个角度分析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外部监督三个方面为协调市值管理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立泰  田娟  杨睿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增持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首次增持还是再次增持,高管增持所引起的市场效应都显著小于控股股东、非控股法人股股东;控股股东与非控股法人股股东在首次增持时,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异常收益率和正的异常交易量,再次增持时,则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率和负的异常交易量。考虑到事件集聚性和风险要素变化的噪声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结果证实,上述结论是相对纯净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玲  
本文选取29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首次宣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公告日前后的[-2,2]、[-7,7]、[-14,-1]、[1,14]四个不同观测期间都显著存在累计超额收益率;在首次宣布公告日前股权激励正向市场效应已经显现,存在消息提前暴露现象。此外,本文发现市场效应的产生与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有一定相关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红波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权改革背景下控制权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2003-2004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214起大宗股权转让记录,本文采用事项研究法研究了股权转让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累积非正常回报率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1)股票市场对大宗股权转让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平均而言,股票价格在转让公告前20个交易日开始上涨至公告后一个交易日,累积非正常回报率约为1.15%;(2)转让的价格越高,向市场传达积极的信号,市场反应越好;(3)控制权转让的公司比那些不转让控制权的公司有着更好的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